透過服貿會關鍵詞,看巨頭們如何把握“碳機遇”

透過服貿會關鍵詞,看巨頭們如何把握“碳機遇”

9月2日至7日,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在北京開幕。此次服貿會上,“碳中和”、數字經濟成為了關鍵詞。

本屆服貿會上,5G、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等數字技術,新材料、新能源、低碳技術、儲能技術、碳市場服務等前沿技術服務成為亮點。

從去年雙碳目標提出,到如今碳交易市場正式開市,碳排放與數字化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當“雙碳”旋律奏響之時,反應最快的是網際網路巨頭們。

今年1月份,騰訊正式宣佈啟動碳中和規劃,希望透過科技助力達成零碳排;3月12日,螞蟻集團承諾將在2030年實現碳中和;百度方面,6月22日正式釋出碳中和全景圖,根據百度方面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百度已經節電超過4000萬度。

碳中和賽道中,大廠已然就位。

當我們在談“碳中和”時,我們究竟在談什麼?

要判斷一個行業夠不夠火,最直觀的方式就是看資本的態度。

根據億歐智庫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碳中和一級市場投資規模為197億元人民幣,到2021年上半年,整個碳中和一級市場投資規模達到405億元。據天眼查App資料顯示,近一年內註冊的碳中和公司就有400家。

透過服貿會關鍵詞,看巨頭們如何把握“碳機遇”

一級市場火熱的背後,碳中和不僅成為時代的背景音,在接下來的數年中,碳中和也似乎正在逐漸成為為數不多的高速增長的領域。這似乎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網際網路巨頭如此青睞這一領域,對於需要不斷尋找新的增長來源的巨頭們來說,這顯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一方面,

碳中和交易的本質,是對碳排放權的量化。

碳交易市場的成立以及相關交易體系的完善,使得碳排放量化成為一種可以交易的商品,能夠直接為企業帶來利潤。

特斯拉已經印證了這一點。根據特斯拉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顯示,公司首次實現了盈利,除了MODEL3全球大賣之外,盈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碳排放交易帶來了大幅利潤增長。

資料顯示,2020年特斯拉通過出售碳排放幾分獲得了15。8億美元的營收,遠超公司7。21億美元的淨利潤。

另一方面,

碳排放權的本質是發展權

事實上,

如果以以十年為跨度來看, 碳排放權的重要性不亞於流量對於網際網路商業的重要性。

對於網際網路行業來說,下個十年的方向在於數字化技術、AI技術對產業的落地。這意味資料中心、計算中心將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們的硬體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則是未來網際網路行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以Facebook為例,資料顯示2019年其82。5%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資料中心。

這也意味著網際網路企業碳中和將逐漸由外部因素驅動,過渡到企業增長的內生驅動的階段。

總體來看,碳中和的發展可能會經歷兩個主要階段:

一是政策驅動的碳中和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階段。

根據廣發證券釋出的一份碳中和投資研究報告顯示,“碳中和”目標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據測算,2021-2060年,我國綠色投資年均缺口約為3。84萬億元,其中,2021-2030年平均缺口約2。7萬億元,2031-2060年平均缺口約4。1萬億元。

換言之,“雙碳”政策引導資本進場,是碳中和路線中的第一步。對於網際網路巨頭企業而言,這可能意味著不僅要從自身的減碳需求出發,也需要從未來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帶動相關產業資本投資。

事實上,巨頭投資風向總能引發行業資本活躍,比如近期位元組跳動收購一家VR企業,就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樣的關注往往會帶動一級市場的投資熱情,從而更深入地促進行業發展。

二是產業升級驅動的融合落地階段。

碳中和的表面上是能源行業轉型的一個時間表,事實上,也是產業智慧化升級的時間表。

碳中和不是一個能源目標,而是涉及多個行業的產業升級目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一個重要前提是,

在產業的維度中把碳排放顆粒度更細的量化。

比如說,一提到碳排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能源行業,清潔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其次就是工業生產、交通出行等產生的碳排放,但這些概念通常是比較籠統的,量化的不夠細。

顆粒度更細化的是在產品的生產中,透過不同的生產方式碳排放究竟是減少了還是增加?比如化石能源的衍生產品,在使用的過程中是不是增加了碳排放等等。

舉個例子,央視曾經報道過智慧化的電解鋁工廠,透過AI遠端精確控制,可以使得每噸鋁的生產接受100度電,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效用。這裡面就涉及到一個消費產業、工業產業的排放量化的問題,解決這問題,需要產業的智慧化升級,以及消費領域大資料的進一步發展。

由此觀之,BAT、位元組等網際網路企業們的碳中和“轉型”絕不是單純的一個響應政策的“口號”式的戰略,而是與未來產業發展深度關聯的長遠佈局。自此,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們的社會價值也會進一步體現。

為什麼說,碳中和是一次百年難遇的機遇?

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在海外誕生了“倫理投資”的萌芽,一些資本開始拒絕向賭博、色情、菸酒和軍火等行業投資,同世紀60年代到到70年代萌生了“社會責任投資”,而到了80、90年代,“可持續發展”投資理念逐漸興起。2006年,在聯合國的促進下,ESG原則被納入投資原則。

所謂ESG其實就是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E 代表 environmental=環境;S 代表 social=社會;G 代表 governance=公司治理。

從當下的國內的環境基調來看,網際網路企業的價值判定,也可能會進入一個全新的“ESG階段”。

一方面,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與社會價值成為衡量企業質量的重要標準。

共同富裕的時代旋律下,繼騰訊之後阿里又宣佈投入千億資金,這可能意味著,網際網路巨頭們共同把社會價值作為為商業增長之外,同等重要的公司戰略。

另一方面,對於國內企業來說,從決策體系上缺乏

參與環境、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意識,也缺乏明確的ESG戰略。事實上,即便是網際網路巨頭,似乎也沒有為外界所熟知的、明確的ESG戰略。

根據MSCI 的官方統計來看,在七個 ESG 評分等級分佈中,國內A股上市的企業大多數排在末位。這似乎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對於ESG的發展的重視程度還相當不足,大多數企業管理層中,可能也沒有ESG戰略的負責人。

現實地來看,當“碳中和”進一步深植未來巨頭企業的發展之中,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們可能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即深度參與環境、社會、治理等諸多領域的ESG階段。這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說,也許是一個新的未知領域。

坦白講,無論是阿里、騰訊還是百度、位元組以及美團,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已經根植於人們的生活之中,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水電煤。無論巨頭們願不願意,他們都在事實上成為了未來社會治理、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的數字基礎設施。

這樣的基礎設施價值,在碳中和的社會發展目標中也會展現出來,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這即使挑戰也是機遇。

一方面,“雙碳”的社會發展目標之下,碳中和與企業的生存、發展緊密聯絡起來,如落地碳中和,如何確立自身未來發展的ESG路線,將成為重要的公司戰略。

另一方面,作為命運共同體,人類社會面對的生存環境的壓力下,

碳中和可能會成為未來經濟執行規則的底層架構之一,在新的架構上,存在更多增長的可能性。

從歷史來看,經濟執行的底層規則的改變在過去總共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是機器替代人力,產生了大規模的市場交易,在歐洲出現了一些跨百年的品牌;第二次則大規模工業生產,產生了統一市場,誕生了福特、大眾、通用等全球化企業;第三次則是資訊對生產資料的重構,產生了更高效的金融生產方式,資本加速各個產業的發展。

歷史不總是重複,而是壓著相同的韻腳。

下一次,可能就是清潔能源對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

基於碳中和發展起來不僅僅是全新的生產方式,機遇碳排放權的交易、定價體系建立起來的新秩序,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經濟執行的底層架構之一。

由此觀之,對於企業而言,碳中和不是鏡中月水中花。至於如何把握其中的增長,則是網際網路企業們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時代的變革總是比人們想象的要精彩,如今,碳中和的目標已經定下,網際網路企業如何演好這部“歷史劇”,值得人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