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故事,世人皆說劉邦殘害忠良,卻不知裡面暗藏洶湧!

在觀看過往史事的時候,總是無法避免的看到某某皇帝在建立帝國之後,殺害了陪同自己打江山,忠誠於自己的忠臣良將,被眾人辱罵忘恩負義等等。那麼今天我們也要來說說這樣一位帝王,他也是一代開國皇帝,也被眾人唾棄其忘恩負義,那麼他真的是這樣的嗎?是後人對他有所誤解,還是他真的過河拆橋,忘恩負義呢?那麼且看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接下來要說的這位帝王。

中國曆代故事,世人皆說劉邦殘害忠良,卻不知裡面暗藏洶湧!

劉邦,作為西漢王朝的開國大帝,不僅開創了一個盛世王朝,其對後代歷史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那麼這樣的一位帝王為何會遭到後人辱罵說其忘恩負義呢?其實劉邦在立國之初確實曾殺害了不少的人,但是這些並非都是陪他建國立功的大將,而多數都是一些異姓諸侯王。而像張良,蕭何,樊噲等等這些對國家有功的大將都一一獲得封賞,並不像眾人所說的那般慘遭劉邦的毒手。坊間都傳說著韓信是被劉邦所殺,但是史書典籍中表明,劉邦並沒有殺韓信,只是將其進行了流芳,但韓信確實是被人所害,那麼這個人就是呂雉。劉邦雖然知道是呂雉所為,但是並沒有責怪與她,這也說明了能理解呂雉的一番用心。後期的劉邦因為很多大臣的造反,而使劉邦變得容易懷疑別人了,雖然造反份子已被清除,但是劉邦已經很難信得過外人,甚至曾經一起打天下的將士都不能信任。然而呂雉作為他的夫人,有著多年的感情,獲得他極大的信任,所以不管她在朝中做什麼事,始終都是為劉氏江山在做打算。包括後來劉邦外出,朝中大小事務都能放心的交給呂雉去處理,不僅沒有任何芥蒂,認為她一定不會背叛他,反而十分欣賞呂雉的政略和才能。包括後來呂雉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害死劉邦的三個兒子,讓自己的孩子劉盈繼位,這樣的事情都被劉邦所原諒。在劉邦心中,劉盈根本不是個當皇帝的料,但是考慮到有呂雉輔佐,給他打下手,也就沒有過多追究。另一方面考慮到呂雉的政治手段能有效的遏制朝臣謀權篡位的想法,有呂雉在,江山穩定。

中國曆代故事,世人皆說劉邦殘害忠良,卻不知裡面暗藏洶湧!

那麼為何劉邦在將這些異性侯王冊封之後又要對他們狠下毒手呢?其實,在劉邦建國自封為帝之後,便冊封了八個異姓諸侯王,且這八個諸侯王都各自享有封地。就當時的分地情況而言,劉邦佔據了秦地,而其長子劉肥則分有齊地,而剩下的諸侯王則均分其餘的土地。若將這種情況比作戰國時期,那便意味著劉邦擁有秦國與齊國的土地,而剩下的各諸侯則擁有燕楚趙魏韓等封地,由此可見這些諸侯國所佔有的封地還是不少的。因此,我們試想一下,若是這些諸侯國聯合起來謀逆造反,那麼劉邦這個新建之國又豈能抵擋得了?當然,也有人會說,既然他們獲得了劉邦的冊封,又怎會再次造反呢,就好比過往的西周與東周,和睦相處,共同尊護天子。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即便西周與東周曾有過和睦相處,但在後來不也四分五裂,相互討伐,而歷朝歷代的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山容不得二虎,一個國家也只能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一旦打破這樣的局面,帶來的必然是擁兵自重,謀反叛逆,不然又怎麼會出現春秋戰國,五代十國這種局面呢?

中國曆代故事,世人皆說劉邦殘害忠良,卻不知裡面暗藏洶湧!

因此,劉邦之所以分封各諸侯也僅僅是權宜之計,而他也知道這樣的關係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絕對是有潛在的巨大危害,而他也不允許這種危害一直埋伏在側甚至擴大。而後來,確實也如眾人所預料的那般,確實有不少的諸侯擁兵自重,意圖謀反,而最終這些不懷好意的諸侯也確實都死於劉邦手下,當然,也有一些安穩度日的,無意權貴的侯王,如長沙王吳苪,主動讓出自己的兵權和領土,而劉邦也並無對其狠下毒手。故而並非是劉邦忘恩負義,而是為了自己能夠一統天下而不得不將那些存有二心的亂臣賊子誅殺,若非如此,那麼劉邦又怎能成為一國之主,又怎會有西漢的盛世之舉呢?說到底,一個有野心的皇帝又怎能忍受有人覬覦他的國家和權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