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並不著名的戰役,但卻影響了歷史走向,歷史最早的騎兵攻防戰

漢二年(前205年),彭城之戰爆發,劉邦五十六萬大軍被項羽三萬騎兵擊潰,在項羽的持續追擊下不得不敗退滎陽。那麼,項羽為何沒能一鼓作氣滅掉劉邦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場歷史上並不怎麼出名,卻足以影響歷史走向的戰役,也是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騎兵攻防戰——京索之戰。

一場並不著名的戰役,但卻影響了歷史走向,歷史最早的騎兵攻防戰

《楚漢傳奇》中的劉邦、項羽

京索之戰背景:彭城之戰劉邦戰敗,五十六萬大軍土崩瓦解

漢二年(前205年),劉邦趁項羽主力被牽制於齊地之機,在大肆擴充實力之後,兵分三路、親率五十六萬大軍對西楚發動突襲,一度攻佔西楚都城彭城。

一場並不著名的戰役,但卻影響了歷史走向,歷史最早的騎兵攻防戰

劉邦兵分三路大舉攻楚

楚霸王項羽在局勢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將主力留在齊地,造成自己仍在齊地的假象,自己則親率三萬精銳騎兵,以長途奔襲的方式回援彭城。

劉邦攻陷彭城之後,為了應對楚軍的回援,佈置了極為嚴密的防線,將戰鬥力較為強悍、且極為忠心的嫡系部隊全部佈置在彭城外圍,其中以呂澤(呂雉兄長)駐守下邑,以彭越為魏相進駐梁地,又令樊噲北攻鄒魯、瑕丘、薛,並駐守在今山東嶧縣、棗莊、鄒縣、曲阜、滋陽一帶,而以並不靠譜的各諸侯三十萬聯軍,駐守彭城和肖碭地區。

一場並不著名的戰役,但卻影響了歷史走向,歷史最早的騎兵攻防戰

劉邦佈置的防線

針對劉邦的部署,項羽在魯瑕丘突破樊噲防線之後,並不與外圍的劉邦主力交戰,而以夜色為掩護,利用騎兵快捷靈活的特點,繞過劉邦外圍主力,迅速挺進至彭城以西的肖縣,並於拂曉自西向東對肖碭地區的諸侯聯軍發動了進攻。

對於背後突然出現的項羽軍隊,諸侯聯軍毫無防備,頓時被殺了個措手不及。而各諸侯聯軍忠誠度和戰鬥力本就不高,再加上互不統屬,頓時陷入混亂之中。僅僅半天時間,彭城外圍防線便迅速告破,數十萬大軍頓時陷入潰敗。

一場並不著名的戰役,但卻影響了歷史走向,歷史最早的騎兵攻防戰

項羽回援路線

劉邦見大勢已去,只得率領為數不多的親軍撤離彭城,意圖重整旗鼓,而項羽卻根本不給其穩住陣腳的機會,一路追擊不止,劉邦無奈之下,只得一路向滎陽方向敗退。

京索之戰前期:劉邦的應對之策,三條計策扭轉局勢

彭城之戰戰敗後,劉邦被迫率兵退往滎陽,其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也被楚軍虜獲,而原本投降劉邦的各諸侯要麼就此脫離漢軍選擇中立,要麼則趁機投靠項羽。此時局勢對劉邦極為不利,那麼他又是如何扭轉局勢的呢?

一場並不著名的戰役,但卻影響了歷史走向,歷史最早的騎兵攻防戰

劉邦撤退路線

為了應對項羽的持續追擊,劉邦採取了三條計策,不僅阻止了項羽的持續追擊,而且為自己爭取到了難能可貴的喘息之機。

1、計策之一:留偏師牽制楚軍主力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有“漢王敗走,賀方將軍擊楚,追騎以故不得進,漢王顧謂賀:‘子留彭城,用執圭東擊羽,急絕其近壁’”的記載,可見劉邦敗退之際,留下了祁侯繒賀於彭城一帶與項羽主力不斷糾纏,為主力的撤退贏得時間。

一場並不著名的戰役,但卻影響了歷史走向,歷史最早的騎兵攻防戰

劉邦佈置的兩道防線

2、計策之二:佈置防線阻止追兵

。彭城之戰漢軍雖然遭遇慘敗,但傷亡最為慘重的卻是各諸侯的三十萬聯軍,而劉邦的主力軍隊並無太大傷亡,因此劉邦在撤退到下邑呂澤軍中之後,立即在“豐縣-下邑-碭縣”一線佈置了第一道防線,其中以王陵駐守豐縣、以呂澤駐守下邑、碭縣守將則不詳。而從虞縣西撤之後,又令靳歙等人於雍丘一帶設定第二道防線。

3、計策之三:策反英布迫使項羽分兵

。在虞縣短暫修整之時,劉邦派遣隨何前往九江策反英布,此時項羽的使者同樣在九江,隨何用計迫使英布降漢。英布於是從九江起兵反抗楚國,項羽被逼無奈,只得派遣龍且攻打英布。

一場並不著名的戰役,但卻影響了歷史走向,歷史最早的騎兵攻防戰

英布被隨何策反

憑藉這三條計策,劉邦不僅為自己贏得了近一個月整頓兵馬的時間,更使得漢軍主力得以安然退回滎陽,就連已經六十多歲的酈食其都能毫髮無損的撤回滎陽,西漢開國功臣、一百四十多個列侯更是無一傷亡。

彭城之戰劉邦雖然慘敗,但正因為採取了正確的應對之策,從而最大程度儲存了自己的嫡系主力,為此後京索之戰擊敗項羽打下了基礎。

京索之戰決戰:劉邦組建郎中騎兵,騎兵對騎兵擊敗項羽

此時最為關鍵的問題是,面對攻擊力極為強悍的楚國騎兵,漢軍根本就沒有應對的辦法。於是,劉邦決定組建自己的騎兵。劉邦的“郎中騎兵”,主要由大批善於騎射、有騎兵作戰經驗的關中秦人組成,不但普通士兵多為秦人,就連李必、駱甲、王翳、楊喜、呂馬童等各級指揮官同樣多為秦人。

一場並不著名的戰役,但卻影響了歷史走向,歷史最早的騎兵攻防戰

《楚漢傳奇》劉邦形象

劉邦立足於滎陽,一方面積極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另一方面則命令各方漢軍不斷向滎陽集結,蕭何帶著關中援軍到了,韓信收攏殘兵到了,靳歙也率領起兵趕到了滎陽,各方軍力的匯聚,使得漢軍的元氣得以恢復。

當項羽突破漢軍防線,殺至滎陽附近時,劉邦的軍隊已經在“京、索”地區擺開了陣勢。劉邦選擇的交戰地點同樣很講究,滎陽古城乃是山地與平原的重要分界線,滎陽以東是黃河沖積平原,包括京、索、鄭州、開封在內的平坦地區,乃是騎兵交戰的極佳之地;而滎陽以西則多為地勢崎嶇的豫西、晉南山地和陝東交界的崤、函山區,以及水流湍急的黃河,即使交戰不利,也可向西撤退憑險據守。

一場並不著名的戰役,但卻影響了歷史走向,歷史最早的騎兵攻防戰

劉邦選的交戰地點

《資治通鑑》有載“楚騎來眾,漢王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面對以騎兵為主的楚國追兵,劉邦以灌嬰為中大夫,以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與楚軍展開了一場極為激烈的騎兵攻防戰,這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較早的騎兵作戰典型戰例。項羽所率領的三萬楚軍無疑是精銳之師,然而經過月餘的不停激戰和長途跋涉,這支精銳楚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再加上後續步兵主力未能及時跟進,前線楚軍兵力過於單薄。而劉邦的漢軍主力本就在彭城之戰中損失不大,再加上從關中來的援軍,此時元氣已經日漸恢復。此消彼長之下,楚軍最終在京索之戰中戰敗。

一場並不著名的戰役,但卻影響了歷史走向,歷史最早的騎兵攻防戰

《楚漢傳奇》項羽形象

京索之戰,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在楚漢戰爭史上,都算不上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但它在戰略上卻對楚漢戰爭的全域性產生了極大影響,進而間接影響了歷史走向。此戰之後,楚漢雙方開始進入對峙階段,劉邦利用滎陽成皋之地利,依靠關中、漢中之資源,憑藉優越的地理和物質資源以及項羽後方的游擊戰大師彭越,將項羽牢牢牽制在正面戰場,繼而以韓信、張耳北擊趙、代,勸降燕王臧荼,攻佔齊地,最終以整個集團的優勢力量,拖跨項羽、贏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