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果然都是騙人的!“早朝”明明要經受風吹日曬、嚴寒酷暑!

“早朝”這一說法,在皇家題材的古代電視劇中很常見,正是因為這些劇集的傳播,導致一部分觀眾有了“皇帝都是在某座金碧輝煌的大殿中上朝,旁邊一個太監喊著‘有事起奏,無事退朝’”的印象,然而歷史中的“早朝”卻跟電視劇裡的有著很大區別。

電視劇果然都是騙人的!“早朝”明明要經受風吹日曬、嚴寒酷暑!

皇帝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身上肩負著的是一整個國家的責任,因此他雖然享受著天下之養,但其實也承受著天下之壓,當一個皇帝表面上是享盡榮華富貴,實際上卻是操碎了心的,當然,昏君庸君一類除外。皇帝的生活很辛苦,工作壓力很大,每天除了有批不完的奏摺外,還有“早朝”,“早朝”更正式一點的稱呼是“御門聽政”,之所以叫“早朝”主要是因為它都在清晨舉行。我國曆史上的漢唐時期,就已經有御門聽政的傳統了,不過那時候還不算日常政務,真正將御門聽政固定下來的人是朱元璋,大明洪武十三年末,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朱元璋廢除丞相一職,沒了這個中間人傳話,要想上情下達,他便設立了每日朝會,並將朝會的地點放在奉天門前廣場上。後來朱棣登基,因為感覺每天早上在廣場上聽政太累,所以廢除了這個做法。公元1420年,北京紫禁城竣工,朱棣將明朝都城遷至北京,但僅在第二年,紫禁城的前朝三殿,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就因大火燒燬,朱棣很慌張,一方面覺得三殿被燒是上天的旨意,所以不敢重建,另一方面深感是因為自己不夠勤政引來災禍,於是趕緊重啟御門聽政之制,並將聽政的地方定在奉天門,也就是今天的太和門,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間,御門聽政的地方才改為乾清門,又到了咸豐時期,御門聽政制度才逐漸消亡。

歷史上的御門聽政首先是在室外,不管嚴寒酷暑、颳風下雨,皇帝都得到太和門或乾清門的廣場上坐著,且明朝時期的御門聽政,大臣們凌晨3點就得在午門外等候,凌晨5點左右宮門開啟,大臣們進入太和門,按品級分列兩側,但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才能與皇帝對話。御門聽政的儀制非常嚴格,整個議事過程,眾臣不得喧譁、耳語,更不能咳嗽、吐痰等,否則將以失禮嚴處。

電視劇果然都是騙人的!“早朝”明明要經受風吹日曬、嚴寒酷暑!

由此可見,御門聽政對皇帝來說絕對是一件苦差事,想想隆冬之日的凌晨坐在寒風陣陣的室外是什麼感受,所以一般王朝前幾個皇帝,知道創業艱辛的,還能堅持御門聽政,到了後面從小錦衣玉食成長起來的皇帝,就很難做到數十年如一日了,比如明朝時期的萬曆皇帝,在位48年,卻有近24年不上朝,因此清朝對皇子的培養極其嚴格,讓他們從小就適應一個勤政皇帝的作息,事實上比起明朝中後期的皇帝,清朝皇帝也確實普遍更勤奮些。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