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佛性+魔性

在我們的對話中,很多次都提及了人性,那麼究竟什麼才是人性呢?

人性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情感與理性。情感與理性的交織,往往表現為“佛性”與“魔性”的交織。換句話說,人性是辯證法的,它既可以如佛般慈愛善良,也可以如魔般醜陋惡毒。

人性=佛性+魔性

正因為人性中摻雜著善惡、美醜,因此對於一個企業家來說,懂得人性的辯證法,是必不可少。

有些企業家總希望自己的員工是完美的,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一個一流的企業家並不在乎員工是否十全十美,因為他們懂得順應人性,懂得如何用別人心中的佛性去消除魔性。

在本書第四章“打破小家族,才有大家族”一章中,我們曾講到過發生在奧康的一個故事:

在小家族被打破後,公司從外部引進了很多人才,其中一個經理非常能幹,並且來公司的時候,帶了12個下屬一起過來。

公司對他委以重任,剛開始時,他表現得盡心盡力,但慢慢地,他開始有些拉幫結派,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

公司領導為此專門找他談話,希望他不要這樣做,否則會帶來負面影響。

這位經理認為這是公司對自己不信任,不顧領導的挽留,一氣之下辭了職。然而故事並沒有到這裡結束。

談到這裡,本書的作者之一王振滔至今還有些惋惜:

“這位經理是我幾次去廣州,親自挖過來的,他非常有能力,很能幹,而且確實也為當時公司的發展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在那種情況下,我也不得不忍痛割愛。”

但儘管如此,他還是一再勸這位經理考慮考慮,畢竟這位經理不是本地人,為了來奧康工作,帶著孩子和老婆舉家搬到這裡,也不容易。

可那位經理還是執意要走。

在這種氣氛下辭職,應該說已經算是很不愉快了。但王振滔還是幫那位經理訂好了回家的機票,而且在這位經理離開公司的那一天,他讓公司的員工們在公司門口排成兩列,夾道歡送。

本來那位經理一直心存怨氣,可看到這樣的場面,立刻就被感動了。

這時,王振滔又最後一次挽留他。雖然這位經理最終沒有留下,但他臨走時非常真誠地對他帶來的那12位下屬說:

“你們要好好幹,這是一個值得你們效力的公司。”

這個經理走後,王振滔找到那位經理帶過來的12個人,一一跟他們談話。非但沒有為難他們,反而讓他們安心在這裡工作,而且有的還升了職,委以重用。由於得到了這樣的信任,這些人在之後的工作中都表現得特別努力和出色。

這在一般的企業簡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哪個企業的某個領導下臺後,都勢必牽扯到一批下屬,可是在奧康集團卻沒有出現這樣的現象。

就這樣,一件本來可能會對公司有重大影響的事,在奧康這裡,卻把危害降到了最低。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是佛與魔的綜合體。無論是佛性還是魔性,它們都是人心中的兩種力量——善的力量與不善的力量的外化,它們都沒有離開人的本心。

如果佛性得到張揚,就可以成佛;如果魔性得到張揚,就會成為魔鬼。

而一流的企業家要做的,就是讓人性中好的一面變得更好,同時抑制或削弱不好的一面。

下面讓我們看看一個一流的企業家是如何激發員工的佛性的。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在剛剛開始經營自己的油田時,一直為一個問題感到煩惱:他經常發現有人浪費原料,而且有閒人遊逛。

保羅想了很多種辦法,但始終無法讓工頭們遊手好閒的情形得以好轉。

為此他非常焦急,於是去詢問一位有名專家:

“有什麼辦法能讓這種情形好轉呢?我都急得不得了了,可是他們一個個全都像沒事人似的。”

專家聽了,哈哈大笑,說:

“當然是你急他們不急了,因為那是你的油田。”

專家的一句話,讓保羅茅塞頓開,他一拍腦袋:

“對啊,因為那是我的油田,所以我急。如果那是他們的油田,他們就會像我一樣了!”

於是,保羅立即召來各工頭,向他們宣佈:

“從今天起油田交給各位負責經營,效益的25%由各位全權支配。”

從此,保羅再巡視油田時,發現不僅浪費現象消失,閒人也絕跡,而且產量大幅增加。

顯而易見,當油田的效益和大家的效益真正掛鉤時,才激發起了大家心中的動力。

從奧康的故事和石油大享保羅的故事中,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佛性與魔性的交織,也看到了一流企業家是如何激發佛性一面的。

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毫無目的地貢獻,不能用完美的標準去要求別人,人性中的佛性和魔性是相剋相生的,永遠不可能有一方完全消失。

這就給我們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需要透過滿足他人的尊嚴、需求等,透過對人首先奉獻這一做法,將他人的積極性和熱情激發出來。當你被最美好到東西給他人的時候,他人必然也會把最美好的一面給你!

把不好的一面給別人,別人就展示給你魔性;

把最好的一面給別人,被人就展示給你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