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鬼李賀一首詠春詩,著色鮮豔,意境生動,落筆有情

春天總給人一種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感覺。古人常有春日出遊的習慣,“暮春者,風乎舞雩,詠而歸”,在暮春時節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吹風,高歌而歸,實在是很愜意的情趣。古人有不少描寫春天的詩句,比如杜甫的“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就描寫了初春的溫暖燦爛,比如白居易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寫的就是早春遊錢塘湖的景象。其實春天還可以按季節劃分成孟春、仲春、暮春,孟春就是早春。一般來說,早春在詩人筆下就是活力無限的,仲春則是溫暖平和,暮春則多少帶點感慨,因為此時開始有落花凋零的現象發生了。詩人李賀就曾寫過一首《殘絲曲》來描寫暮春景象,在他筆下的暮春雖然色彩鮮豔,景象生動,但到底還是透著韶光易逝,花落春逝的傷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

詩鬼李賀一首詠春詩,著色鮮豔,意境生動,落筆有情

“暮春”圖片

殘絲曲

垂楊葉老鶯哺兒,殘絲欲斷黃峰歸。

綠鬢年少金釵客,縹粉壺中沉琥珀。

花臺欲暮春辭去,落花起作迴風舞。

榆莢相催不知數,沈郎青錢夾城路。

詩鬼李賀一首詠春詩,著色鮮豔,意境生動,落筆有情

“暮春”圖片

這首詩寫得很美,正是李賀擅長的那一類詩歌,只用意象疊加來營造出一個優美的意境,不做多餘的描寫。讓讀者既有畫面感,又有豐富的想象空間,言在意外卻意猶未盡。開篇就用垂楊、老鶯、柳絮殘絲、黃蜂等意象寫出了暮春將盡的景象,動靜結合,形象生動,雖然詩句中無一字提到暮春,卻明明白白地展現出了暮春的淒涼敗落。儘管已是殘春氣息,但卻絲毫不影響年輕人的賞春興致。三、四句描寫的是年輕人結伴賞春的場景,與殘春相比,這些墨髮少年和佩戴金釵的少女依然那麼有活力。他們並不在意垂楊葉落,也不在意殘絲斷落,依然好興致地執銀頸壺,喝琥珀美酒,藉著這美景再開懷一回。然而對於詩人來說,在暮春時節暢飲難免還是有些憂愁。雖然此時春光明媚,大家和樂共飲,但當暮春逝去,物是人非,良辰美景不再來,諸多惶恐心事又該寄託在哪裡,又該向誰訴說呢?這兩句詩用了“綠鬢”、“金釵”等鮮豔顏色來襯托年輕男女的活力,更突顯了暮春的慘淡。

詩鬼李賀一首詠春詩,著色鮮豔,意境生動,落筆有情

“暮春”圖片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兩句詩恐怕是最契合詩人當時的心境的。而這兩句詩之所以會流傳千年,不僅因為它自身的美,而且在於它說出了敏感之人在面對佳景時會有的惶恐,恐韶光易逝,盛景難再。這種感情在後四句表現得更明顯,後四句寫的是春光難挽留,榆莢催人歸的場景。在這一部分,李賀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他不直接說是人留不住春光,而說是花留不住春光。按照自然規律是春天到了花盛開,春走了花就凋零敗落。但是詩人卻故意反過來說是花要謝了,春才不得不無奈離開,而花為了留住春光,不惜拼了最後一點力來為它跳一支舞。可惜春的離去是註定的,由此可見詩人對暮春的依戀,捨不得春光離開但是又挽留不住。讓詩人難過的不僅是春光難留,還有時光相催,美景還沒有欣賞夠,夾城路兩邊的榆莢就在催促遊人回去了,著實叫人遺憾。

詩鬼李賀一首詠春詩,著色鮮豔,意境生動,落筆有情

“暮春”圖片

在我們的印象中,李賀的詩歌大多充滿著一股鬱郁不得志的低落情緒,到後期更是有一種抓人心肺的絕望,所以他給我們留下的形象大致是一個才華橫溢卻得不到重用的憤懣青年。但在這首《殘絲曲》中卻讓我們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李賀,在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隱於遠大志向下的那些敏感和溫柔。他為垂楊葉落而傷感,為殘絲遊離而心生淡愁。在他看來,在暮春將盡之時遊玩,儘管依然感受到了春的和煦,但更多的是對良辰美景稍縱即逝的惶恐和無奈。在李賀眼裡,春與花是一體的,春來赴花的繁盛之約,而花則為春舞至敗落,唯美又纏綿悱惻。而這種感覺正是李賀在後來的詩中很少見到的,兩相對比下,就更能讓人感受到詩人不多見的柔情。北宋詩人林逋也有這種反差,他一直給人一種飄逸淡然的感覺,而最為出名的那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也證實了這一點。他一生以梅花為妻,以白鶴為子,世人都以為他無慾無求,但誰知他還寫過“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這樣相思悱惻的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