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舌的天作之合,飲食與文化

本文乃作者露露聊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天地倒置”與“味”的眩惑

味覺,嗅覺的微妙關係,最適合用中國人的

“陰陽”

模式來認識。從感覺物件來看,中醫經典

《內經》

說,陽為氣,陰為味。氣味是散佈於空氣中的分子,屬於陽,滋味是溶於水的分子,屬於陰。從感覺器官來看,

《內經》

又說,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陰陽學說以

“天”

為陽、以

“地”

為陰,與天地的配比,已把口(舌)、鼻分別納入陰陽格局。

“陰陽”

是天象,口、鼻是人體,本來沒有關係,但在

《內經》

與董仲舒的思想體系中。兩者同在西漢時代,人體器官跟天象是處處對應的。中華文化把天、地、人並列,稱為

“三才”

,天跟地結合而生萬物,又進化成

“萬物之靈”

的人。

鼻舌的天作之合,飲食與文化

《內經》節選

道教的《太平經》曾論述天與地的關係說,“天者常下施,其氣下流也;地者常上求,其氣上合也。兩氣交於中央。人者,居其中為正也。”

這段話可用來借喻鼻子跟口舌的關係:人的口腔也像一個小天地,鼻、舌在口中聯通,口腔的功能也必然要上下互動,鼻感的氣味也會

“下施”

,舌感的五味也會

“上求”

,跟

“三才”

中居中的人相對應的就是鼻感和舌感結合而成的味道了。

鼻舌的天作之合,飲食與文化

《太平經》節選

漢代總結前人哲學思想的

《白虎通》

也說,肺繫於鼻,心繫於口,脾繫於舌。舌頭、鼻子的感覺在吃的過程中融匯在一起,實在是

“陰陽結合”

的最佳標本。中醫經絡理論中有個穴位叫

“人中”

,位置恰好在面部口鼻之間的中點,當人昏厥時刺激此穴位可以急救

“還魂”

,已被現代醫學證實。

此穴位的特殊效應象徵了口鼻結合的飲食之道乃是中華文化的靈魂所繫。天地間常有陰陽兩股力量糾結在一起,像戀愛的男女沒法分開。

《聖經》

說上帝不許亞當、夏娃交合,結果也是失敗。華人信仰的是

“天”

,天老爺首肯的男女交合,老話叫

“天作之合”,

至今還是結婚的賀詞。

鼻舌的天作之合,飲食與文化

《聖經》封面

華人自古就拿

“男女”

“乾坤”

分別配比。

“乾坤”

“天地”

,其關係是以天為主導,男女關係中女處於從屬地位。按照

“陰陽乾坤”

的道理,結合成飲食之

“味”

的鼻感、舌感兩大要素,應當以氣味為主。從科學分析來看,也應該承認嗅覺因素比味覺更重要。味覺只有五種,酸、鹹過度了反而破壞美味,苦味更有負面價值,只有甜味在感覺上純是正面的,可見五味簡單到無美可欣賞。反觀氣味,千萬種動植物各不相同,對於構成美味當然具有無可爭辯的重要性。

然而鼻感在味道中的地位,遠遠不如天地中的天那樣顯赫,甚至相反。導致這種

“反常"

效應的緣由在於嗅覺本身在飲食感覺中的

“反常”

,它跟味覺的結合,並非全部投入,而是半心半意,甚至只夠小半,因為鼻子的正面是外向,跟味覺結合是隱形地內向。因此,次要的味覺,因為其明顯和突出,便發生天地倒置,這使人們反而堅信其為

“味”

的一切。

鼻舌的天作之合,飲食與文化

馬加什教堂

味蕾的意外逃逸

“味道"

的奧秘在於舌感與鼻感結合得不露行跡。直到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實驗室裡發現了舌頭的微妙結構:舌面上密集著許多乳頭狀的細小突起,每個乳頭上都長著像花蕾一樣的東西,被認定為

“味覺感受器”

,名為

“味蕾”

。後世的研究發現,兒童時期,味蕾多達一萬多個, 老年人的味蕾則發因萎縮而減少。

小孩特別饞糖果,老人吃菜總嫌味淡的現象,跟味蕾的功能的強弱密切相關。確認了苦味、排除了辛味。終於弄清了味覺的真相。最令人驚奇的是,味蕾好像小精靈。會故意跟人捉迷藏。科學現象都。是高度理性的,好容易被發現的機理,不該攪亂自己。科學家發現味蕾時,當然認為它們全部都長在舌頭上,然而後來卻又驚奇地發現,竟有少數味蕾零散地生長在上顎的鼻腔後門處。

鼻舌的天作之合,飲食與文化

《難經》節選

《難經》

“舌辨五味”

“鼻知香臭"

,這既然是老天的安排,那麼味蕾就該集中在舌頭上,舌頭不該摻和鼻子的事。一些味蕾為什麼不守規矩地逃離本該歸屬的位置?細心捉摸,似乎不是老天自亂條理,而是別有緣故。

逃逸的味蕾好像潛伏在對方營壘中的內應,其任務就是模糊分界線,以便把對立的雙方拉到一起。這個奇妙的現象不禁引發了人們的猜想。一是舌頭的味覺分工區問題:舌尖主管甜味、對甜味最敏感,內側、外側分別主管酸鹹,舌根專管苦味。

鼻舌的天作之合,飲食與文化

中西餐合併

既然味蕾逃逸的效果是讓味覺、嗅覺結合成對美食的欣賞力,那麼逃逸的味蕾就該跟臨近的

“舌根苦味蕾”

不同,這就更加違背自然。深入捉摸,味蕾的逃逸, 美食無國界,美食文化是民心相通的先行官。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各種特色美食和食材,相繼穿梭在沿線國家之間,豐富著人們的味蕾增進人們對不同文化的瞭解和認知。

中西飲食文化有著各自獨特的色彩,在食材偏好、烹飪方式、器具選擇及用餐禮儀等方面尤為明顯。從以上方面的現象比較分析中西飲食文化差異的原因及中西飲食文化的哲學差異,有助於更好地開展中西飲食文化方面的跨文化交際。在錯綜複雜的文化差異中,世界各國的飲食不僅吸引著無數饕客,而且也是跨文化交際的一個重要方面。

參考資料《飲食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