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語者》:在真實的細節裡,看到共同的未來

《光語者》:在真實的細節裡,看到共同的未來

好愛這款手繪海報

這兩年,越來越多進入院線的紀錄片得到觀眾的青睞,同樣是從電影中去感受另一種生活,紀錄片裡的生活對於觀眾來說,有著更真實的來自原生態的誘惑。比如這部《光語者》,它聚焦的生活,可能是很多都市中的普通人永遠無法體驗得到的。

《光語者》:在真實的細節裡,看到共同的未來

《光語者》是中國首部北極紀錄電影,該片攝製團隊在北極跟拍120多天,歷時兩年,打磨出這部如同散文詩一樣美好的紀錄片。他們跟拍的主人公,也是該紀錄片的“述說者”,北極黃河站負責觀測極區空間環境的空間物理學博士劉楊,紀錄片從他的視角展開,講述他在黃河站的日常,並跟隨著他的腳步,去認識黃河站所在的新奧爾松以及朗伊爾城的人、動物、環境、氣候,還有那美麗的極光。

《光語者》:在真實的細節裡,看到共同的未來

我們常常覺得紀錄片美,是因為我們渴望看到真實的東西,渴望那些純粹的感受,《光語者》用它所記錄下的人與自然,幾乎可以同時滿足我們對紀錄片最大的感官需求。

大多數人對北極生活的想象,基本都來自於紀錄片,劇情片很少,顯而易見,那裡拍攝難度太高。透過那些紀錄片,我們知道深處極地的人們需要對抗寒冷與寂寞,知道他們與北極熊、北極狐等極地生物一起生活,知道隨著全球氣溫升高,北極冰川融化了,當地人與生物的生活環境遭到威脅……

但是對於那裡的人,長期在極夜環境下生活的人們,他們是否快樂,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熱愛什麼,這些似乎並沒有從任何紀錄片裡看到過。你或許會覺得,他們心裡在想什麼與我無關。但是回想2020年上半年全國人民在家中自我隔離的經歷,他們的故事其實會帶給我們許多對人生、對情感(親情、友情)的啟迪。

以前看堺雅人的《南極料理人》,就感覺生活在當地的人們,都特別容易快樂,《光語者》劉楊和他的朋友們也是如此。有的人因為有光、拍到光而快樂,有的人因為每天抱抱雪橇犬、給他們鏟屎而快樂,有的人因為寫出了一首歌而快樂,有的人僅僅因為能待在這裡而快樂。事實上,在這裡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城市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但是和那些快樂相比,這些都不重要。還有一些在城市裡被看作不善交際的人,在這裡都能找到自己的烏托邦,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有著相同研究愛好的人在一起共同進步。

我印象最深的是狗場老闆和老闆娘,以及82歲的德國老太。

經營狗場的夫妻倆,一個是挪威人,一個來自瑞典,兩人已經在朗伊爾城生活了五年。片中,所有他倆同框的採訪,都是在說著生活的細節,即使是重複的話語,他們都看著對方的眼睛,默契且有滿滿的愛意。我從來沒有在一對年輕夫妻身上看到他們眼中的那種光芒,不只是愛情,還有一種好像童年玩伴的默契。

《光語者》:在真實的細節裡,看到共同的未來

他們才在朗伊爾城生活了五年,卻已經把日子過得和在城市裡一樣輕鬆愉悅。晚上喂完狗清理完狗場,就在家看美劇《摩登家庭》;遊客來的時候,耐心細緻且幽默地教他們如何給雪橇犬們發號施令,儘管他們和其他當地人一樣,並不喜歡平靜的生活被遊客打破;太陽終於要出來時,載著藝術家們去山邊尋找最佳視角,和愛人一起心懷感恩地面對太陽昇起的地方。

沒有人知道他們以前的生活,但是當他們面對太陽露出感恩的神情時,你會知道,這個冰冷的極寒之地治癒了他們,連太陽也變成一種神的恩賜。

82歲的德國老太太年輕時是探險家,她在片中的存在,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神秘力量。她1968年就來到朗伊爾城了,是這裡生活最久的老太太。如今因為這裡“不生不死”的法令(不能有人出生,也不能有人在這裡死亡),她不得不離開這片土地。你很像想象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每天自己捯飭一身的裝備,然後艱難地在雪地裡步行去她要去的各個地方,無人看護,無人扶持,即便如此,她也不想回德國養老。

《光語者》:在真實的細節裡,看到共同的未來

影片隨著劉楊完成科考任務離開黃河站走向尾聲,但是在不到一百分鐘的時間裡,觀眾彷彿已經與狗場夫妻、德國老太太等這一群人有了深交,還想繼續聽他們的故事,我們和劉楊一樣,對他們依依不捨。那裡不只是劉楊曾經呆過的烏托邦,也是每個人渴望靈魂被滌清的烏托邦,在那裡,我們似乎能放下所有的慾望,找到自己唯一熱愛的人與事。

《光語者》:在真實的細節裡,看到共同的未來

然而,隨著全球生態環境變得惡劣,這樣的烏托邦也終將被海水覆蓋。所有的主人公都要考慮去留。這是《光語者》給觀眾的留白,這是他們的家園,卻也是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