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宋朝著名的改革家,只因推行的變法理念太超前,最終導致慘敗

中國的歷史上發生過多次變革,相信很多朋友都能熟知一二。至今較為大家所熟知的改革家只有三個,秦之商鞅,主持商鞅變法,北宋王安石,進行熙寧變法,明末張居正,實行萬曆新政。

他是宋朝著名的改革家,只因推行的變法理念太超前,最終導致慘敗

這三次重大的改革,為中國悠久的歷史深深的做了積澱,前者商鞅因為有了春秋戰國的積累,正式開闢了中國封建主義的歷史。張居正的變法,是直接影響後代的,新政的影響直接延續到了清朝。可是北宋的熙寧變法,與其他兩位相比,顯得比較尷尬。透過變法,不但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反而把北宋王朝推向了危險境地。北宋的滅亡與王安石有沒有關係呢?其實對於大的事情,特別是王朝的變遷,它的根基是不可能因為一個人或一件事而被撼動的。接下來,小編想要和大家探討,相比前輩商鞅和後人張居正,大才子王安石為何吃力不討好,一敗塗地了?

他是宋朝著名的改革家,只因推行的變法理念太超前,最終導致慘敗

一、北宋政治背景複雜

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時勢,影響著一個人的人生際遇,事業發展。與其他兩個人的改革相比,王安石當時所處的北宋大環境更為複雜。先說說商鞅,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思想也是百家爭鳴,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如果有朋友看過《大秦帝國》,就會知道當時的秦國處境艱難,四處被打壓,戰敗屈辱,毫無諸侯國的威嚴。面對秦國這些問題,秦王很希望自己的國家變強。因此,秦王全力支援商鞅改革,當時支援他的還有秦國當時的貴族階層,在那麼好的條件下,商鞅確實不成功都難。再說明朝末年,江河日下的大明朝,皇權旁落,登基的小皇帝有名無實,掌握實權的是首輔大臣張居正,一人獨大,萬曆變革,他說了算。最終他力挽狂瀾,拯救了明朝,讓明朝又往後支撐了幾十年。當時的明朝社會矛盾日益凸顯,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非常激烈,隨時準備爆發。在這個時候,明朝也需要一個人站起來扭轉局勢,張居正的改革來得恰到好處。

他是宋朝著名的改革家,只因推行的變法理念太超前,最終導致慘敗

王安石變法的初衷也是強國為民,但是他所處的環境真的太差了,他的運氣非常不好。為什麼差異如此之大呢?在人們眼裡,只要說起北宋,就想起了宋詞,想起了柳永等一些著名的北宋詞人。宋詞中的美好繁華,宋詞裡的繁榮昌盛,都讓我們覺得北宋是穩定的,強盛的。這只是一種假象,我們完全忽視了北宋背後那已經危機四伏的矛盾。北宋前面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五代十國,好不容易進行了統一的王朝,又有誰願意去改變著一現狀呢?那些因循守舊,祖宗之法不可變的勢力集團,阻撓了變法革新,人心的不齊,讓王安石的宏圖偉志獨木難支。

他是宋朝著名的改革家,只因推行的變法理念太超前,最終導致慘敗

二、變法支持者權力太弱

主越強,一聲號令誰敢不從,主越弱,政策根本得不到落實。王安石作為變法的發起大臣,這個變法執行力度的強和弱其實是和皇帝的權力大小有關。商鞅提出變法的時候,在上秦國君主秦孝公大力扶持,在下佔據主要發言權的百姓堅決擁護。因為統一,所以變法的效率非常高。萬曆年間的張居正,更是大權獨攬,帝王年幼,太后放權,整個明朝在張居正的把控之下,變法也容易很多。再看王安石,與前兩位相比,他顯得勢單力薄。王安石的變法是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援的,但是壞就壞在當時皇帝完全沒有掌握到朝政大權的,他的意志根本改變不了朝中大臣的意見。皇帝的不給力,讓王安石變法很難推行。政令根本得不到完美傳達,有時候就算到了地方上,也不會實行。

他是宋朝著名的改革家,只因推行的變法理念太超前,最終導致慘敗

三、反對派實力過於強大

在前行的路上,總有人給你潑冷水,告訴你這件事你做不成。商鞅和張居正在變法時,也會聽見反對的聲音,但是那樣如何呢?強硬的態度,足夠讓反對的人閉嘴。但是宋朝不一樣,重文輕武是宋朝的慣例,宋朝的文人待遇是最好的,面對反對的大臣,神宗是無可奈何、妥協的。

他是宋朝著名的改革家,只因推行的變法理念太超前,最終導致慘敗

四、變法成員不齊心

眾志成城、團結一心,一個團隊只要肯齊心協力還是可以擁有無限力量的。相比商鞅和張居正的團隊,王安石在團隊的建設上也遜色太多。先是大靠山宋神宗,看到變法的阻力這麼大,心生退意,打起了退堂鼓。其次,隊友的背叛也讓王安石傷透了心,有一個人叫呂惠卿,他是變法團隊裡的一員,王安石發現了他並重用他,他卻反咬王安石一口,甚至汙衊王安石。更不必說鄧綰、曾布、蔡京等等,這些變法團隊中,沒有幾個一心為國,正直善良之輩。對王安石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腹背受敵。

他是宋朝著名的改革家,只因推行的變法理念太超前,最終導致慘敗

五、理念超前,一味追求速度

王安石急於變法,想要儘快的實行,但是這樣反而會得到相反的效果,沒有打好基礎,註定是不穩定的。好的變法一定要和現實相對應,要適合國情,這在商鞅和張居正的變法裡都有所體現。而人們細細品閱王安石所提出的諸多措施會發現,他的很多想法,放到現在,會讓人覺得非常不錯。但是放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王朝,就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了,當時的環境明顯達不到政策的實行條件。

他是宋朝著名的改革家,只因推行的變法理念太超前,最終導致慘敗

歷史從來沒有對錯,成敗也會隨著時間的不同,定義有所改變。至於王安石的變法,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