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歷史程序的指南針

古代航海者辨別方向全賴觀察天象,白天看太陽,夜裡望星星。若遇陰晦天,日月星辰不見,就辨不清東西南北。中外航海者需要一種導航工具,能不分晝夜陰睛為航船指示方向,正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瞭指南針。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指南針的歷史。

影響世界歷史程序的指南針

戰國時代,我國已知磁石的指南特性,用以製造辨別方向的儀器,叫做司南。司南由一把光滑的磁勺和刻有方向的鍋盤組成,使用時用手轉動勺子,當勺子靜下來的時候,勺把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

唐朝,我國已知人工傳磁技術,把鋼針在磁石上摩擦,用以製造指南針,稱羅盤。

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發現磁針常略偏東,這就是磁偏角。他還記述了磁針四種指南方法,即磁針橫貫燈芯的水浮法,放在指甲、碗沿的旋定法、絲縷懸掛法。這是世界上指南針使用方法的最早記錄。它的科學原理直到今日還被採用。近現代的磁變儀、磁力儀的基本結構、原理就是採用絲縷懸掛法;航空、航海使用的羅盤就是以水浮磁針為基本裝置。

不幸的是,我國羅盤這項重要發明,長期來只是風水先生手裡的寵物。羅盤用於航海的最早記錄要到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朱或的《萍洲可談》記:“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朱或是記述其父朱服在元符崇寧間(1098-1102年)在廣州當官時的見聞。1123年,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亦記舟師在“晦冥時”用指南浮針辨別方向。至13世紀,羅盤導航成為航海的唯一依據,成書於1225年的《諸蓄志》記:“舟舶往來,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釐之失,生死系矣。”小小指南針關係航海者的生死,作用可謂大矣。

影響世界歷史程序的指南針

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專家英人李約瑟推測,早在9-10世紀,中國指南針已用於航海。

唐、宋時期,阿拉伯、波斯與中國海上貿易極盛,中國商船遠達波斯灣頭。中國廣州、泉州、揚州等港口都有大批穆斯林商人僑居,中國的指南針自然會引起這些海商的關注,並用於航海。他們採用48分法的羅盤,完全是中國式的,稱羅針方位是閩南話中羅針所示方向的“針”字,都說明阿拉伯人的羅盤是中國傳去的。阿拉伯文獻關於指南針的確切記載是13世紀初成書的《地理志》,指南針被阿拉伯人稱為“水手之友”。

1230年,波斯《故事大全》已有用指南魚尋求航路的故事。1281年,有一本《商人寶鑑》的書,記述從埃及亞歷山大港到印度洋的航路上航行的水手都已熟知用磁針導航,辦法是將磁針放置在木片上,再浮於水,類似中國指南浮針。歐洲拉丁文文獻最早記載羅盤的是1195年英國亞歷山大。

內卡姆的《論物質的本性》一書,記述用浮針為航船導航,辦法是將磁化了的鋼針穿進麥管,浮在水面,分辨南北,類似中國指南浮針。

歐洲記載指南針比阿拉伯文獻還要早,說明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傳人阿拉伯後,又很快傳入歐洲,引起歐洲航海家的重視,並作了記錄。普遍認為,歐洲最早使用羅盤的是在地中海航行的義大利商船。歐洲的航海羅盤用32分度,比不上中國48分度精密。不過,歐洲人對羅盤加以改進,將磁針裝置在支軸的尖端,使用較水針方便,稱“旱針”。早針又逆向傳入中國,從文獻上看,我國使用的早針是從日本傳入的,成書於1570年的《推篷癌語》記:“近年吳越國廣展遭倭變,倭船尾率用旱針盤,以辨海道,獲之仿其制,吳下人始多是針盤。”日本的早針則是由最早抵達本國的葡萄牙、荷蘭船傳人的。

影響世界歷史程序的指南針

指南針的使用還導致航海地圖的問世。這種地圖中國稱作“針路”。13世紀初,趙次適在泉州主管對外貿易,曾見過標有南海地名的外國地圖,還記有里程和針位,航海者依圖航行,可保無魔。元朝周達觀出使真臘(今束捕寨),明代鄭和下西洋,全憑針路指示航向。

航海地圖不僅能確保船隻沿著一定的航線安全航行,而且能計算船隻航行的日程和確定船隻所處的位置,有明顯的優越性,故很快傳入印度、阿拉伯。歐洲航海家也得到了中國航海家繪製的印度洋航海圖。1300年前後,歐洲也有了實用航海圖。羅盤方位線的航海地圖,又使得航海家能夠精確地探索海岸走向,繪製精密地圖成為可能的事。指南針又帶來製圖學的歷史性進步。

歐洲航海家正是掌握了指南針導航的新技術,才有美洲新大陸的發現,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新航路的開闢,才得以完成環球航行的壯舉。馬克思說,羅盤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中國三項偉大發明中的一項,是“羅盤開啟世界市場,並建立殖民地”。大家之前瞭解這指南針的歷史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