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風格特徵對奏鳴曲式的影響以及奏鳴曲式的起源

從形式上,奏鳴曲式起源於兩段體,興起於多樣的法國舞蹈音樂。到了巴赫時期,兩段體形式的大多數樂章都得到了擴充或發展為全面的兩段體。它後半部分類似於奏鳴曲式,而且由兩個小部分組成。事實上,這種擴充套件是後來

發展部

的起源之一。

巴洛克風格特徵對奏鳴曲式的影響以及奏鳴曲式的起源

“同時再現”的起源要更復雜一些。主調的開場音樂通常在三重奏之後再現,在“返始詠歎調”(再現詠歎調),義大利歌劇序曲和協奏曲中也很常見。但是,這些都不等同於跟隨在發展部之後的“同時再現”。全面的兩段體既缺乏這一特點又缺乏主音的完整再現。奏鳴曲式將兩段體的第二部分轉換為回到主音的原始主題。一旦音調和音樂材料得到了整合,就演變成了我們熟悉的奏鳴曲式結構,例如,重視同時再現,發展部作為再現部的準備階段和對呈示部的重要音樂材料進行重複。

巴洛克風格特徵對奏鳴曲式的影響以及奏鳴曲式的起源

在前古典主義時期,單一的,以樂句為導向的旋律在歌曲和喜歌劇中得到了發展。“對比”的創作手法在協奏曲,法國序曲,返始詠歎調中得到了發展。同時,對位法在賦格和法國序曲中重獲生機。這種新的創作技法充實了樂曲的內部結構,賦予低音節奏感並且使動機獨立。

奏鳴曲式在器樂音樂中得到了發展。確實,它的發展為器樂音樂領域帶來巨大的勝利,尤其體現在鍵盤奏鳴曲,絃樂四重奏和交響曲中。18世紀末19世紀初,奏鳴曲式成為了西方音樂的主要形式。

巴洛克風格特徵對奏鳴曲式的影響以及奏鳴曲式的起源

在奏鳴曲式的運用上,交響樂是最重要的體裁。最早的義大利交響樂作曲家充分運用具有推動力的八分音符,主調織體和以樂句為導向的節奏。

曼海姆交響樂作曲家發展出了一種更富有戲劇性,自命不凡的風格。但是,他們經常忽略同時再現,反而更傾向於一種類似“映象”的創作形式(有時被稱作奏鳴曲式的反再現)。例如:A(主調),B(屬調),發展部,B(主調),A(主調)。莫扎特偶爾也會使用這種形式,例如,小提琴奏鳴曲K306。

巴洛克風格特徵對奏鳴曲式的影響以及奏鳴曲式的起源

儘管奏鳴曲式的所有要素和一些偶爾用奏鳴曲式寫成的樂章能夠追溯到18世紀30年代,然而無論是其形式式本身,還是它的戲劇性風格,嚴謹的結構和主題邏輯的結合,在海頓(他最早的作品就掌握了這種形式)之前都不是始終一致的。直到18世紀最後25年,它才在器樂音樂中佔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