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微信要收使用費好幾年了,為何遲遲不實施?網友:傻子才收費

你把騰訊的格局想的太小了、把使用者的格局想得太大了,如此才產生了微信收費的設想。

可以很明確地說,如果微信收費,它將損失大批使用者,同時也是把自己往溝裡帶,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出現替代品,到時候騰訊將得不償失、後悔不已。

網傳微信要收使用費好幾年了,為何遲遲不實施?網友:傻子才收費

為什麼微信不會收費?簡單說幾個原因你就知道了:

其一,潛在競爭對手隨時虎視眈眈,就等著你收費呢

根據騰訊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截止今年6月底,微信及WECHAT月活使用者已達12。5億,全國幾乎人手一個微信賬戶,且是活躍賬戶,至今沒有任何一款軟體能撼動微信在社交領域的地位。

從0使用者到12。5億日活使用者,騰訊整整用了10年的時間,其中所付出的各項成本和精力可想而知。

但是,微信真正到了一家獨大的局面了嗎?並不是。

可以肯定的是,就算是一家只有幾個人的小型APP開發工作室,也能開發出類似於微信的社交軟體,技術難度並不大。微信之所以如今能在社交領域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與其將功勞歸功於技術,還不如歸功於“營銷”、“佈局早”這些因素,這才成功的鎖定了龐大的使用者基數,擠壓了其他涉社交軟體爭奪市場份額的空間。

但是,一旦微信收費,無異於“自廢武功”

,無論是一年48元還是一季度15元,即便一年只收費10元、5元,在很大程度上也會造成使用者的流失,你問一下身邊使用微信的朋友,有多少人是衝著“免費”而使用微信的就知道了。

微信開始收費的那一刻,就是使用者流失的開始、就是其他競爭對手強勢反撲的開始,此時的騰訊會把自己置於很被動的局面上,使用者會開始尋找其他的替代品,久而久之,微信日活使用者將會越來越少,直至徹底退出社交領域。

正是基於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微信才不可能收費,除非某一天大小網際網路公司全部被騰訊幹趴下了,或者禁止開發新的社交平臺,騰訊真正做到一家獨大的局面,在社交領域徹底沒有了競爭對手,此時才有收費的可能。

但是以上可能僅僅存在於“理論上”,別忘了,有一部法律叫《反壟斷法》,不管是社交領域還是其他領域,都不可能允許別的企業禁入。

網傳微信要收使用費好幾年了,為何遲遲不實施?網友:傻子才收費

第二,微信有其他更“合理”的盈利方式,根本就不屑於向普通使用者收取“使用費”

微信是完全免費的嗎?是,也不是。

免費只針對於微信的社交功能,你與朋友透過微信聊天、建立群聊、互發檔案,這些都是免費的。

但又不是真正的免費,微信的盈利渠道有很多:

比如自2018年8月1日起,凡是透過微信進行信用卡還款,每筆按0。1%進行收費。別小看這0。1%的手續費,日活使用者有12。5億啊,積少成多可不是小數目。

再比如,大家經常在朋友圈看到官方推送的廣告吧?這也是微信盈利的一部分,2016年廣告收入這一塊就達到了36。79億人民幣,而那時候日活使用者才8。06億,現在日活使用者增加了50%,廣告收入保守估計能達到55億元左右。

除了上文說到的兩種盈利渠道之外,微信還開通了理財通、保險服務等金融衍生品,從中能賺取代銷理財、代銷保險的佣金;同時還嵌入了出行服務、酒店預訂等通道,從中都能獲得提成收入;還有就是很多電商平臺在微信有直入視窗,比如某團外賣、某多多、某品會等等,但凡是透過微信直入視窗到這些平臺購物消費,微信都能或多或少的獲得經濟利益。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服務,比如票務服務、團購服務、醫療健康服務等等,這些都是獲利渠道。

總之,有了使用者就有了流量,有了流量就可以變現,還愁沒有變現的渠道嗎?

非要收取“使用費”才能盈利?這可真是小瞧了騰訊的格局了,對於微信來說,保住流量、保住使用者就相當於保住了變現渠道,收取“使用費”真沒必要,反而會起到負面作用。

網傳微信要收使用費好幾年了,為何遲遲不實施?網友:傻子才收費

寫在最後:

微信是騰訊各版塊業務的“流量擔當”,算是騰訊的基石,輕易是不會動的,收費這樣重大的戰略轉變就更談不上了。

在如今各網際網路公司爭相賣力爭奪使用者的大背景下,收費無異於“自廢武功”,決策層絕對做不出這種荒謬的決策,而他們想的是透過藉助使用者和流量來透過其他的方式變現,這才是經營之道。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

碼字不易,給點個贊、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