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不想六出祁山的,因為隆中對中有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荊州

其實諸葛亮本身是不想六出祁山的,因為他的隆中對中有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荊州,荊州丟了,讓諸葛亮的計劃實施起來很困難,從岐山出兵是很不方便的,但是劉備太想興復漢室了,已經變成了他的企業文化了,諸葛亮成功被洗腦,所以他必須得完成老闆的遺願,最後開玩笑的。如果諸葛亮猥瑣發育的話,最多讓蜀國苟延殘喘幾年,天下一統的大勢不會變的,因為蜀國沒有合適的繼承人,劉禪太垃圾了,要是諸葛亮篡位的話,那還真有點機會,諸葛亮的後人也很厲害,說不定能延續上百年左右,最後有沒有機會一統天下,也不好說,可是那樣諸葛亮就不是諸葛亮了。

諸葛亮是不想六出祁山的,因為隆中對中有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荊州

其次,

兩國軍力懸殊很大,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出擊。大家可以再想一想,就算是可以拖一段時間。魏國會願意嗎?魏國統一天下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當時魏國總人口兩千一百萬,

諸葛亮明白了,

用一個蜀國士兵的生命去換十個魏國士兵生命都是蜀漢不能忍受的。走祁山,可以逐步的蠶食魏國的涼州地區,當時選擇逐步蠶食。這是不得不北伐的原因。

諸葛亮是不想六出祁山的,因為隆中對中有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荊州

諸葛亮深知這一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蜀國的發展。他殫精竭慮,最後也死在了北伐的路上。而這種為國為民的精神,一直被後代所傳頌也許最後諸葛亮並沒有獲得成功。但是他的行為已經影響了後來一代一代的人。在這個意義上,他是成功的

精神的影響遠遠比物質的影響更加影響之遠。

再者,

諸葛亮也自知時日無多,他迫切北伐也是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完成自己的願望和理想。於理蜀川並不是一個適合政權長治久安的地方。

諸葛亮是不想六出祁山的,因為隆中對中有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荊州

我們知道蜀川有各種優勢,天府之國,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又有蜀道艱險,易守難攻。但是這種優勢僅限於適合地方割據,並且這個割據有個前提條件中原大亂。

秋戰國時代的古蜀國,公園前

316

年,為秦國所滅。第二個蜀國,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蜀川割據政權,公元

25

年,王蟒篡漢,引發天下大亂,蜀郡太守公孫述趁亂於蜀中稱帝,國號成家,到公元

35

年就被東漢滅了。

諸葛亮是不想六出祁山的,因為隆中對中有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荊州

正因為蜀國的內部並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鐵板一塊,所以

諸葛亮

的威望並沒有達到可以放心篡位的程度。他只能選擇冒險的北伐,一來試圖以戰功獲得資本,二來借軍政大權清除異已。如果沒有篡位之心,好好的對外韜光養晦,對內發展經濟和人口,這是弱國最基本的發展策略。往前看,秦國那也是先變法,國力強大了在圖謀中原啊。

諸葛亮

怎麼可能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所以看一個人何必看他說什麼,看他幹什麼事兒不就知道了。

諸葛亮是不想六出祁山的,因為隆中對中有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荊州

最後,

如果當時諸葛亮選擇不北伐,還是會被滅亡。而且滅亡的時候在後世看來沒有一點用。只能說蜀國懦弱,蜀國只能萎縮至冰山一角。這是諸葛亮不想看到的。所以他選擇了主動出擊,哪怕最後的結果仍然是失敗。可是,至少曾經努力過。只是個人觀點。最後我也非常喜歡諸葛亮,非常喜歡他的一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