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書才能“變現”

為什麼讀了許多書但卻感覺收穫不大,甚至放下書就不記得書中內容了,今天讀了篇文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英國哲學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書中說過:“經驗主義者好像螞蟻,它們只是收集起來使用。理性主義者好像蜘蛛,它們從自身把網子結起來。但是,蜜蜂則採取一種中間道路,它從花園和田野裡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種力量來改變這種材料。”

怎樣讀書才能“變現”

培根用螞蟻、蜘蛛、蜜蜂比喻不同的方法論正規化。在作者看來,這同樣適用於比喻不同的閱讀階段:

螞蟻式閱讀,即大量而缺乏組織、思考、內化的閱讀。這是被動的閱讀方式,有什麼吃什麼,甚至別人喂什麼吃什麼

蜘蛛式閱讀,則能利用讀過的資訊,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網路;並透過知識網路,去捕捉對自己有用的資訊,所以這是一種主動的閱讀。

蜜蜂式閱讀

,對已有的知識進行系統學習後,可以分解並借鑑裡面的內容,消化產生自己的見解和作品,這是一種已完成了內化的閱讀。

怎樣讀書才能“變現”

讀書的目的可以有很多,但讀了很多書,卻沒有思想、沒有作品、沒有在實際中得到體現,那如何形成“有效閱讀”呢?

在網際網路已成為大腦“外掛硬碟”的時代,知識記憶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提煉“關鍵詞”。

以前我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好,就點右鍵“收藏”,覺得以後一定能用上。可事實上,過段時間再看到這篇文章,就跟沒看過一樣。

所以後來作者會在

讀完一篇文章

,把有用的部分,用自己的語言提煉出來,越精練越好

,整理到自己的素材庫。

知識運用的過程,就是知識內化的過程,否則它們永遠是你的“身外之物”。

你的運用才能將你的閱讀“變現”。蜜蜂式閱讀可以倒逼自己思考,透過寫作來促進有效閱讀和思維的提升,從而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收穫書中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