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和幸福有關的故事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挺火的話題,題目是“是不是有錢就能得到幸福”。

給大家講個故事。

說有個小吃店的主人姓王,靠著祖傳的手藝娶妻生子。一家三口感情極好,平時妻子幫他幹活兒,兒子在附近的工廠上班,下了班就幫店裡幹活,陪老兩口聊天,小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一天,出國多年的老友突然來訪,老王自然是盛情款待。酒過三巡,朋友沮喪的拿出一個刻著三隻猴子的吊墜,說了一件離奇的事。

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和幸福有關的故事

電影《銷魂玉》

這個東西來自一個高僧手中,據說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實現擁有者的三個願望。本來他日子過

也不錯,沒什麼特別想要實現的願望,可看著和他過了幾十年的媳婦突然就覺得不順眼了,他就想,要不弄個年輕漂亮的小媳婦?

按照高僧的說法,他把吊墜舉過頭頂,跪在地上,把願望叨叨了三遍。沒想到第二天真的有個年輕美女主動投懷送抱,住進了他家。但一山不容二虎,兩個老婆成天的打架,家裡鬧得雞飛狗跳。無奈之下,他許下了第二個願望,希望家裡能安安靜靜就好。

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和幸福有關的故事

老夫少妻

兩個老婆終於消停了。

沒過多久,小老婆和他表弟搞在了一起,把他的積蓄全部拐走。大老婆精神崩潰,住進了養老院。心灰意冷的他許下第三個願,想回老家養老,然後就迷迷糊糊的到你家了。

“這東西真是害人,你們可不要學我啊。”

聽到這裡,一家三口樂的是前仰後合,說你在講笑話吧。老朋友生氣了,直接把吊墜扔到窗外,告辭走了。

老王找到吊墜掛在脖子上,媳婦和兒子都勸他不要異想天開,老王說如果以後碰到了難處,這東西興許就有用了。一家人又是歡聲笑語,互相調侃之後,各忙各的去了。

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和幸福有關的故事

《銷魂玉》中的一家三口

過了幾天,家裡還真就碰到困難了,老王想給兒子盤一個門市房,讓他去開一家分店,一算賬,還差兩萬塊錢。索性就跪在地上,把吊墜舉過頭頂,說自己想得到兩萬塊。

候奇蹟發生了,在他手裡的吊墜像小動物一樣竄動了起來,勁兒還不小。

這時候有人敲門,原來是兒子的老闆來訪,不過帶來的是個壞訊息,小王在生產事故中死了,他是來私了的,講完事情經過,老闆掏出兩萬塊錢遞給了老王。

料理完後事,老婆整天以淚洗面。老王突發奇想,許下了第二個願望,希望兒子能回家。此時正是大雨滂沱,突然有人在院外敲大門,說爸媽快給我開門啊。兩口子一聽,這不是正是兒子的聲音嗎!

老王和媳婦都嚇壞了,說這不會是從墳裡爬出來的吧,連忙許下第三個願望,讓兒子消失。

一瞬間,敲門和說話的聲音都消失了,老王的媳婦驚嚇過度,因心臟病突發當場死亡。老王受不了這一系列的打擊,瘋了。

這就是香港電影《銷魂玉》中的故事,雖然是虛構,但裡面傳遞出來的道理卻發人深省。

沒錯,錢能解決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生難題,但錢也可能給人們招致不必要的災禍。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錢和幸福劃等號,其實老王一家人本來就很幸福了,是不必要的貪慾摧毀了這份幸福。

老王和老朋友犯了一個相同的錯誤:因個人的慾望,無視了家庭其他家庭成員的感受和意見。

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和幸福有關的故事

貪婪

也許在一些普通人的眼中,“有錢人”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那什麼人算是”有錢人“呢?

有個在大企業裡工作的同學,據說是個領導,這兩年幹得不錯,在市內買了一處面積挺大的房子,兩口子也開上了價值二三十萬的代步車。這個人挺有意思的,特別喜歡和經濟條件普通的人展示自己的“成功”。有一次聚會,這人喝醉了,說自己的兩個朋友很講義氣,一個人借了他一萬,一個人借了他五萬,讓他渡過了難關云云。

後來才搞清楚,原來他只是這家企業中的區域銷售經理,說白了就是個高階點兒的業務員而已。但看他那個酒後狀態,不用問都知道,必定是有貸款要還的。

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和幸福有關的故事

《夏洛特煩惱》聚會中的“裝雞毛”現象

你看,所謂“有錢人”的定義是沒有標準化答案的,普通人眼中的“有錢人”的成色,是無法透過諸如汽車和住房這種硬體能驗證的。

那麼,在中國,什麼程度的財務狀況算是“有錢人”呢?

最近十幾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舉世矚目。無論是城市人口還是鄉村人口的可支配收入也是肉眼可見的提高了。吃肉、買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話,甚至擁有個人汽車,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了。

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和幸福有關的故事

中國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很快

但是,根據歷年來源自中國銀行的資料統計,我國家庭存款達到50萬元門檻的尚不足百分之五!根據招商銀行的一個統計報告(好像叫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每10名國人中有4人買有定期存款,將我國人口以14億來計算的話,個人存款達到50萬(包括50萬以上)的僅佔總人口的0。3%,也就是說,大約是500萬人的水平。

至於真正意義上的百萬富翁(銀行賬面上的“純”個人流動資金),全國人數大約不到200萬人。如果簡單地把錢和幸福之間劃了等號,那是不是說大部分人就和幸福無緣了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很多時候,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所以就有了“幸福感”一詞。

事實上幸福這個概念可以有多重定義,比如精神上的長久滿足就是其中一種。如果你在某個領域中達成了過人的成績,這類由成就感帶來的長久愉悅,也是一種難得的幸福。就像前面故事裡的老王一家,在老友來訪之前的生活狀態就是滿滿的幸福。

哲學學者王東嶽在個人演講中講過幸福的話題。

他說社會越發展,個人的慾望調動就越強烈,然後人們的幸福感就越低。在中國古代,資訊傳遞不暢通,大多數人只要能吃飽、穿暖就會覺得自己很幸福。

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和幸福有關的故事

王東嶽先生的幸福論

到了現代,資訊傳遞高度發達。即使你是百萬富翁,你也會被千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所包圍,當然,有的是來自於現實生活中的,有的是來自於電視裡、手機中的。在這個個人慾望無限膨脹的時代,你還可能被妻子埋怨沒本事,因為世界上還有無數比你更富足的人們。

由此帶來的不滿足就會形成焦慮和煩躁,人們也就成為了金錢的奴隸,很難得到滿足,這樣的狀態,談何幸福?個人的

貪慾是幸福的大敵。

但幸福之道絕對沒有一個單一的標準化答案。比如王東嶽先生講的其實是一種“出世”的幸福之道,既一種遠離城市、親近自然的“寡慾”生活狀態。竊以為很難做到,因為我們很難讓伴侶和父母接受這種生活。還有子女教育的問題,相比鄉村,城市裡的教育條件顯然是更優越的。

更何況,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如今的鄉村生活遠非舊時代可比,手機、電視、廣播早就廣泛普及,人們的價值觀所再無鄉村和城市的區別。所以,當下的人們更接受這種生活態度更積極的“入世幸福”,既以一個人的“社會成就感”為主,自然,賺錢的重要性就毋庸置疑了。

但無論如何都請記住,幸福,不是一個人的事。

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和幸福有關的故事

幸福,不是一個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