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張獻忠沉江珍寶總數考略

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張獻忠沉江珍寶總數考略

明未戰爭形勢地圖

近年來,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有大量金銀珍寶出水,數量之巨、製作之精美、文物價值之高震驚世界。這些金銀珍寶經各方專家研究一致認定為文獻中記載的張獻忠寶藏。

張獻忠是明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1644年11月在四川稱帝建立大西政權,由於南明軍的圍剿和內部地主階級的反叛,張獻忠難以在四川立足,1646年春,率軍乘船準備南下,行至江口附近遭到明將楊展伏擊,戰敗,多年來劫掠的金銀珍寶悉數沉入江底。

本文對這些沉入江底的金銀珍寶的數量進行一個考證,由於學識有限,拙文純屬拋磚引玉之作。

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張獻忠沉江珍寶總數考略

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出水的銀錠

張獻忠寶藏數額巨大,其總數多少,總價值多少,筆者總結有如下四點:

(一)關於數額巨大的文獻記載

我們看以下幾條文獻記載:

記載張獻忠沉入岷江的財富:“累億萬,載盈百艘。” (1)南明建昌衛掌印都司俞忠良曾記載:“獻忠離成都,率賊營男婦百餘萬操舟數千蔽岷江而下。————賊舟多焚,所掠金玉珠寶及銀鞘數千萬,悉沉江底。”(2)清人彭遵泗曾記載:一“(張)獻忠聞(楊)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十數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3)

透過以上幾條記載與出水的文物相印證,可以看出, 所記不虛,記載中“累億萬”只是實指數量很大。現代收藏界與考古界有一船九墓的說道法,即打撈一艘沉船得到的文物比九座墓葬出土的文物還多,江口之戰張獻忠出動戰船少者說百艘,多者千艘,按最少的記算,也有近千座墓葬的文物規模。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僅進了三場文物考古發掘,隨著考古深入,以後必將還有大量文物出水。

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張獻忠沉江珍寶總數考略

永昌元帥金印

據民間傳說,張獻忠曾在成都舉辦鬥寶大會,向世人炫耀自己的富有,24間大屋子擺滿奇珍異寶、金錠銀錠,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結舌。民間傳說同樣印證了張獻忠擁有大量的金銀珍寶。

(二)歷史上記錄的幾次打撈概況

第一次大規模打撈江底金銀珍寶的是江口伏擊戰指揮者楊展,楊展率軍在江口兩岸設伏,張獻忠到後,楊展指揮明軍發動突然襲擊,並藉著大風發動火攻,張獻忠大敗,大批戰船被焚燬,出水的船釘、兵器、被火燒過金銀等文物證明此片水域就是當年的古戰場遺址。

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張獻忠沉江珍寶總數考略

從空中俯瞰江口明未古戰場遺址考古現場

此戰楊展大獲全勝,卻不知道張獻忠竟帶了如此之多的金銀珍寶,後來聽說漁民從江中打撈出不少金銀,於是趕緊組織人打撈:“展令以長槍群探於江中,遇梢則釘而出之,周列營外,數日已高與城等”(4)由這則記載可以看出楊展打撈出不少金銀,由此富甲一方。

第二次打撈是乾隆五十九年即公元1794年。《彭山縣誌》記載,有漁民在江口河段打撈出部分銀兩,這事後經逐級上報,四川總督孫士毅聞信後,派人進行了打撈,史書記載:“獲銀萬兩並珠寶玉器物”。

第三次打撈是在清咸豐年間,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清庭國庫入不敷出,有四川地方官員向咸豐帝奏報冮口沉銀一事,咸豐帝立即命成都將軍裕瑞“悉心查訪,博採輿論,若知其處,設法撈掘”。江底明明有大量金銀,不知為何這位地方大員竟一無所獲,有人懷疑他私吞了打撈上來的金銀,各種說法莫衷一是。

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張獻忠沉江珍寶總數考略

冊封金冊

第四次到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當時軍閥混戰,有人宣稱得到了張獻忠的藏寶圖,為了牟利,當地一些川軍將領組建了錦江淘金公司,組織在錦江下游一帶進行打撈活動。傳中的石牛、石鼓被打撈了上來,驗證了民謠的真實性,傳說中的鉅額寶藏卻沒有打撈到,只撈到幾籮筐根本不值錢的銅錢,後來草草收場了事。上百人折騰了近一年時間,估計這家錦江淘金公司賠本了。

(三)張獻忠寶藏知多少

我們先將三次水下考研的文物相加看一下,時到今日已出水文物五萬多件,大部份是金銀器,還有其它一些文物。這些僅佔考古區域的百分之五左右。加上楊展、孫士毅、錦江淘寶公司所得。再加上無法統計的民間淘寶人撈到的金銀寶物。以上相加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數額極其巨大,具體數目已經無法統計得知了。

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張獻忠沉江珍寶總數考略

張獻忠塑像

(四)無法說清的總價

明萬曆年間正一品官員年俸祿銀:215。512兩,正二品152。176兩 正三品88。84兩 正四品62。044兩 正五品42。556兩 正六品 35。46兩 正七品27。49兩正八品24。302兩正九品21。114兩 (5)由於明萬曆時期尚處於明朝國力鼎勝時期,官員還有米、鈔等收入。

一個五十兩銀元錠相當於明朝縣令二年的銀子收入,五個銀錠比正一品大員的年俸銀兩收入還多。由此可見銀子在當時是貴重金屬,同時也是價值比較高的流通貨幣。張獻忠沉銀價值幾何,由於總量己經無法得知,由於對比物和預估總量的不同摺合成今天的貨幣會出現許多不同的數字,但是這批寶藏數目非常巨大是舉世公認的。

(1)《蜀難紀實》

(2)南明建昌衛掌印都司俞忠良在其所著《流賊張獻忠禍蜀記》

(3)《蜀碧》

(4)《蜀難敘略》

(5)萬曆《大明會典》卷二十九《戶部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