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元朝)和努爾哈赤(清朝)的連結

成吉思汗(元朝)和努爾哈赤(清朝)的連結

01

01

莽古斯

胞弟—箭聖—哈布圖哈薩爾的第十八代孫。

莽古斯是科左中旗之祖。他的二弟明安是科左後旗之祖,他的三弟洪果爾是科左前旗之祖。

莽古斯二弟之女和三弟之女嫁與

成吉思汗

為妻。

莽古斯有二子一女。

長子

努爾哈赤

為滿清政權的初步形成做出積極貢獻而被追封為冰圖親王(忠親王),其福晉被封為冰圖哈屯(賢妃)。

次子敖勒布諾彥沒有從政,在索尼圖艾裡(奇異靈光之村莊之意,今吉林省雙遼市雙山鎮川頭村)老家守祖傳家業,有一子,名巴圖。

女兒額爾德尼琪琪格嫁給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年)被冊封為清寧宮皇后,成為“崇德五宮”之首,即大清第一後—孝端文皇后。

宰桑

宰桑有二女四子。

大女兒名

02

,天聰八年(1634年)嫁給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關雎宮“宸妃”。

小女兒名

烏優塔

,天命九年(1625年)嫁與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永福宮“莊妃”。她是大清入關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林(順治)的生母。即後來的孝莊文皇后。

宰桑長子

布木巴岱

,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卓裡克圖親王”詔世襲罔替,領科左中旗扎薩克。順治十六年(1659年)以“奉詔不即至”為由革去烏克善扎薩克職,留親王爵共傳十六代次,最後一代賀其業勒圖墨爾根於民國八年襲爵。

宰桑次子

烏克善

(察罕),其長子朝日吉(綽爾濟),順治九年(1652年)封圖舍公(鎮國公),順治十八年(1661年)晉封圖仁弼勒(多羅貝勒)並詔世襲罔替。共傳十二代次。最後一代濟克登諾爾布林沁扎木蘇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襲爵,民國時期晉多羅郡王。

寨桑三子

查干額布根

,天聰八年(1634年)從遼河邊隨愛新國遠征軍攻打大明首都(今北京),在西直門外中箭身亡。屍體馱在駱駝上運回時手腳著地,皇太極見狀驚歎“烏呢仁 溫都爾貝貼 諾彥呼”(真的是 高個子 王)。因此後被稱為溫都爾王—高個子王。

崇德四年(1639年)索諾穆長子黑塔特(奇塔特)娶皇太極第三女固倫端靖長公主,授固倫額駙。順治六年(1649年)黑塔特被封為圖仁郡王(多羅郡王)並詔世襲罔替,此爵共傳十一代次。

那蘭格哷勒是第十代溫都爾親王,於光緒三年(1877年)襲爵。賞黃馬褂、御前行走、三眼花翎,外號瘋王。(

索諾穆

楊森扎佈於民國九年襲第十一代溫都爾親王爵。(

母親的爺爺

宰桑四子

母親的大爺

(滿珠習禮)天聰二(1628年)年獲達日罕巴特日(達爾罕巴圖魯—意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王爺)號,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圖仁郡王(多羅郡王)並主管吏部蒙古事宜(具體為吏部蒙古承政)。順治十六年(1659年),滿珠習日晉襲和碩親王爵,領科左中旗扎薩克職,詔世襲罔替,成為該旗第二任扎薩克。此爵共傳十二代次。最後一代那木濟勒色楞於光緒十年(1884年)襲爵,於民國三十年任盟長。

滿珠習日

順治八年(1651年),哲里木盟十旗扎薩克王公諾彥在今科右中旗西哲里木蘇木吉日木山(哲里木山)下會盟共議,立敖包埋草木灰,劃分了十旗邊界。這個歷史事件後來演繹成“十王拿天鞭劃分地界”的美麗傳說。

科左中旗圖布心蘇木於海屯村東北十五里地大土堆就是達爾罕郡王(後晉封為親王)滿珠習日、圖西業圖親王(科右中旗扎薩克王)巴達禮、扎薩克圖郡王(科右前旗扎薩克王)瓦其日和高日勞斯(郭爾羅斯)前旗扎薩克圖舍公(鎮國公)本巴(布木巴)等四位王公扎薩克共議分旗邊界而立的大敖包,所以當地老百姓現在還稱其為“四王界堆”。

定完旗界,烏克善、滿珠習日商議“趁我們倆建在,把家族財產(旗內領地和屬民)公平公正地分給子弟們,以免身後相互爭搶傷了和氣”。隨即召集了侄子朝日吉、黑塔特和叔伯兄弟巴圖共同商議把旗內土地大致劃分四大片三十小片,按家族男丁人數分佔土地和屬民。俗稱《分格日》(分家),用漢語說就是《分格勒》(分座落)。

作者:王璞,北大縱橫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