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來臨,製造業大市如何構築“戰略縱深”?

發展數字經濟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邁入“十四五”,處於製造業轉型升級重要時期的佛山,如何抓住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以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相互促進催生出新產業與新業態?

對此,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在接受佛山日報《理論週刊》專訪時建議,佛山在產業數字化方面要充分發揮製造業優勢,使數字技術更好地賦能傳統制造業。在數字化產業方面,一方面要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政府要透過開放部分資料,有效賦能生產,從而擴大市場,進一步吸引數字人才與數字企業。

數字時代來臨,製造業大市如何構築“戰略縱深”?

專家簡介

何寶宏,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所長,中國通訊標準化協會網際網路與應用工作委員會主席。擁有20餘年網際網路研究經驗,研究重點為網際網路技術、標準和產業以及網際網路技術哲學。曾經發起創立可信雲、開放資料中心委員會(ODCC)、雲計算開源產業聯盟(OSCAR)和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等。主導完成了10餘項國際標準,獲得10餘項發明專利,著有《網際網路的基因》《風向》《讀懂區塊鏈》《開源法則》等書。

參與數字競速 佛山製造如何修好“路”?

當下,經濟的全面數字化才剛起步。未來數字技術不再只是一種技術或工具,其與傳統產業以及社會的融合將改變整個社會的一些執行基本規則。

記者:

您認為數字經濟在現代產業體系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對於正處在製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佛山而言,如何抓住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

何寶宏:

數字經濟在現代產業體系處於核心地位,科技的發展與現代化的實現,必然離不開數字經濟。當下,傳統經濟的發展動能已趨緩,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已轉換為數字經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數字技術的發展也將決定數字經濟的發展與未來。過去十幾年,數字技術已對區域性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辦公的數字化。但數字技術對經濟的全面影響才剛剛開始,經濟的全面數字化也才剛剛起步。未來,數字技術不再僅僅只是一種技術或工具,數字技術跟傳統產業以及社會的融合,將改變整個社會的一些執行基本規則。

數字經濟包括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兩個方面。佛山作為製造業大市,在產業數字化方面有巨大的潛力。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讓數字技術更好地賦能傳統制造業。佛山要下功夫研究這個問題,彌補當前在數字技術、數字人才、數字思維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在數字產業化方面,佛山有幾個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是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多年來我們發展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新型基礎設施就是佛山數字產業化的“路”。實際上,當下無論哪個城市要想進一步發展,無論哪個方面要進步,幾乎都離不開新基建的支撐,而這需要政府政策的鼓勵與扶持。比如,不少地方政府為了扶持當地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投資建設面向人工智慧的計算中心,或者是扶持企業建立有關的資料集,幫助企業降低人工智慧的成本與風險。在新基建的過程中,哪個城市提供的公共資源與公共基礎設施有優勢,自然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與企業前來。數字經濟與數字社會的發展,與“數字福利”的多寡息息相關。第二是政府要透過開放資料有效賦能生產。資料作為生產要素,要發揮政府資料對生產要素的促進作用。特別是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政府的資料給予它的賦能價值非常大。發展數字產業,離不開政府在資料方面有所作為。

對於佛山的製造業企業而言,要實現數字化轉型有以下三個建議:首先,無論是質量的還是管理的,都要把企業內部的資料治理好。其次,要完善企業的資訊化基礎設施與數字基礎設施。當下,許多製造業企業的資訊化基礎還比較薄弱,有的甚至還處於“手工”狀態。有的則是某個企業實現了資訊化,但是整個產業鏈、供應鏈都還沒能實現。第三是解決人才難題。製造業企業普遍存在製造業人才較多,但數字化人才不足的難題,這對中小企業尤甚。建議這些企業可以透過與大科技企業合作來共同推動企業、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

數字化跑道上,佛山切莫“硬碰硬”

發展數字經濟,佛山不要與網際網路發達的城市“硬碰硬”。數字經濟相關的企業與人才來與不來,核心在於有沒有市場,而不一定單憑政策吸引。

記者:

我們觀察到,一批網際網路巨頭出現在如深圳、杭州等一線或省會城市,這些城市擁有強大的網際網路產業基礎,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有較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佛山發展數字經濟應該如何揚長避短?特別是在“搶”數字人才方面,您有何建議?

何寶宏:

杭州、深圳等城市在網際網路方面確實擁有較大優勢,但數字經濟是數字化轉型與升級,不只是網際網路的轉型與升級。網際網路只是數字化升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是全部。佛山要揚長避短,就要發揮其他型別的數字企業與數字技術的優勢。比如,佛山可以重點引入軟體公司、大資料公司以及專做人工智慧的公司等,不要與網際網路發達的城市“硬碰硬”。同時要發揮出佛山的優勢。佛山擁有全國領先的製造業,發展數字經濟要重點聚焦產業網際網路與工業網際網路,而不是消費網際網路。要不限於網際網路技術,利用其它數字技術來更好地賦能製造業,賦能當地實體經濟的發展。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對於數字企業來說就是一大市場機會,佛山要發力工業網際網路,彰顯佛山的差異化優勢。

在吸引數字人才與數字企業方面,個人有兩個建議。第一是要有相關政策的扶持。當下全國許多地方都推出了吸引數字人才的優待措施,在這方面佛山也不能落後。第二是政府對市場開放部分資料來有效賦能生產,從而擴大市場。對於企業或者人才來說,來與不來的核心在於當地有沒有市場,而不一定單憑政策吸引。只有讓企業與人才有機會,有活幹,才能將他們留在佛山。站在整個社會的角度而言,就是要提高數字化轉型時期的營商環境質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政府本身的數字化轉型也很重要。政府要做出表率,率先進行數字化轉型,從而提高為企業服務的效率。

總而言之,佛山發展數字經濟切忌求大求全,什麼都做的結果往往是什麼都沒做好。未來的數字經濟發展也必將遵循社會化分工的原則,佛山並不是資源最富足的一線城市,所以更要在分工中突出自己的優勢資源,揚長避短。

加強資料流通交易,共建數字灣區

資料是現實世界的對映,它既有很強的本地屬性,也需要分析、提煉出需要跨區域、跨行業流通的資料。

記者:

近期,中央釋出了《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再次提出要加快培育資料要素市場。您認為政府與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對於佛山培育資料要素市場您有何建議?

何寶宏: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了要培育資料要素市場,可見其重要性。資料要素市場本質上還是一種市場,政府要培育資料要素市場,首先就要遵循市場化的規律。同時,政府的資料也是資料要素組成的重要部分,建議政府可以向相關企業開放部分資料,讓這些資料成為製造業、服務業生產要素的主要組成部分。

政府的資料通常具有社會性與公共屬性,但企業的資料則是商業性的,屬於企業的財產。所以,對於企業而言,無論資訊化程度如何,資料的治理管理必不可少。企業必須從現在開始著手採集好、管理好資料,並在使用中不斷髮展和完善。

此外,資料作為生產要素在市場中流通、確權,我們可在跨界性流通方面做一些探索。自國家提出要培育資料要素市場以來,國內在資料流通交易方面掀起了一波新的熱潮。對於佛山而言,要著重培育本地化資料市場,加強本地製造業生態之間的資料流通與交易,建立面向本地、面向特定領域的資料流通交易中心。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合法合規且保護使用者隱私的基礎之上。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做好資料流通,就必須做好資料的確權工作。有些資料的權屬非常明確,比如政府的資料當然歸政府所有,企業內部正常生產經營所產生的資料也歸企業所有,但企業收集其使用者的資料歸誰所有呢?資料的確權要分門別類,逐步細化。並且,有些資料雖然是確權的,但並不能用於流通與交易,比如涉及個人隱私的資料就不能用來交易。所以不能簡單地把資料不能流通交易全部歸因於沒確權,需要我們分開處理。

記者:

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大背景下,灣區城市之間如何就資料流通與交易等問題進行數字經濟的產業協作與發展?

何寶宏:

資料是現實世界的對映,其邊界看起來似乎無邊無際,但卻有很強的本地屬性。首先需明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資料都需要跨區域流動。如果全世界不同地方的所有資料都跨區流動,對於單個城市而言,會被資料“撐死”。比如,佛山的城市交通資料就屬於本地化的資料,對於其他城市的價值就不太高。

當然,既然有本地化的資料,也就存在著需要分析、提煉的跨區域、跨行業的資料。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發展數字經濟,探索城市治理與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是國家賦予大灣區的重要使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方向是逐漸成為一個整體,而這要求灣區內部的交流與合作非常通暢。這既需要“老基建”,也需要新基建的支撐。只有內部具有足夠發達的交通與足夠發達的通訊,即物流、資訊流等緊密相連,才能把更多的城市相互連線起來。行政上存在的壁壘,技術和經濟會慢慢地把它們拉在一起。粵港澳大灣區要加強數字經濟的合作,就需要重視基礎設施特別是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

文丨佛山日報記者林潤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