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記得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我的父親送給了我一套裝幀精美的書,《世界名人傳記》。這套書用相當簡樸的語言和圖片,講述了20多位古今中外的名人生平。閱讀這套書,讓我受益匪淺。

不久前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朋友對讀名人傳記這個事情頗有微詞,說,讀那麼多名人傳記有什麼用呢?名人們的成功大多都不可複製。

我說,他人的成功固然不易複製,但是不同時代的名人,就是不同時代的社會精神縮影。

透過閱讀不同時代的名人事蹟,就等於是找到了回顧那個時代歷史的最佳途徑之一。

我們平時瞭解歷史名人的途徑一般是透過書籍閱讀,那麼今天我們

就用七幅畫,來聊聊古今中外繪畫中的一些歷史名人。

第一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雅典學院》 1511年

拉斐爾·桑西

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 1483—1520

聊這幅畫,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的。

因為這幅畫的資訊量實在

太大了。

這幅畫名字雖然是《雅典學院》,但是實際上是畫家構想出來的一個並不真實存在的學院。

畫中一共描繪了數十位古代西方不同時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每一位都能被稱為推動西方思想文明進步的引路賢者。

隨便從畫中挑出一個人的名字,那都是響噹噹的:

第歐根尼,赫拉克里特,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

所以我覺得,如果給這幅畫起個更加中式的名稱,應該叫做:

聚賢圖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拉菲爾在創作這幅畫的時候,採用了

縮短透視

的繪畫技法,一方面讓畫面顯得更有空間感,而另一方面,在透視聚焦點的中心,就是整幅畫

最重要的兩個人物

柏拉圖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畫中柏拉圖一手指天,一手抱著他的著作《蒂邁歐篇》(Timaeus)。柏拉圖這一白髮蒼蒼、鬍子像霜的形象,據說是畫家參考了達·芬奇的形象進行描繪的。

在柏拉圖旁邊與之交談的是他的學生:

亞里士多德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亞里士多德一手抱著他的著作《倫理學》(Ethics),一手掌朝向地。

畫家將二人畫在整幅畫的C位,很明顯意在說明二人的思想被拉菲爾視為

最重要的古典哲學思想。

而二人不同的動作,也被解讀出許多含義,我個人較為認同的是:

柏拉圖指天,暗喻他提出的“

理念論

”哲學思想,即一種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卻又是所有事物本源的思想形式。

亞里士多德手掌向地,暗喻他的

唯物主義

思想,即理念需要依託物質載體而存在。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兩種哲學思想,交織碰撞在畫面的正中心,不得不說,畫家的這一構圖真的十分獨到。

當然,有人對這幅畫還有一種解讀:

第二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雅典籃球學院》 2018年

周七慎

1994—

······

我覺得也是可以的嘛!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第三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南朝

模印磚畫 拓印本

作者不詳

要說到繪製“

聚賢圖

”的話,咱中國古人要比西方更早,就比如這幅《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在這幅由200多塊磚石組成的磚畫裡面,被稱為

竹林七賢

的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七人,以及榮啟期,四人一組被刻畫在一分為二的畫面中。

畫中每個人物姿態各異,彈琴,喝酒,抽菸,好不快活。人物與人物之間用樹做“隔斷”,身旁都分別刻有自己的名字。

竹林七賢的每一位都是放浪於形骸之外的人物,

縱情山水,飲酒服藥,雅集清談

,這種生活方式和思想對後世文人影響極深,被稱為

魏晉風骨

而這種描繪文人雅集的場面,也在後世成為了一箇中國畫中特有的題材,即

高士清談

(西方有高士打球)

有趣的是,竹林七賢都是南朝人,而榮啟期卻是春秋時期的人,因八人的思想有共通相近之處被刻畫在了同一個畫面中,這一穿越時空的安排,與《雅典學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當然你要說榮啟期在畫裡就是為了湊個數、好安排構圖也可以,但是這麼說多沒意思啊:D)

第四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維摩詰變·問疾》 唐代

壁畫

敦煌莫高窟 第103窟

看完中外不同的“賢者聚”,我們來聊聊“

雄辯之

”。

提到

雄辯

,我猜很多朋友第一反應是這個: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但是今天我們不聊這個,我們聊聊佛教故事中的一位雄辯家。

在佛教傳說中,有一位十分具有智慧的居士名曰維摩詰,一日他自稱生病閉門不出,文殊菩薩以探病問疾為名拜訪維摩詰,二人遂展開辯論,引得各路神佛圍觀。

最終還是維摩詰的智慧更勝一籌,贏下了這場辯論。

這幅《問疾》壁畫中,維摩詰半躺半坐於床榻之上,身披裘衣,手持麈尾(zhǔ wěi),半身前傾,眉頭緊鎖,開口欲辯。

從維摩詰的這一形象中可以看出,此人不拘小節、充滿自信,這正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雄辯家才會有的品質。

這幅壁畫位於莫高窟103窟內部門洞上方一側,與之相對的一幅壁畫是《問疾》中的文殊菩薩和眾神佛,兩幅壁畫以門洞為軸對稱分佈,空間和畫面內容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圖片來源:數字敦煌)

(P。S。 為大家強烈推薦數字敦煌這個網站,足不出戶逛敦煌石窟不是夢!)

聊完東方的一位雄辯家,我們接下來就來聊聊西方的一位雄辯家。

第五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蘇格拉底之死》 1787年

雅克·路易·達維特

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

對達維特有了解的朋友們都知道,達維特在這幅畫中將蘇格拉底塑造成了一個

英雄

一般的形象,從許多細節上都能看得出來:

首先,新古典主義繪畫藝術的英雄形象,大多都帶有悲劇性色彩,比如在描繪蘇格拉底時,達維特選擇了

蘇格拉底不願被動逃跑,而是選擇主動服毒而死的慷慨就義的場面。

結合畫家生活的時代來看,這幅畫的創作意願就是在號召人民要為了理想和正義和保守勢力抗爭,不要懼怕犧牲。

其次,整幅畫的場景處於一個密閉的空間裡,後景的牆有一門,一定程度延伸了畫面的視覺空間。

蘇格拉底以充滿哲學思維的雄辯才能著稱,據說跟他聊天時,只要提出某個觀點,就會被他一直追問,被問到最後會發現自己原來

一無所知

當他被人迫害即將被處死之前,朋友們來救他,但是蘇格拉底認為如果從此逃跑活下去,就是對自己的學識和真理的侮辱,因此他果斷選擇了服毒自盡,

為了真理,也為了尊嚴

P。S。 如果大家想更深入瞭解的話,可以關注公眾號“

馬櫻花開

”檢視我們的往期文章

《古典主義的高牆》

,相信你會對達維特和他那個時期的藝術有更深入的瞭解。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聊完“雄辯之”,我們再換一個主題,最後兩幅畫我們來聊聊“

豪情現

第六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跨越聖伯納隘口的拿破崙》 1805年

雅克·路易·達維特

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

提到“豪情”,我們都會想到另一個詞彙——“英雄”

在達維特的藝術生涯早期,他一直視拿破崙為引領變革、帶領法國走向強盛的英雄,為他繪製了一系列的畫作,直到拿破崙獨裁執政之後才有改變。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貝多芬身上——據說貝多芬為拿破崙寫下了《降E大調交響曲》,準備獻給拿破崙,當拿破崙稱帝后,貝多芬憤然將標題改為《英雄交響曲》

那麼,為什麼拿破崙會收穫達維特、貝多芬兩位不同藝術領域的才子當迷弟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拿破崙是

那樣拉風的男人,是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眾。

他那憂鬱的眼神、唏噓的胡茬子···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神乎其神的刀法···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還有那杯dry馬提尼···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都深深地迷住了他們。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不可否認的是,拿破崙的確曾是一位英雄,無論是膽識、謀略、思想和前半生的所作所為,都充滿了

英雄豪情

然而,

豪情並不只是被英雄獨佔,許多文人也可以配得上豪情二字

,我們接著往下聊:

第七幅畫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太白行吟圖》 南宋

紙本墨筆

梁楷

我想問問大家,大家覺得自己知道了解的中國文人中,誰能配得上豪情二字?

我個人覺得,是

李白

李白傳奇的一生,都可謂與豪情二字相伴。貴妃倒酒,力士脫靴,千古流傳的詩句不計其數,既有“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的豁達,也有“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的俠氣。

詩仙不言豪情,誰更敢言!

正是李白這股豪情,

深深感染了作為畫家的梁楷

,二人無論是從生平不得志的經歷上,還是豪邁的藝術思想上,都有著諸多的共同點。

就如梁楷筆下的這幅《太白行吟圖》,

減筆塑形,逸筆草草

,沒有多餘的筆墨,大片面積留白,卻將李白充滿豪氣和仙氣的風度神韻刻畫得十分出彩,可謂“神大於形,形由氣生”。

在我看來,

梁楷畫李白,就是豪情加豪情

梁楷的另一幅作品

《潑墨仙人圖》

一出,在中國人物畫的歷史上,幾乎就沒人能在“豪情”一項上與之爭高下了: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聊到這裡,我已經覺得所有的文字都是蒼白的,實在無法用文字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大家自己體會一下吧,有空我們再單獨拿出來聊聊。

(真的不是因為我懶)

本期的【七幅畫】就聊到這。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還有很多,每一個名人的背後都是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都說讀史使人明智,希望各位一直保持一顆願意閱讀歷史的心。我們下期再見!

「七幅畫藝術史」賢者聚,雄辯之,豪情現——中西方繪畫中的名人

微信搜尋公眾號“馬櫻花開”發現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