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Pentium):不斷加入到奔騰大家族的成員們(二)

奔騰(Pentium):不斷加入到奔騰大家族的成員們(二)

2000年:Pentium 4

從2000年開始,Intel不再頻繁為新推出的CPU取名了,反而使用統一使用 Pentium 4的名字,只做技術上的更新,所謂的“新年新氣象”嗎,說白了就是應用了新的銷售策略。在2000年AMD處理器與DDR記憶體的結合在市場上異軍突起,因為相對於 Pentium 4加上RDRAM記憶體來說,要少花許多money。當時RDRAM製作相對不太成熟造價又高,造成了大量使用者偏向性選擇AMD組合。

Intel在市場縮水的情況不得不放棄了價格持續走高的RDRAM轉向了DDR,Intel在這一次與AMD“剛槍”中確實是輸了。

Willamette

Willamette

是奔騰4系列推出第一款CPU,採用了全新的架構Netburst,擁有1。4GHz左右的主頻。Intel已經不再追求當年10Ghz的目標,而把目光轉向了多核多執行緒的領域。可能釋出Willamette CPU並不是Intel的本意,只是為了應對AMD AthlonThunderbird(雷鳥) 蠶食晶片市場而做出的權宜之計。因為當時對Pentium III的改進還不太現實,所以選擇使用全新的架構Netburst設計的晶片重佔據市場。

在所有的測試環境中,Willamette CPU的測試結果讓人唏噓,效能低於AMD的驍龍和高階奔騰III,和低端的的AMD Duron(官方名 “鑽龍 俗稱“毒龍”)相差不多。這也導致了Willamette進入到市場反響平平。

因為Intel釋出奔騰系列的CPU太多,我們就撿幾個典型的說說。

2001年4月

奔騰

1。7GHz (這個版本的CPU效能已經明顯優於奔騰III)

2001年7月

奔騰

1。6GHz & 1。8GHz

2001年8月

奔騰

1。9GHz & 2。0GHz

也是在這個8月,Intel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晶片組,用於支援 PC133 SDRAM。雖然SDRAM比RDRAM慢的多,但是廉價啊。這個迎合大眾的做法讓奔騰4的銷量大幅度上升,奔騰 2。0GHz 的釋出終於讓 Intel彌補了與AMD的“雷鳥”的差距。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Intel已經領先了晶片製造業16年,AMD這個“黑馬”卻在與AMD的競爭中領先了兩次,這多少讓Intel有點不忿。

2002年1月

Pentium 4 12。0GHz & 2。2GHz 代號 “北木”

2001年AMD釋出一款名為 Athlon XP CPU,這讓AMD在與Intel的晶片競賽中又一次領先了。於是Intel在2002年的年初發布了“北木”CPU,實現的晶片競賽的反超。為了增大優勢,Intel在同年的4月份釋出2。4GHz,5月份釋出2。53GHz,8月份釋出2。6和2。8GHz ,11月份釋出3。06GHz。回過頭來看AMD,在改進晶片製造工藝過程中被延遲了(130納米制作工藝),延遲的結果是奔騰4成了當時市場上最快的晶片。

2003年:奔騰4 極致版(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P4EE)

有人說奔騰4極致版是為了應急才推出的版本,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AMD在極致版釋出的一星期後釋出了Athlon 64 FX(AMD 64 FX),這不免讓人聯想到商業競爭什麼的。還有一部分原因極致版應該來說拼湊了至強的技術,也可以說是是炒了至強CPU的冷飯,只是增加了一個2M的3級快取和其它方面的加強。

2004年:奔騰 “Prescott”

這可以說是Intel一款很失敗的CPU,先不說它的效能如何,反正Intel因為發熱嚴重的原因不得不放棄了它。Intel原本估計Prescott的生產工藝可以讓它的CPU溫度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實際上Prescott 比 “北木” 同一時間內要多產生60%(也有人說是80%)的熱量,功率消耗也增加了10%(也有人說20%)。本來有望成為第五代奔騰標誌性晶片的Prescott因為這個原因被徹底地釘在恥辱柱上。

在這之後Intel又釋出了一系列支援EM64T(AMD嫁接來的技術)的Prescott產品,其中比較特殊的有05年增加VT(虛擬技術)的Prescott 2M,以及06年的Cedar Mill。

Cedar Mill 作為奔騰4系列的最後一款產品,帶著奔騰4 時代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