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想要觸碰又收回的手。”——讀川端康成

“愛,是想要觸碰又收回的手。”——讀川端康成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think love is sex and marriage and six o’clock-kisses and children, and perhaps it is, Miss Lester。 But do you know what I think? I think love is 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

—-The Heart of a Broken Story by J。 D。 Salinger

“……有人認為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許真是這樣的,萊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麼想嗎?我覺得,

愛,是想要觸碰又收回的手

。”

——塞林格《破碎故事之心》

“愛,是想要觸碰又收回的手。”——讀川端康成

記得高中時,每節語文課前會有5分鐘的課前演講,班裡的每位同學輪流準備。

我當時在準備自己的課前演講材料時,第一次知道了川端康成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也知道了他在獲獎幾年後含煤氣管自殺。

之前沒有讀過川端康成的作品。

因為了解了他是憑藉《雪國》、《古都》和《千隻鶴》這三部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所以這次就把這三本再加上《伊豆的舞女》一起讀完了。

不知道是不是同屬東方人的緣故,每次讀日本文學,總是能有不一樣的共鳴。之前讀過一點芥川龍之介的作品,感覺也都是差不多。

1.

字裡行間,“含蓄”二字皆可見。

讀了四本才寫出一篇,實在是因為作者的寫作風格的緣故。 沒有複雜的故事情節,很多時候的點到為止、戛然而止,讓人措手不及。 讀過幾本後,才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只讀一篇或是一本,有點抓不住要幹嘛的感覺。

因為讀的第一篇是《雪國》,難免更加仔細些,印象最深的就是駒子對於愛的含蓄表達,毫不外放,非常的“收”。

百轉愁腸,不過化作洩露心事的琴聲;泛紅到脖頸的顏色;用髮簪哧哧地扎榻榻米的動作;以及似是而非、含混不清、前言不搭後語、無人能懂的一句輕聲責備;

愛是洗頭髮的時間也要省下來在一起;等不及車子停下就撲上去;車站裡,一邊是不知還來不來的愛人,一邊是生命垂危的半個家人,把自己壓抑到嘔吐,也不過就迸發出的一個“不”字……

這份東方人的極致含蓄,應該是打動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的一個原因吧。

還有《伊豆的舞女》那篇。之所以被大家稱為最美麗的初戀,是否就在於那種“

愛,是想要觸控又收回的手

”的感覺呢。 讀作者的文字,既非油畫的濃墨重彩,也非水墨畫的一清二白,而是介於二者之間的那種感受。

優雅、從容、整潔,在日本的文字中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一草一木都以一種唯美、簡約的手法來表現。

一本用外國文字寫成的作品,必定會因為翻譯的緣故,無法百分百傳達作者的本意,能引起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的欣賞,恐怕更加不容易。

但也證明了,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國家、什麼文化,人類內心總有些東西是共通的吧。

2.

不懂的人不知所云,懂得的人淚流滿面。

讀者們應該大多處於這種兩極分化的狀態。

我覺得自己絕大多數時候,應該屬於前者。

尤其是讀《伊豆的舞女》那一本時,因為裡面全部是短篇小說。

一直覺得,短篇小說更難讀。至少要對作者有一定的瞭解,對作品風格有些積累,才能在有限的篇幅中一下子抓住重點。

川端康成的短篇這種感覺尤其強烈。

別說讀完想不起來情節是什麼,就是在讀的過程中,有時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讀什麼,完全抓不住,讀後留下的只有一絲淡淡的飄忽、遊離之感。

如果打個比方的話,武俠中的“無招勝有招”形容的應該就是這種虛無吧。

印在一個人靈魂中的東西,最是無法模仿:想學習他,看不到他的招式;想和他切磋,摸不準他出沒出招。

原來“不明覺厲”這種事真的存在。

3.

若人生必定不能只若初見。

那麼,你是否還覺得有些事情的存在是有意義的麼?很顯然,作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作者在各種作品中,對於情感的描寫,用一個通俗,但絕不含有貶義的詞來形容的話,我覺得就是“擰巴”。明明知道不可能,卻把命都願搭進去一般。

在《伊豆的舞女》和《雪國》中,作者如實地記錄了初見的美,雖然始終用絕望的筆調。

用最深沉的思想,寫最單純的事物。這種矛盾帶來的衝擊感,是很奇妙的一種感覺。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如果說,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那麼,在作者的作品中讀出了任性的堅持,也看出了絕望中的熱愛。

4.

活著為了講述。

《古都》中的留下戰火痕跡的建築古蹟、寺院,傳統節日、樹木、櫻花;

《湖》中的醜陋的雙腳、悄悄掛在少女腰帶上的螢籠;

《名人》中圍棋名人對棋道文化的尊重和堅守;

各篇中對日本古籍的提及,對於生活的啟示……一切皆可記錄。

對於人、事、物、情的各種美,需要極致的感受力才能察覺並寫出,也需要同樣的感受力才能讀出。 作者用小說,把心目中世界的樣子呈現出來。

雖然對於作者呈現的世界,很多時候不太懂,但也想學著去欣賞。

無法完全讀懂的好,也是好。

“……然而,我發現這些日記的時候,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日記裡所寫的每天的生活,我已了無記憶。要說了無記憶,那麼這些日子我到哪兒去了?又消失在哪兒了呢?我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人是不斷地消失在過去的日子裡的……”

“……公共汽車駛出伊東市,在海濱路上,遇上了一群揹著柴火的婦女,她們手裡拿著貫眾草。有的婦女用貫眾草把柴火捆綁起來。我突然覺得人是可親的,心情就像越過高山看見了繚繞上升的炊煙一樣。可以說這些尋常準備過年的生活習慣,令我十分懷念。我恍如從異常的世界逃脫了出來。婦女們大概是拾柴火回家燒飯吧。

呈現出一派冬日的景色。太陽顯得暗淡無光,突然昏沉下來……”

“愛,是想要觸碰又收回的手。”——讀川端康成

(喜歡請轉發評論,謝謝~)

一起來讀更多中英文小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