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5G時代來臨,前路在何方?

根據來自3GPP官網的最新訊息,5G R16版本將於近日正式凍結和釋出。

這意味著,一個更加“完整”的5G標準即將出爐。

5G的建設和發展,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今年以來,除了3月份新基建拉動了一波關注之外,社會各界對5G的關注熱情正在迅速消退,新聞媒體對5G的報道也明顯減少。

後5G時代來臨,前路在何方?

相比之下,去年幾乎是全民關注5G,追捧5G。

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並不代表5G開始“失寵”,而是說明5G已經逐漸走向成熟。

技術成熟度曲線告訴我們,任何技術都會有萌芽期、期望膨脹期、泡沫幻滅期、復甦期和成熟期。

後5G時代來臨,前路在何方?

技術成熟度曲線

5G已經度過了期望膨脹期,不可避免會進入低谷,然後復甦。

現階段的5G發展,逐漸擠掉泡沫,遠離浮躁,進入正軌。

以國內為例,5G的工程建設正處於穩步推進的狀態,5G的行業應用也在加速落地。

從網路建設的角度來說,目前國內5G基站數量已經超過24萬個(截至2020年5月)。到2020年底,將很可能到達70萬個。

後5G時代來臨,前路在何方?

5G基站

國內一二線城市,均已實現了較大規模的5G訊號覆蓋,大部分地級市甚至縣級市擁有了5G基站。

接下來,很多縣鄉地區也將陸續進入5G時代。

不過,5G並不會像4G一樣進行全國範圍內的無縫覆蓋。

它將主要針對人口密集地區進行熱點區域覆蓋。此外,針對智慧農業、智慧城市、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等需求場景區域,實施按需覆蓋。

簡而言之,5G的建網策略是:哪裡有需要,就覆蓋哪裡。

從覆蓋場所來看,5G的下一步重點目標,將從室外走向室內。

目前,大中型城市區域絕大部分的室外宏站站址,只要條件允許,都已掛載了5G AAU天線。

接下來,運營商將會在寫字樓、商場、政府機構等人員密集區域,加強5G室分的建設以及訊號質量最佳化,做到深度覆蓋。

後5G時代來臨,前路在何方?

5G室內微基站

這是一項難度很高的工作,建設週期會比較久,成本也會很高。

如果說5G接入網是不斷新建、不斷擴大覆蓋的話,那麼,5G承載網和核心網的當前主要任務,就是現有裝置的升級改造和擴容。

尤其是5G承載網,隨著5G基站和5G使用者越來越多,流量頻寬壓力會越來越大,急需進行承載能力擴容改造。

5G承載網的中傳和回傳,三大運營商的技術方案基本確定,目前已經開始商用落地。

5G承載網的前傳,技術方案還沒有完全明確,產業鏈也有待進一步成熟。

5G核心網,現階段三大運營商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使用者面下沉以及SA獨立組網核心網的開通上。

根據最新的訊息,三大運營商的SA核心網新建專案,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估計9月份左右會陸續公佈商用。

屆時,端到端網路切片等5G核心能力將完美實現,5G也將“華麗升級”。

後5G時代來臨,前路在何方?

5G核心網裝置

除了網路建設進度之外,我們還要關注5G的商業落地。事實上,商業落地的重要性,遠遠大於網路建設。

移動網際網路(人聯網)方面,根據運營商的資料統計,截至2020年5月,我國累計有5G套餐使用者8500萬(移動加電信,不包括聯通,聯通未公佈)。

到2020年底,這個數字將很有可能突破2億。現階段,國內市場各品牌旗艦手機均已支援5G雙模,5G手機出貨量已經接近手機總出貨量的一半。

由於5G在手機使用者看來並非剛需,所以升級慾望並不強烈。

運營商公佈的5G套餐使用者數,也有不少的“水分”。

目前升級體驗5G的主要人群,還是具備一定消費能力的年輕使用者。

5G最火熱的App應用,仍然是SpeedTest。

後5G時代來臨,前路在何方?

SpeedTest測速

大部分使用者的5G升級,將取決於個人手機的更新迭代。

什麼時候換新手機,就什麼時候升級5G。

由此看來,5G在個人使用者市場的普及過程,將遠比4G漫長。

在產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方面,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等各個行業領域,5G還在積極推動落地的過程中。

運營商、裝置商、服務商提出了很多5G和行業結合的方案,可商用的場景很多,也有成熟案例。

但具體效果和市場反饋,並不是非常理想。

5G的投資回報週期很長,我們需要給5G更多的自然生長時間。

我們也需要給行業使用者更多的時間,讓他們逐步瞭解5G、接受5G、認可5G,感受5G帶來的賦能效應,最終心甘情願為5G掏錢。

除了網路建設和商業落地之外,我們還需要關注5G幾個“弱點”。這些弱點很可能會左右5G的發展態勢,影響5G的未來走向。

第一,是覆蓋效果。

前面我們說過,因為頻段的原因,5G基站的訊號覆蓋範圍不如4G。

目前我們已有的5G基站主要是室外宏站,5G使用者規模也不大,資源比較充足。所以,使用者的5G網路體驗應該不會太差。

可是,一旦到了室內(70%以上的流量來自室內),運營商室分沒跟上,加上5G使用者數後續不斷增加,體驗是否還能保持現狀,就很難說了。

如果使用者體驗明顯下滑,勢必影響使用者對5G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也會影響更多使用者升級5G的動力和決心。

5G在B端(政企使用者)市場的拓展也是如此。它是否能夠滿足行業應用場景的需求,在關鍵場景下能不能提供此前所承諾的關鍵指標(頻寬、時延、可靠性等),目前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Sub-6頻段的覆蓋效果尚且如此讓人不放心,毫米波就更不用說了。

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明確的毫米波商用計劃,但是,有一些超大頻寬的應用場景,還是需要毫米波的。

究竟我們什麼時候才會商用毫米波,哪些領域會優先用到毫米波,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第二,是裝置能耗。

目前來看,5G無線裝置的能耗明顯高於4G。

雖然在裝置商的努力下,兩者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但是,還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巨大的能耗,給運營商帶來了很大的電費壓力。

據說現在有一些地市運營商,因為5G使用者較少,乾脆偷偷關掉了一些5G基站,以此來節省開支。

毫無疑問,這是不利於5G發展的。

5G能耗是技術問題,技術問題需要用技術手段來解決。

5G的能耗,一方面是裝置自身工作的能耗,另一方面是散熱能耗。

散熱,又分為主動散熱和被動散熱。

被動散熱,就是透過風扇和空調進行散熱。

這種方式治標不治本。

裝置商和運營商現在把降功耗的關注重點,放在裝置自身上。一方面,採用更先進的工藝和材料,降低裝置功耗。

另一方面,引入AI人工智慧,動態調整裝置自身的工作負荷,以此進一步降低能耗。

AI會根據演算法,結合大資料,判斷覆蓋場景的特徵,預測業務負荷趨勢,然後動態進行功耗調整。

第三個需要關注的, 是2/3G退網重耕和清頻。

隨著5G建設的深入,運營商勢必加快2G/3G的退網,以減輕自身的運維負擔。

同時,退網清頻還可以釋放出更多的頻率資源,給4G/5G使用。

退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我們國家還有數以億計的2G/3G存量使用者,包括物聯網絡卡使用者。

退網勢必影響這些使用者的使用,有可能導致使用者意見反彈甚至使用者流失。

對於運營商來說,需要制定合適的退網策略,穩步推進,儘可能將對使用者的影響降至最低。

第四個,是運維壓力。

前面其實已經提到了運維壓力。

5G是一張超複雜網路,在目前還沒有完成2G/3G退網的情況下,舊技術疊加新技術,加劇了整體網路架構的複雜程度。

這樣的網路,如果還是依靠以前的那種人工運維方式,肯定是玩不轉的。

近年來,裝置商一直在努力簡化產品的運維操作,運營商也在積極探索智慧運維,但由於種種原因,運維工作的模式轉變,運維人員的思路轉變,比想象中更慢。

轉變越慢,時間視窗就越短。

如果運營商不加速推動運維變革,可能會影響到自身的轉型。

總而言之,5G是運營商的一場大考。真金白銀,都已經花了出去。這些投資,對收入不斷下滑的運營商來說,是巨大的壓力。

短期內,也完全看不到回報(4G的投資到現在都還沒收回)。

面對嚴峻的形勢,運營商在努力求變。

我們可以觀察到,運營商的組織架構、戰略方向和商業模式,在不斷髮生變化。

危機之下,他們還學會了抱團取暖。

例如,電信和聯通的共享共建,還有移動和廣電的聯姻。

這些主動的求變,到底會不會產生所期望的效果,目前還不得而知。但不變就是等死,求變總歸還有一線希望。

最後我想說的是,5G的商用,並不是一切的結束,而是開始。隨著R16版本的凍結,SA核心網的商用,我們即將進入後5G時代。

這艘承載了所有通訊人希望的巨輪究竟將駛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以上資訊由英利檢測整理釋出,如有出入請及時指正,歡迎一起討論,我們一直在關注其發展,如有引用也請註明出處。我們在無線通訊產品認證領域服務既深入又廣泛:::┆GCF┆PTCRB┆VERIZON┆ATT┆TMO┆CCC┆SRRC┆CTA┆JATE┆TELEC┆BQB┆GMS┆USB┆HDMI┆Trad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