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歷史上聲名顯赫的那些武器、盔甲與它們背後的產地和製造者其實息息相關。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一些素來以兵器工業著稱的地區與城市開始聯合起來,形成了若干武器盔甲製造中心。它們通常具有以下特徵:,靠近水源(不但能提供生產武器素材,而且水路運輸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金屬資源豐富(附近有天然礦產或商業發達,可透過貿易獲得)。而在諸如巴黎、紐倫堡、倫敦等中心城市,武器、盔甲製造商和相關手藝人(如金匠、銀匠)之間一般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烏爾夫貝赫特長劍上的署名

在歐洲早期的神話傳說中,傑出的武器工匠就已經被烙上了地域色彩。比如赫菲斯托斯(Hephaistos)便專為希臘諸神打造神兵利器,古代日耳曼人家喻戶曉的鐵匠維蘭德(Wieland)的事蹟則主要流傳在北歐。進入中世紀,一批頂尖武器盔甲工匠(非神話人物)開始被載入史冊。例如,公元八世紀時,萊茵河區域的因格爾裡(Ingelri)和烏爾夫貝赫特(Ulfberht)兩位鑄劍師(也可能是他們的作坊)打造的劍刃純度、品質極高,廣受讚譽,最終演變為了刀劍領域的“馳名商標”,被沿用了兩個多世紀。實際上,武器和盔甲製造者似乎是最早得以在其作品上留名的手藝人,後世的某些皇家武器工匠其受寵程度甚至可媲美任何知名的宮廷畫師。

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烏爾夫貝赫特長劍復原圖

不過,儘管這些傳聞中的前輩聲名斐然,但是和他們遠東、近東的同行相較,歐洲的武器、甲冑製造者留下姓名的並不多。的確,我們知道少量十四世紀武器匠人的名字。但進入十五世紀後,才留下了一些可靠的武器工匠姓名,具體涉及刀劍、長兵器、弓箭、火槍、火炮等各個門類。進入十六世紀以後,武器製作名家才開始頻繁地見諸史籍。現代人觀念中那些獨立的武器盔甲製作大師要到十四世紀晚期以後才出現在歷史舞臺。這解釋了為什麼在武器盔甲製造歷史上,核心城市和地區的名字通常要先於具體的工匠或大師而為人熟知。

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義大利:

顯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為重要的盔甲製造地區非義大利北部地區和神聖羅馬帝國南部莫屬。這兩個地區的工坊所製造的鎧甲作為高檔、緊俏的商品出口到全歐洲。十五世紀最具活力的甲冑製造中心大概便是義大利城市米蘭了,它是最早的有詳細記載的盔甲工匠家族米薩利亞(Missaglia)的故鄉。這一家族出了至少四位卓越的盔甲鍛造師:托馬索(Tomaso,去世於1452年),安東尼奧(Antonio,去世於1496年),喬瓦尼·安傑洛(Giovanni Angelo,1496-1529),以及達米亞諾(Damiano,於1514年首次見諸史籍)。他們的工坊不僅滿足本地需求,也向全歐出口鎧甲。

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菲利波·內格羅裡1543年打造的頭盔

十六世紀時,米蘭城內擁有米薩莉亞的後人菲利波·內格羅裡(Filippo Negroli,1510-1591)的工坊,他備受推崇,可以說是他那個時代,甚至所有時代歐洲盔甲製作的集大成者。他和他的親戚弗朗切斯科(Francesco,約1522-1600)、焦萬·巴蒂斯塔(Giovan Battista,約1511-1591)、亞歷山德羅(Alessandro,約1528-1573)以及焦萬·保羅(Giovan Paolo,約1513-1569)等人一起,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烏爾比諾公爵、法國及西班牙王室製作了大批極為華美的禮儀用鎧甲,其中的一些精品儲存至今。當然,義大利的盔甲工業並非米蘭一家獨大,同期義大利佈雷西亞(Brescia)的工坊以及許多神聖羅馬帝國南部城市也是它強勁的競爭對手。

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1600年左右義大利米蘭生產的全身板甲

德語國家:

德語國家的盔甲製造集中在幾個城市或地區:帝國自由城市奧格斯堡、巴塞爾(1501年後屬於瑞士)、蘭茨胡特和紐倫堡,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位於因斯布魯克的皇家工坊。文藝復興時期,這些地區全都以板甲(plate armor)聞名,併產生了知名的鍛造師或鍛造家族。在奧格斯堡,黑爾姆斯米德(Helmschmied)家族——其中最為傑出的為洛倫茨(Lorenz,死於1515年)、科爾曼(Kolman,1471-1532)和德西德里奧斯(Desiderius,1513-1579)等人,開始為奧地利和蒂羅爾大公、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及其他富有的主顧服務。

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同樣有名的還有塞烏森霍費爾(Seusenhofer)家族,尤其是康拉德(Konrad,活躍於1500,死於1517年)、漢斯(Hans,活躍於1514,死於1555年)兩兄弟。他們二人輪番掌管新近於因斯布魯克成立的皇家工坊,為皇帝及其宮廷製造盔甲。而蘭茨胡特的沃爾夫岡(Wolfgang Groschedel,1517-1562)則得到了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約1510-1567)的贊助。在紐倫堡,孔茨·洛赫納同樣聞名遐邇,他的主顧包括神聖羅馬教皇查理五世(Emperor Charles V)、薩克森公爵,以及波蘭皇帝等貴胄。

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1500年左右產於奧格斯堡的肩甲

除了著名的板甲鍛造師的工坊以外,還有許多城市以其他“特產”著稱。歷史上紐倫堡本以鎖子甲(mail armor)而為人所熟知,進入十六世紀後期,它升級成為了新式簧輪槍(wheel-lock)的製造中心。科隆從十二世紀以來便以好劍和鎖子甲聞名。帕紹與索林根則是刀劍的代名詞:著名的帕紹“商標”——鐫在鋒刃上的奔狼——標誌著無與倫比的品質;十五世紀時,索林根劍刃鍛造師也開始仿造這種商標,並將其鐫刻在自己的刀劍上。

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1600-1625年間生產於索林根的長劍

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1548年生產於紐倫堡的板甲與馬鎧

西歐:

雖然英格蘭、法蘭西與尼德蘭相當一部分武器和鎧甲都從義大利與神聖羅馬帝國進口,但他們自身也有繁榮的兵器裝備製造中心。過去英格蘭唯一重要的盔甲工坊似乎位於倫敦,但其地位很快在1515年(或1517年)被亨利八世國王于格林尼治(Greenwich,當時還屬倫敦郊區)建立的皇家工坊所取代。法蘭西最重要工坊則位於巴黎、圖爾、和里昂,還有博韋和沙特爾,後者歷史上以製造鎖子甲著稱。

除了直接進口神聖羅馬帝國和義大利的產品,許多西歐的國王也相當重視“人才引進”,他們花費重金招攬了一批義大利或德意志的頂級武器鑄造師。比如,圖爾和里昂便引進了不少義大利人,而英國格林尼治的皇家工坊則僱傭佛蘭德、義大利、德意志和荷蘭的鑄造師。

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1527年英國格林尼治工坊為亨利八世製作的板甲

對於尼德蘭或西班牙的武器盔甲製造,如今我們知之甚少。布林戈斯(Burgos)、塞維利亞、卡拉塔尤(Calatayud)和卡斯特洪(Castejón)等地都曾是盔甲製造中心,而托萊多(Toledo)的刀劍則長期享譽歐洲。佛蘭德斯大多數的大城市——安特衛普、布魯日、根特和圖爾奈(Tournai)——都以擁有活躍的鍛造師工會聞名,而且還有記錄表明,布魯塞爾有一家重要的工坊為哈布斯堡-勃艮第皇室服務。

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全身板甲,1555年左右生產於巴黎

儘管歐洲的武器盔甲生產一度十分繁榮,但隨著火器的興起,17世紀後,傳統的盔甲和冷兵器的地位開始不斷下降。歐洲依然擁有一批頂級的盔甲匠人和製作工廠,但他們的很多高階產品,慢慢脫離了實戰,已經主要是顯貴們在禮儀場合(如閱兵)裝備的典禮道具了。

古歐洲這些華麗麗的鎧甲在戰場上作用怎麼樣呢?

▲1400年左右加泰羅尼亞生產的馬刺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托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