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如果問這個世界哪些事情難辨對錯,外賣小哥被差評一定是其中之一。

事情本來很簡單,小哥準時送達,服務態度好,就來個大大的好評。

遲到了,送錯了,把湯弄灑了,態度惡劣,等等,就給差評。

這麼簡單的事情,卻引發了太多爭議,讓人不禁想探尋這背後的問題。

在差評的原因中,最常見的是送餐延誤問題。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這個問題是否嚴重,真想搞清楚,還是要自己去體驗一下。

雖然我不是經常叫外賣,但時間長了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我所叫過的餐中,延誤幾分鐘的比比皆是,有些十幾分鍾,最離譜的有超過半個甚至一個鐘頭的。

幾分鐘看似不算大問題,但如果我著急吃飯,或者要帶著外賣出門呢?

後來我注意到,某外賣app上有一項“準時寶”的服務,說是為客戶提供的有償增值服務,設定了延誤10分鐘、15分鐘、30分鐘等幾個賠付選項。

10分鐘內不賠,我頓時明白了……

網友小樂說,前一陣子在某團上點了份外賣,超時十分鐘賠付10元。

結果到第九分鐘時騎手打電話過來說,因為商家出餐慢了導致他配送慢了,他現在就在小區門口,問能不能提前確認送達,小樂頓時石化了。

偶爾出現延誤,也屬正常,但經常性的,不得不說就是利用這一規則的特意為之的行為了。

對於延誤,外賣員的慣用解釋是商家出餐慢了,電動車壞了,摔倒了,發生碰撞了,幾乎是例牌的。

我相信每天是會有一定比例的這些情況的,但我也相信這當中有不少謊言。

網友阿星上次也遇到這種情況,外賣員說已經到門口了,阿星說行吧,然後又等了半個多小時才到。

他憤然道,都說互相尊重,他把我當傻子,我也沒必要給他面子。然後直接差評,投訴。

比起各種口述理由,更真實的情況是,外賣員為了多接幾個單,導致送餐延誤。

輿論對這種情況常持同情態度,認為謀生不易,應多多體諒。

但當一種情況是規則被利用所導致,並有著相當大的比例,性質還一樣嗎?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對於風裡來雨裡去的外賣員,表示一下體諒,說得過去。

但給好評,應該是針對外賣員的工作表現。

這兩者能否劃到一起,是各種爭論的關鍵所在。

同情者往往認為,體諒他們就應該給好評,給好評就是體諒他們,兩者是一致的。

我認為不是,我覺得,體諒和好評是既有聯絡又有區分的。

體諒只是可選項,而且體諒是有條件的,更是有底線的。

假如外賣員真的因為意外因素(比如車子壞了、雨天路滑摔倒等等)導致送餐延誤,體諒一下,照樣給個好評,也算是一種人文關懷。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但我怎麼知道他是真實的,還是習慣性撒謊?

不要怪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外賣員為了業績,不顧一切地接單,耽誤顧客時間的,在現今的外賣行業太普遍了。

我是該同情他們謀生不易,還是同情顧客時間被耽誤?

所以我更傾向於以工作表現作為評價依據。

而且,值得思考的是,你的體諒,是否帶來了好的結果?

對外賣員好嗎?對外賣行業好嗎?

假如他們照樣不把時間當一回事,外賣行業照樣充斥著“十分鐘內無須賠付”、“賣慘”、“求情”這些潛規則,大家對外賣行業還有信心麼?

影響到的是誰?誰又能獨善其身?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對於“不容易”論調,反駁的聲音其實也不少。

寫字樓的老謝說,既然外賣小哥不容易,那大家都自己去買,去店裡吃,就不要給小哥添麻煩了。

小何認為,誰都不容易,掃地阿姨不容易,幹工地的不容易,我們也不容易,他們幹活拿錢,自己選的有什麼不容易的?

阿楓說,都說騎手不容易,我點外賣的錢是大風颳來的嗎?他們不容易我們容易嗎?

讓人聽了竟無言以對的感覺……

如網購,也是一樣的道理,都說開網店不容易,小問題就算了,別吝嗇給個好評。

可出了問題也給好評,網店店主怎麼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而且我們應該知道,評價不止有好評差評,還有中評,還有一星二星,三四五星,這些“自由裁量權”不應該好好利用麼?

要消費者體諒網店店主,網店店主又該不該體諒消費者?

一味給好評的風氣形成,消費者的權益還能得到保障嗎?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所謂的“謀生艱難”、“不容易”,這種同情心不能氾濫,即使有,也應該建立在完成了工作任務的基礎上。

實事求是永遠是最正確的王牌,這是促進一切行業良性發展的根本,我們都別玩虛的。

我也經常收到網店發的“好評返現”的條子,但每次我都毫不猶豫地扔到垃圾桶裡去。

我清楚我給了好評再找他拿錢,就叫拿錢辦事,那不是我乾的事。

即使我認為產品和服務很好,我給了好評,我也不會“順便”找他拿錢,好評只能是因為我覺得好,而不是因為“返現”。

因為我知道,我的真實很貴,我的人格很貴。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還有個不得不提的論調——別得罪外賣小哥,不然沒有好果子吃。

原因是,外賣員手裡拿著你賴以充飢的飯食,你要是表達了不滿,他使壞,做點手腳,你就悲劇了……

到底怎麼做手腳,只能各種腦補了……

居家股民老方說,每次外賣小哥打電話說要遲一點的時候,他都會說,沒關係,不著急,你也注意安全。

真可稱為中國好顧客了,但老方是怎麼解釋的呢?

他說不能得罪外賣小哥,你讓他不爽了,他朝你的飯菜裡面吐點東西進去,你根本不知道。

我相信絕大多數外賣員是不會這麼幹的,但網上被曝光的一些影片片段,證明了是有這種現象存在的。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這對於外賣行業是致命的,還有比吃到不安全的食物更讓人恐懼的嗎?

有這種擔憂的顧客還不少,同時還以這個為理由呼籲大家別給外賣員差評。

如果因為同情不給差評叫“不能”,這一種就叫“不敢”。

但這是站不住腳的。

你給這個好評,會使壞的那個還是會使壞。

你給那個差評,不會使壞的這個怎麼也不會使壞。

外賣食物的衛生安全保障,難道靠寄希望於外賣員不使壞來實現?

解決的辦法有更有效的,比如加強包裝,要開啟就必須破壞包裝,一下子就能發現。

越來越多餐廳為了讓顧客放心,都在朝這方面改進。

除了對食物衛生的擔心,網上曝光的外賣員被差評後對顧客進行報復的新聞,也導致一些顧客即使不滿意,也不想再多事了。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不敢給差評,不得不說是社會的悲哀。

但同樣要說的,在外賣員和顧客的糾紛裡面,有些是顧客的問題所引發的。

比如,讓外賣小哥在來的路上幫自己買點什麼的,叫他把家裡的垃圾帶下去的,小哥不願意,他就打了差評。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總有一些奇葩顧客,認為我是上帝,叫你幫個忙,佔你點便宜,沒什麼大不了的。

奇葩的人和事總能吸引眼球,但還是別放大這種現象,就跟別放大外賣員使壞現象一樣,讓關於外賣行業的討論迴歸到正常軌道上來。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看起來,每一次衝突都是外賣員和顧客之間的事情,但外賣平臺作為考核措施制定者,又賺取了佣金抽成,是不能置身事外的。

隨著外賣行業的逐步成熟和正規,外賣平臺針對配送服務的考核也日益增多。

外賣員的收入主要是由跑單和績效考核構成,差評則意味著扣罰,除了會直接扣罰外賣小哥之外,還會影響到外賣小哥的績效考核指標,兩樣加起來數額可觀。

網上流傳的外賣小哥被給差評後痛哭流涕的一些新聞,不是空穴來風。

有時候,一個差評真有可能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外賣平臺制定了嚴苛的懲罰措施,也應該反思系統派單的合理性。

不能給外賣小哥差評,還是不敢給差評?

即使最終接單的是外賣員,平臺也應該把系統派單朝更智慧、更人性化的方向改進。

比如,在高峰期,送達位置相差較遠的幾個單,不應該派給同一個外賣員。

又比如,為避免個別隨意評價對外賣員的影響,應該確立一個更合理的差評比例作為懲罰的依據。

另外,顧客有渠道投訴,也應該給外賣員申訴的機會,這才是更公平的做法。

我們不想顧客沒得到好的服務,也不想看到外賣小哥被冤枉。

一個實事求是的社會,理應讓投機取巧的人沒法生存,讓用心做事的人發展得越來越好。

“評價經濟”所體現的,除了經濟,還有做人,認真、客觀的評價,將會給這個世界留下實實在在的一筆。

-END-

——關注原創百家號“說來話不長”,您可以看到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