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的觀賞和藥用

紫薇的觀賞和藥用

紫薇為千屈菜科紫薇屬植物,別名:百日花 紫金標、紫荊花、瘙癢樹、癢癢樹、紫金花、紫蘭花、蚊子花、西洋水楊梅、百日紅、無皮樹。

紫薇是落葉小喬木,高達6m。幼枝具4稜,樹幹彎曲,樹皮每年夏季剝落,光滑,呈褐色或棕色。單葉對生,上部葉近互生,幾無柄;葉片紙質,倒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長2~7cm,寬1~4cm,先端圓而微凸,基部寬楔形,全緣,有時下面沿主脈上有毛;側脈3~7對。夏秋季開淡粉色或白色花,圓錐花序頂生;花萼、花瓣各6片,花瓣有皺褶,基部有細長爪;雄蕊多數子房上位,6室,有長花柱,柱頭稍大。蒴果橢圓狀球形。種子有翅,長約8mm。花期6~9月,果期9~12月。

紫薇生於山野或路旁灌木叢中,分佈於華東、中南及西南等地區,全國各地均有栽培,是安陽市、徐州市、晉城市、襄陽市和海寧市的市花。

“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是紫薇的寫照,也是對其觀賞性的肯定。作為一種被廣泛種植的觀花樹種,紫薇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栽培史,唐朝時就盛植於長安宮廷之中。詩人白居易曾寫過:“紫薇花對紫微翁,名目雖同貌不同。獨佔芳菲當夏景,不將顏色託春風。潯陽官舍雙高樹,興善僧庭一大叢。何似蘇州安置處,花堂欄下月明中。”可見,唐朝時紫薇不僅在宮廷中,尋常處也能欣賞到。

紫薇的觀賞和藥用

紫薇渾身都有藥用用途:

根、樹

皮:微苦、澀,平。活血止血,解毒消腫。用於各種出血,骨折,乳癰,溼疹,肝炎,肝硬化,臌脹。 莖、葉:苦,平。祛風利溼,涼血散瘀。用於風溼痺痛,溼熱腹瀉,咽喉腫痛,風疹,暴聾,身癢,跌打損傷。

:苦、微澀,寒。清熱解毒,止血。用於痢疾,黃疸;外用於溼疹,癰瘡腫毒。

:微酸,寒。活血止血,清熱。用於胎動不安,月經不調,痢疾,偏頭痛,跌打損傷,癰瘡腫毒。

但是,作為中藥材,主要取紫薇的根和樹皮。

紫薇的採集加工:夏、秋季採剝落的樹皮,洗淨,切片,曬乾;根則隨時可採,冼淨,切片,曬乾,或鮮用。

紫薇的性味歸經:微苦、澀,平。

紫薇的藥理作用:紫薇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樹皮可作為強瀉劑。

紫薇的功能主治:根:清熱利溼,活血止血,止痛,消腫。適用於痢疾,水腫,血崩,偏頭痛,牙痛,痛經,產後腹痛,燒燙傷,溼疹,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皮:清熱解毒,利溼祛風,散瘀止血。適用於無名腫毒,丹毒,乳癰,咽喉腫痛,肝炎,崩漏帶下,疥癬,鶴膝風,跌打損傷,內外傷出血。

紫薇的用藥警戒與禁忌:根孕婦禁服。

紫薇的常用處方:1。肝炎:搔癢樹根皮、黃飯花根各15g。煨水服。《中華本草》

2。痢疾:紫薇根、白頭翁各1 5g。煎服。《安徽中草藥》

上述相關中藥知識來源於生物醫藥智慧資料網路(www。huabeing。com)中的中藥藥物資料網路,只用於中藥知識的一般普及,需要更全面、更專業資料的專業人士請前往生物醫藥智慧資料網路(www。huabeing。com)親自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