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健康早知道,10問出牙和換牙

寶寶健康早知道,10問出牙和換牙

開啟文字圖片集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副牙齒:乳牙和恆牙。乳牙是我們的第一副牙齒,到6歲左右,小朋友開始換牙了,替換的恆牙將會陪伴我們一生。現在,我們就來聊聊乳牙萌出和恆牙替換的那些事吧!

劉這段時間都在為孩子們的牙齒髮愁,大寶正在換牙,長出來的牙齒又黃又歪,二寶快8個月了,乳牙完全沒有冒頭的跡象,她盤算著哪天帶上兩個孩子一起去看兒童牙科,兩個孩子的出牙、換牙問題,她有好多問題要問醫生。

Q 超過半歲乳牙還沒出來,正常嗎?

A 很正常!

寶寶大約從6個月開始長牙,但這只是人群的平均年齡,每個寶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寶寶出牙的時間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有的寶寶出牙時間早,4個月左右牙齒就開始萌出了。有的寶寶出牙時間晚,快1歲才開始出牙,這都是正常現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1歲以後還沒有長出第一顆乳牙,或者剛出生不久就長牙了,家長要帶寶寶到醫院就診,由醫生來判斷是否正常。

Q 寶寶要出牙時有哪些常見跡象?

A 口水多、愛啃咬

寶寶要出牙時,常見的一個出牙跡象就是口水增多,因為牙齒在萌出的過程中會刺激唾液的分泌,所以,寶寶要出牙時,口水會流得下巴上經常是溼的,這段時間要勤給寶寶擦口水,如果不及時擦乾,寶寶下巴的面板可能會發紅、起疹子。

在牙齒萌出的過程中,有的寶寶會感覺牙齦不舒服,為了緩解牙齒萌出過程的不適,寶寶出牙前有愛啃咬的表現,比如啃自己的手、玩具或者媽媽的乳頭。

當牙齒穿破牙齦纖維時,可能會形成萌出性的血腫,這種情況不用擔心,因為隨著牙齒的萌出,血腫會逐漸消退。另外,在牙齒萌出過程中,如果口腔衛生差,會在牙面上堆積軟垢和食物殘渣,導致牙齦發炎、出血。所以,家長要每天用紗布給寶寶清理口腔,一方面可以避免炎症的發生,另一方面還可以按摩牙齦,幫助寶寶的牙齒萌出。

Q 寶寶剛出生就長了一顆牙,要不要拔掉?

A 如果松動需要拔除

胎兒一出生就有牙齒萌出,在醫學上叫作誕生牙。寶寶在新生兒期(出生後至滿28天)長出的牙齒,稱為新生牙。

早期乳牙如果極度鬆動,有脫落並導致誤吸的風險,通常醫生會建議拔除。如果松動不嚴重,可先觀察,但哺乳時,寶寶的舌繫帶及舌腹部與下前牙反覆摩擦,容易導致創傷性潰瘍,出現這種情況,可改用湯匙餵奶,潰瘍處塗抹抗感染、促癒合的藥物。如果潰瘍難以治療,嚴重影響進食,有導致寶寶出現營養不良的跡象,則建議拔除。

不管是誕生牙還是新生牙,都建議家長儘快帶寶寶到醫院就診,由醫生來判斷是否拔除。

Q 一顆一顆地出牙是不是不正常?

A 是自然現象

牙齒的萌出要遵循時間的先後順序,不同的牙齒萌出時間存在差異。大致的規律是同種型別的牙齒,下頜的牙早於上頜的牙、前牙早於後牙萌出。一般最早萌出的是下頜前牙,然後陸陸續續長出上頜前牙、上頜和下頜的尖牙和槽牙(學名為磨牙),2歲半左右,孩子的20顆乳牙全部出齊。

每種型別牙齒萌出的時間間隔大概在6個月,所以牙齒萌出不是一鼓作氣,如雨後春筍般一下全從口腔萌出,而是萌萌停停。寶寶長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第一顆牙萌出開始,這個過程差不多得維持兩年左右。所以牙齒一顆一顆地萌出不用擔憂,這是一個自然現象,耐心等待就好。

Q 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換牙?幾歲才能完成換牙?

A 6歲左右開始換牙,12歲左右完成

孩子多從6歲左右開始換牙,有的孩子換牙早,不到5歲就換牙,也屬正常,這個過程要一直持續到12歲左右,可見,孩子換牙是一個比乳牙萌出更為漫長的過程,幾乎持續了整個小學階段。

最早替換的也是最早萌出的下頜前牙,在孩子5歲半至6歲左右替換。7歲左右上頜中切牙(俗稱大門牙)開始替換。緊接著7~8歲,上頜側切牙開始替換萌出。最後才是後面的乳磨牙(俗稱槽牙)和尖牙的替換,集中在10~12歲。從這個換牙時間順序可以看出,孩子在8~9歲可能會經歷一段牙齒替換的靜止期,沒有乳牙的脫落,也沒有恆牙的萌出,家長不用著急,靜靜等待觀察即可。

Q 新長出來的牙齒像鋸齒一樣正常嗎?

A 這是正常現象

在牙齒的發育過程中,牙齒是由多個發育葉慢慢融合的,因此在前牙發育葉交會融合的區域會出現鋸齒狀的發育結節,這是牙齒的正常解剖形態。隨著孩子每日進食咀嚼,牙齒會逐漸被磨耗,牙齒的鋸齒狀結構最終會被慢慢磨平,直至消失。因此,在成年以後,幾乎就看不到鋸齒狀的牙齒了。

Q 換牙時出現雙排牙需要拔牙嗎?

A 乳牙未鬆動需要拔除

有的孩子下頜的前牙還沒掉,裡面的牙齒已經冒頭,這就是雙排牙。正常替牙過程是恆牙開始從頜骨內向牙齦方向移動,壓迫乳牙牙根,使乳牙牙根逐漸被吸收至全部消失,沒有根的乳牙就會自行脫落,恆牙自然萌出。如果恆牙萌出後對應的乳牙還不掉,且也不怎麼鬆動,醫學上稱為乳牙滯留,常需要拔除,以便給萌出的恆牙騰出足夠的空間,新恆牙才能逐漸歸位、排齊。所以,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雙排牙,要儘快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雙排牙?原因有兩點:一是孩子的飲食結構過於精細,缺乏足夠的咀嚼刺激,二是孩子在換牙初期牙齒鬆動時不敢碰這顆牙,因而造成乳牙牙根不能及時被吸收,遲遲不脫落,出現了雙排牙。這種後天因素造成的雙排牙是可以預防糾正的,方法很簡單,家長給孩子的飲食不要過於精細,不要將食物燉得過爛,要讓孩子有吃較硬的食物的機會,比如排骨自己啃,蘋果、梨等水果也不用都切成小塊,而是讓孩子拿著整個的水果直接啃著吃。這樣做可以促進乳牙牙根的吸收,促成其自然脫落。

俗話說,用進廢退,牙齒不經常咀嚼硬食物,頜骨就得不到鍛鍊,不僅會導致雙排牙的出現,還會造成後期牙齒的萌出間隙不足,導致牙齒排列不齊。

Q 為什麼替換的恆牙沒有乳牙白?

A 恆牙的透光率比乳牙高

孩子剛換的恆牙顏色發黃,不像乳牙那麼白,其實是正常現象,原因要從牙冠的結構開始說起。牙冠的硬組織分為兩部分:核心的部分是淡黃色的牙本質,稍軟些,內有微管樣結構(學名牙本質小管)與牙髓(俗稱牙神經)相通;表面部分是堅硬的釉質。相對於乳牙而言,恆牙的釉質礦化比較好,晶體排列整齊有序,透光率高,從外面能透出內層牙本質的黃色,所以新長出的恆牙看著顯得比乳牙黃,但應更有光澤,而乳牙的釉質礦化程度相對較差,透光率也較差,牙本質的淡黃色被遮擋住了,所以就顯得白一些。

Q 新牙長出來歪七扭八的,需要矯正嗎?

A 一般不需要

孩子的大門牙萌出時,牙根受到旁邊側切牙的擠壓,會向近中傾斜,牙冠則向遠中傾斜,導致牙縫較大。側切牙萌出時,同樣會受到尖牙牙胚的擠壓而傾斜不齊,這都是正常現象,不需要矯正,待尖牙萌出後,這些間隙會自行消失,牙齒會自動排齊。

在下門牙萌出時,由於新長出的恆牙比乳牙大,萌出的間隙可能不夠,會有裡出外進的情況發生,隨著後面槽牙(即乳磨牙)的替換,新長出的恆牙比乳磨牙小,會給前面的門牙富餘一些空間,牙齒也有一個自動排齊的過程。

剛萌出的大門牙比乳牙大得多,與相鄰的乳牙、牙弓不協調,而且這個階段孩子的臉形還沒有長開,顯得臉小、牙齒大,被稱為“醜小鴨”階段,家長無須著急,這多是暫時現象,因為長在口腔中的牙齒大小是不變的,但是孩子的面部和全身還在發育,慢慢地,大門牙就會看著與孩子的整體協調起來。當然,如果兩顆大門牙之間間隙過大,牙齒位置異常明顯,需要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由醫生檢查判斷是否存在非生理性因素(如多生牙),並做出相應處理。

Q 六齡齒什麼時候替換?

A 六齡齒沒有替換乳牙,終生不換。

六齡齒(學名為第一恆磨牙)是指6歲左右在孩子“最後一顆乳槽牙”(學名為第二乳磨牙)後部萌出的新槽牙。

六齡齒是人的“咬合中心”,所以非常重要。作為恆牙,它萌出得早,又是在孩子口腔後部悄悄地長出來的,很多時候家長並未發現六齡齒已經長出,還以為是乳牙,如果口腔清潔不到位,往往會造成六齡齒嚴重齲壞,影響孩子的咀嚼和牙齒的排列,因此,應該養成每半年定期帶孩子進行口腔檢查的良好習慣,並採取窩溝封閉等預防措施,預防六齡齒齲壞。

網站僅支援線上閱讀(不支援PDF下載),如需儲存文章,可以選擇【列印】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