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肉為什麼受歡迎?國家為什麼要推廣電動車?背後有個小心思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LD講故事

過去,人類文明的進步,主要以數量來衡量。財富越來越多、效率越來越高,證明進步的幅度就更高。

到了今天,單純的數量衡量已經不能完全說明人類文明的進步,還要加上一個尺度,就是認知。

關於認知這個概念,相信這幾年大家都聽了不少,也對認知有了一定的瞭解。今天要講的兩個故事,也是跟認知有關,或許看完之後,你又不一樣的理解。

午餐肉為什麼受歡迎?國家為什麼要推廣電動車?背後有個小心思

炊事班的難題

很多人喜歡吃午餐肉,尤其是涮火鍋的時候。那午餐肉是誰發明的呢?二戰之前的美國人。

有一個說法,說美軍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除了武器裝備兵之外,就是這午餐肉。

來看幾個數字,二戰中,美國軍人靠著午餐肉,一天能夠攝入至少4300大卡的熱量。對手德國軍隊,平均一人一天是3000大卡的熱量。日本每天只有2000大卡的攝入量,還不到美國的一半。吃不飽飯,打仗肯定要輸的。

你可能會覺得日本窮,美國富,這不奇怪。美國廣大的國土,糧油肉蛋奶出產豐富,士兵自然吃得好。實際上沒那麼簡單,戰場不是市場,你國力強、有充足的供應也不一定行。戰場的情況瞬息萬變,極其複雜。

午餐肉為什麼受歡迎?國家為什麼要推廣電動車?背後有個小心思

美國在二戰期間,總兵力有上千萬人,而且分佈到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細分到每個兵種,每個部隊,戰場不一樣,執行的任務不一樣。如果你是管美軍後勤的官員,就算你手頭有無窮無盡的資源,面對這個巨大的複雜性,你也會不知所措。

這麼大規模的物質投送,不是你能不能在數量上能保證供給的問題,是細節的複雜性難題,稍一出錯就要惹大麻煩。光是讓戰士吃飽飯,後勤部門就得安排好,不然就會出亂子。

一個小分隊不可能安排一個炊事班,而且炊事班需要帶食材嗎?需要帶上鍋具餐具嗎?要不要帶燃料?帶少了不夠吃,帶多了又影響任務執行。怎麼確保把食物適量分配給部隊?這些都是難題。

午餐肉為什麼受歡迎?國家為什麼要推廣電動車?背後有個小心思

午餐肉

日本軍隊一人一天就只能攝入2000卡熱量,並不是完全因為國家窮,資源不夠,還因為他們吃的主要是飯糰。沒有肉類和蔬菜,後勤不一定能保證士兵能夠天天吃到飯糰。帶米得有鍋有水有柴火才能燒飯,戰場上是很難完全滿足這些條件。米飯還不能一次性做太多,因為容易餿。

而且炊事班在戰場上是不能隨便生火的,炊煙一飄出去,被敵人偵察到,可能就是一輪轟炸。所以,很多時候,就是物資有了,戰場不方便做,士兵還是要餓肚子。

午餐肉的優勢

這個時候來看午餐肉,就會知道它的好處了。

午餐肉是罐頭裝的熟食,不需要額外加工,開水燙一下就可以食用。吃起來也很方便,用勺子舀著就可以。分給別人也很容易,把肉拿出來,用刀切成小塊。不需要炊事班,也不需要柴米油鹽和餐具。

平時消耗了大量體力之後,士兵光是吃乾糧和碳水化合物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吃蛋白質。這對午餐肉來說不是問題,只需要在裡面改變一下配方就行。一盒午餐肉裡面不僅有肉,還有澱粉,還可以加入任何營養物質。

午餐肉為什麼受歡迎?國家為什麼要推廣電動車?背後有個小心思

士兵吃午餐肉

戰爭時期,即使像美國那麼富有的國家,資源也是緊缺的。二戰的時候,美國也實施過糧食配給。那怎麼才能保證戰場上計程車兵都能吃到肉?答案就在午餐肉的罐頭裡。

美國人喜歡吃整肉,但是做成午餐肉,是分不清碎肉和整肉的。如果是直接供應整塊的肉,那肉的質量稍有變化,士兵都看得出來,這很影響士氣。

但是午餐肉是把肉、澱粉、鹽、食品新增劑攪在一起,成分變化沒那麼明顯。實際上,到了二戰後期,美國的食品供應很緊張,午餐肉裡的澱粉比例也在不斷上升,甚至肉的成分都變了,從肥瘦混合的豬肉變成純肥肉。

不僅如此,運輸上也很有優勢。午餐肉壓縮在罐頭裡面,無論是輪船火車運,還是飛機空投都可以。還不怕變質,在沒有冰箱的情況下能放3年。運輸的複雜性大大降低,不會出現給一個部隊運去200斤蔬菜,但是沒有肉蛋奶的情況。

在整個二戰中,至少有1。4億罐的午餐肉被運往了前線,讓美國大兵敞開了吃,就這樣打贏二戰。

午餐肉的本質是什麼?它不止是一塊罐頭裡的肉,本質上是把畜牧業、食品加工、交通運輸業等多個領域的解決方法,全部封裝進了一個罐頭裡,大大降低了問題的複雜性。

午餐肉為什麼受歡迎?國家為什麼要推廣電動車?背後有個小心思

電動車好在哪?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家都在推廣電動車?主要的理由是要節能減排,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但其實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美國有一個研究機構調查過,一臺電動車,假設行駛了9萬英里,生產的能耗加上用電的電耗,這算出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31噸,這個數字挺高的。一臺燃油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是34噸。而且,一旦人們以為駕駛電動車更環保,會更頻繁地使用電動車,最後節能減排真的有那麼好的效果嗎?未必。

所以現在很多聲音質疑電動車,往往是說,你把汽油換成電,表面上是節能了。本質上是讓能耗和汙染往上游走,燒煤發電的汙染比汽油還要大。

午餐肉為什麼受歡迎?國家為什麼要推廣電動車?背後有個小心思

這樣看,電動車對於環境保護可沒什麼說服力,那國家為什麼還要推廣呢?這需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

先來看能耗問題。每一輛汽油車都有一臺內燃機,電動車則不是,一臺巨型的內燃機可以給10萬輛電動車提供電力供應。汽油車變成電動車,等於把10萬個分散的內燃機集合成1個巨型內燃機,管理1個巨型的內燃機,就比管理10萬個小的,效率要高很多。

不僅如此,10萬臺電動車,共用一個巨型內燃機,交通系統就可能實現整體升級。今後發電廠可能從現有的火電升級為太陽能發電、風電甚至核電,這筆賬可是讓整個產業完成升級,為未來提供了空間,這些開車的人不懂,但是對於產業的革命性是不可言喻的。

接著看安全性的問題。單用汽油車,中國對於單一能源的依賴很深,如果用電動車,能源的安全性就好得多。就拿火力發電系統來說,聽起來原理並不複雜,燒煤開水,開水產生蒸汽,蒸汽推動發電機發電。實際上,火力系統是最複雜和最精尖的系統之一。

午餐肉為什麼受歡迎?國家為什麼要推廣電動車?背後有個小心思

比如,一臺發電的汽輪機會用到50多種金屬材料,葉片必須長期承受600攝氏度的高溫,葉片旋轉速度每秒鐘100轉,承受壓力是270個大氣壓,這相當於4個成年人坐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產生的壓強,在這種高溫高壓的條件下還得常年工作,並且保證不變形。

這還僅僅是汽輪機,整套火力發電系統還有燃料供給系統、給水系統、冷卻系統、電氣系統等組成部分。整套系統有幾千個閥門和十幾公里的管道,水溫、水壓、氣溫、氣壓、煙氣中各有害成分的濃度都需要檢測,關鍵位置不但有測量裝置還有保護裝置,這些裝置的規模相當於一個小型化工廠。上面任何一部分出現問題,整套火電機組就得停機。

認知摺疊

還有監控系統,監控引數需要一套分散控制系統,這是火力發電系統的大腦。這套系統需要設定幾萬個測試點,要同時監控幾萬個實時變化的資料。這些測量資料極其重要,要做冗餘配置,也就是當前系統作為主控系統,另外還要再設一個備用系統時刻監視主控系統,一旦發現有異常,立刻接管控制權,並且立刻進行備份。

這個複雜的系統分佈在幾平方公里的範圍裡,一旦出了故障,就要判斷是哪裡最先發生的,所以幾萬個測試點都需要在時間上做對齊,對齊的精度要達到零點幾毫秒,這就需要太空中的衛星GPS來保障了,現在中國的火力發電系統是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系統。

午餐肉為什麼受歡迎?國家為什麼要推廣電動車?背後有個小心思

北斗系統

人類社會的這一點改進,把汽油車換成電動車,僅僅從節能上的數量看沒什麼了不起。但是背後的複雜認知,是一個系統性的飛躍。這種認知改變,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真實過程。

今天分享的午餐肉和電動車的例子,其實都本質上都是提升認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問題,這是衡量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尺度。

文明的進步,不是取決於擁有多少資源和資訊,而是取決於如何能把這些資源和資訊摺疊成普通的產品,造福更多的人。

很多東西看似簡單,實際很複雜,人類的智慧,往往蘊藏在不起眼的地方。誰把複雜性的東西摺疊的越深,誰就能掌握有事,進化出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我們腦中哪些揮之不去的問題》卓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