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1069”號段簡訊!投資數字資產成電詐新噱頭

新媒體時代,網路犯罪也隨之興起,特別是電信詐騙,成為了不法分子手中的一把“鐮刀”,瘋狂收割著群眾的錢財。海淀檢察院總結2016年9月至2021年8月辦理的網路科技犯罪,發現如今投資數字資產成電信詐騙新噱頭。

接到“1069”號段簡訊要當心

五年來,海淀檢察院辦理的電信網路詐騙和相關的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犯罪案件達241件476人,約佔案件總量的25%。

“從相關案件可以看出,隨著我國加大對電信網路詐騙的打擊力度,犯罪分子不斷升級技術對抗能力,迅速擴充上、中、下游產業鏈,利用社會熱點翻新犯罪手段。”海淀檢察院副檢察長杜邈介紹,近年來,涉及簡訊通訊業務的網路黑灰產隨之滋生,成為電信網路詐騙“新誘餌”,其中,犯罪分子主要利用“三網合一”後的“1069”通知類簡訊號段,混淆傳送主體,透過短網址掩飾“釣魚網站”的長域名,冒充官方通知簡訊對使用者實施詐騙。

杜邈介紹,一些有資質的“1069”簡訊平臺披著合法的外衣,違規將“1069”號碼層層轉售、層層代理,為貸款類等詐騙犯罪團伙等提供各類服務,已成為犯罪鏈條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如陳某某等人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案,陳某某運營的某科技有限公司是“1069”號段的三級代理商,該人向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分子出租“1069”號碼,導致犯罪分子冒充交管部門、金融機構等,向多名被害人群發包含“釣魚網站”短網址的資訊,以透過駕照考試、申請網路貸款為名,騙取被害人錢款。

犯罪分子購買“四件套”藏身國外詐騙

“電信網路詐騙犯罪趨向團伙化、職業化、跨國化,整個追溯鏈條由閉環轉向開環。”杜邈說,犯罪分子為了逃避偵查,在境外設立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窩點,直接或透過中介購買個人“四件套”,包括手機卡、銀行卡、U盾、身份資料,或企業“八件套”,包括對公銀行卡、U盾、法人身份證、公司營業執照、對公賬戶、公章、法人私章、對公開戶許可證,甚至頻繁更換使用,將境內被害人的資金迅速轉移至境外,透過銀行卡、電話號碼等實名資訊等溯源難度極大。

如林某某等46人詐騙案,林某某等人先後參加他人在西班牙王國馬德里成立的詐騙犯罪組織,利用電信網路技術對中國大陸居民進行VoIP語音群呼,透過“卡商”提供的他人實名資金賬戶,利用幫助拆分資金的“水房”,將被害人錢款層層快速劃轉,詐騙數百名被害人錢款數千萬元。

杜邈還指出,如今,犯罪分子多把伺服器從境內轉移至境外,將通訊工具從大眾軟體改為境外密聊軟體或境內小眾聊天軟體,將作案裝置從傳統“偽基站”改為使用“貓池”等,這類利用新空間、新裝置實施的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技術性極強,增大了案件查辦的難度。

投資數字資產詐騙“吸金力”強勁

說起電信詐騙最新變化,杜邈認為是“噱頭”的改變。

“以往,犯罪分子多采取冒充公檢法人員、電信話務員等傳統手段詐騙。”杜邈說,在區塊鏈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新型金融工具及產品不斷湧現,犯罪分子開始打著科技創新、金融創新的幌子,以投資數字資產等為誘餌實施電信網路詐騙犯罪開始高發。2020年以來,海淀檢察院辦理相關的電信網路詐騙、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犯罪案件達9件15人。

如黃某等人,接受上游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分子指示,向目標人群打電話、拉人組建通訊群組,上游犯罪分子入群后,以投資多種虛擬貨幣為噱頭,承諾每月收益翻倍,哄騙群聊中的人下載“模擬盤”軟體認繳買幣,騙取被害人錢款700餘萬元。

對網路黑灰產業鏈進行全鏈條打擊

針對網路犯罪現狀,檢察機關提出,應從嚴懲處電信網路詐騙、數字經濟新業態伴生的盜竊、詐騙等危害民生類犯罪,保障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同時,堅決打擊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爬取資料類犯罪,守護網路資訊保安。對網路黑灰產業鏈進行全鏈條打擊,堅決防止網路空間風險滋生蔓延。

為積極應對新型案件挑戰,檢察機關要完善專業同步輔助審查及專家諮詢等制度,著力破解“海量”電子資料、“隱藏”電子資料、“多維”電子資料、“新型”電子資料審查難題,全面提升辦案能力和水平。

同時,以電信網路詐騙、個人資訊洩露、惡意“搶號”等民生問題為重點,開展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專項活動。

針對網路犯罪無邊界的特點,建立區域間辦案協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加強對涉虛擬貨幣、資料安全、數字經濟等重點案件的風險研判,為區域發展決策提供重要支撐,推進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數字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