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書院一代大儒胡居仁的生平!

胡居仁(字叔心,號敬齋)1434年—1484年4月7日,思想家、教育家,江西餘干人。胡居仁的祖上原居於泰州(揚州府),大約116年隨南宋第一代皇帝(宋高宗趙構)南遷。胡家世代都是貧苦的農民,到胡居仁時,家境尤為窘迫。大約1445年胡家舉家搬遷到鄰近的安仁。

白鹿書院一代大儒胡居仁的生平!

1452年,胡居仁得吳與弼的學生於準(字世衡,1474年任松江府同知)親授《春秋》,並在於準的推薦下,師從碩儒吳與弼,開始在(崇仁地區,安仁南大約六十里)其家中(1454年)學習。胡居仁與吳與弼關係親密,十分感念老師的教誨,希望能遵從聖賢之道而最終獲得聖名。他伴隨吳與弼遊歷福建(1456年),並仿效其師拒絕參加科舉考試。為了達到目標,胡居仁待在家鄉,種地養活父母,同時自學並教授學生。

1465年,他搬到餘干附近的梅溪山,用茅草做房頂建了幾間土坯房子。父親去世後(1466年),胡居仁一絲不苟地遵照禮制服喪。1468年,他被邀請到江西著名的白鹿書院講學,並在短暫的停留期間,為書院制定了學規,以作原來朱熹指定學規的補充。很快,胡居仁被召回鄉,為去世的母親服喪。不久,他的妻子也去世了。也許多次的喪親之痛影響了他的健康,在給朋友的書信(1479年)中,胡居仁提到大約八年時間他的健康狀況都一直不好。

白鹿書院一代大儒胡居仁的生平!

1480年,胡居仁再次應邀執教白鹿書院。他在那裡待了四年,直到1484年去世。胡居仁有一子胡崇修,女婿是其得意門生餘祐。1578年,神宗皇帝朱翊鈞下令在胡居仁的家鄉餘干建祠堂以祀之,名為“正學祠”。1584年,他的牌位和陳獻章以及王守仁的牌位一起被崇祀孔廟。胡居仁被賜諡號“文敬”。

胡居仁強烈崇拜朱熹學說。他遵從程朱理學的基本教義,既強調內心修養,也重視外部事物的觀察。不過,與其師吳與弼一樣,胡居仁對超自然的學說如太極、陰陽、理、氣等沒有興趣。對他而言,道德原則存乎心,因此應該在自身尋求。正如《明史》所言:“其學以主忠信為先,以求放心為要。”(《明史,卷二百八十一列傳第一百七十》)胡居仁認為,敬的實踐對於人自身的修養是非常重要的,於是他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敬齋”。

白鹿書院一代大儒胡居仁的生平!

黃宗羲認為,胡居仁“一生得力於敬,故其持守可觀。”(《學案》)胡居仁並不忽視對事物的觀察,對他而言,那是真正的實踐,而不是憑空想象。他主張個人研究不僅要關注政府、社會和教育,還要關注曆法和水利。

此外,胡居仁還十分渴望恢復井田制。胡居仁與婁諒、陳獻章為同門弟子,都曾師從吳與弼。但是,胡居仁比吳與弼更強調心性的修養。他像薛瑄和曹端一樣,認真且正直。胡居仁批評陳獻章對禪宗的支援,按照黃宗羲的觀點,胡居仁更近於儒家學生的“狷”,而陳獻章更近乎於“狂”(參見理雅各的《中國經典》,第一卷,第136頁)。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編者還說“陳獻章從吳與弼處學到了安靜的觀察和修養自我,而胡居仁學到的是認真堅定和熱情洋溢的實踐。”胡居仁留下了一些著作:《易象鈔》(四卷),其中記錄了胡居仁研究《易傳》二十年的心得體會。

白鹿書院一代大儒胡居仁的生平!

他曾經(1483年)給淮王朱祁銓(卒於1502年)講過《易傳》。該書曾經出版於《四庫全書珍本初集》;胡居仁的主要哲學著作是《居業錄》(八卷),記述了他的言辭,由余祐收集並刊印於1504年。該書在體裁和內容上均與薛瑄的《讀書錄》相似,也以《居業錄類編》(三十一卷)存在,由陳鳳梧(參見何鼎傳)收集並編輯(他把最初收集的語錄輯成三十一類);胡居仁的書信、散文和詩歌收集並出版於《胡文敬公集》,有時名為《胡敬齋集》(卷)。

該選集也體現了胡居仁簡單樸素的文風和旨歸。胡居仁反對朱熹為道教經典《參同契》和《陰符經》作注,他非常注重正統,僅為《春秋》和《易傳》作注。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了,有喜歡小編故事的,可以關注一下小編,感謝收藏!

本文由【百家號/老漢也要第二春】原創,轉載請註明由【百家號/老漢也要第二春】原創,謝謝合作!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