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終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關乎時空,旅行和文字其實有著微妙的交集,《沉重的肉身》裡提到,敘事能夠改變人的存在時間和空間的感覺,常能讓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覺,重返自己的生活想象的空間,甚至重新拾回被生活中的無常抹去的自我。而旅途,也是由時間和空間構成,不同的是,我們的身份從閱讀者變為創作者,因為旅途的內容視旅行者的行為而定。你駐留的下一秒鐘或者迷過的路,都可能產生不期而至的情節。

另一方面,旅行和文字卻又扮演了相反的角色。賽繆爾約翰遜說,旅行的作用是靠現實來約束想象(The use of travelling is toregulate imagination by reality),這和改變時空體驗的文字形成了一種矛盾。

所以我認為好的旅行作品,應當能夠駕馭這種矛盾,比如《看不見的城市》。當編輯問我,對你影響比較大的旅行作家是誰,我的第一反應是,沒有這樣的人,因為在我對作家的分類體系裡,並無此類別。不過又轉念一想,如果《看不見的城市》算是旅行書的話,那麼卡爾維諾就是我的答案。編輯說,那就寫卡爾維諾吧。

行走的終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我是在獨自旅行了九年後才遇到這本書的,這使得我有了一定程度的經驗,不是那些實用性的技能:比如某種可以和當地人溝通的語言,進而完成一次深度的文化巡禮或者在野外辨別方向與無害的蘑菇,然後像貝爾格里斯一樣迴歸文明世界——我的經驗是指一些被各種旅途塑造過的記憶和思維,於是我能夠更加良好地感受那些自馬可波羅口中娓娓道來的城市。我願意舉兩個例子來表明其中的必要。

被固定的過去

“記憶中的形象一旦被詞語固定住,就給抹掉了。也許,我不願意全部講述威尼斯,就是怕一下子失去她。或者,在我講述其他城市的時候,我已經在一點點失去她。”

為了談論記憶,就需要先收拾往事。

行走的終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北國列車)

2008年是我的旅行元年,我頻繁地離開上海,去了大量左近的山水,其中包括第一次露營,在黃山東海被大雨和水蛭侵襲。2009年是我的長途旅行元年,伴隨著綠皮火車有節律的震動,北國的城鎮不再只是一個個遙遠的名字:哈爾濱,加格達奇,漠河,北極村,長白山2010年,旅行成為一種日常生活,在紐西蘭打工度假的11個月,我以一月一次的頻率用完了一生的跳槽額度,恐怕以後也不會再有如此瀟灑的日子。

之後的幾年,旅行常常作為工作出現在我的行事曆上,旅行指南撰寫,旅行電視節目統籌,現在我是冰川上的嚮導。

行走的終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在紐西蘭打工旅行)

按照正常的邏輯,遊歷愈廣,製作某種榜單就愈容易,但事實上我對於某些問題的迴避傾向正在逐年遞增:諸如你最喜歡的,最推薦的,最美的,最xx的曾經為了交差寫過一篇命題作文,最美的日出,如今我已經把畫面的細節丟失在記憶深處,只記得在清晨的蘋果園,一個青年男子哆嗦著按下了快門。如果說文字是意義的遮蔽,那麼“最”字就是其中最蠻不講理的一個,當事過境遷,直到所有當時的感受都已經和新的故事交織在一起,自我繁殖的記憶便完成了對權威的否定。

行走的終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曾經被選為書封面的一張照片,著名的大石頭海灘)

行走的終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皇后鎮的落日)

行走的終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落日下的果園防風牆)

行走的終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疏果後的蘋果園)

一段旅途,不過是一朵雲,一片落葉,如果你想知道哪朵雲或哪片葉子是美的,我可能沒有答案,精確的描述能夠固定具體的細節,但與此同時,你失去了對天空和季節的整體感受。你會越來越發現,旅途的累積並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所有的元素都成為群像中隨機的部分,正如卡爾維諾的心靈漫遊構築的也並非一座,而是一群城市。

被改變的過去

“即使是過去的事,那過去也隨著他的旅程逐漸改變,因為旅人的過去是隨著他所走過的路徑而改變的。這不是指每過一天就增添一天的那種最近的過去,是指更遙遠的過去。每次抵達一個新城市,旅人都會再度發現一段自己不知道的過去:你不復存在的故我或者已經失去主權的東西。”

在這裡,卡爾維諾告訴我們,除了應當避免被文字固定的過去,我們還能夠用新知來改變過去,或者說的明白一點,改變你對過去的理解。畢竟,世界始終只是我們眼中的世界,眼光變了,世界也就變了。你也許已經開始琢磨,改變過去有什麼用?對此我的答案是,改變已是結果,而真正有意義的是伴隨旅途的向內探尋——這將使我們成為一個更加完整的人。

不過,我們未必需要抵達新城市以後才能有所發現,如果你有能力在同一個城市開始新的生活,那又有什麼不可能呢。作家馮麗在採訪中說,28歲離婚,事業也沒了,但是站在人生的廢墟上,終於覺得有點幸福,也許她發現了一些她仍然擁有主權的珍貴物品。

對我來說,這種體會同樣深刻。當我時隔多年第四次回到紐西蘭,才意識到曾經的日子怎樣滋養了現在的我。因為時光無法倒流,所以我們常常認為第一次會很重要,但真正寶貴的不只是絕對時間概念裡的第一次——真正的成長往往是在回溯裡,在與故我重逢裡完成的。那些與故我的重逢之地,是我們精神世界裡珍貴的故鄉。在異鄉尋找故鄉,也許是所有旅人共同的鄉愁。

行走的終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我在冰川做嚮導)

為了談論卡爾維諾,我特意去查詢了作家生平,得知他在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後因病倏然離世,是以並未獲得授予榮譽的資格。如果這離別也是一種蓄謀,那麼他想講述的大概是,旅途的終點在哪裡並不重要,它更在於你如何走過。正如馬可波羅口中的那些看不見的城市,不知其所始,也不知其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