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的上古神器

每次隔壁的大哥哥要結婚了;新房落成;春耕時節或清明祭祖,家族的青壯年就會從屋子的角落找出滿身灰塵的石臼來,客家人說“打粄”。

我們身邊的上古神器

石臼打粄

這個在當今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手藝。用傳統的木桶,倒入耗時一晚已經充分泡軟的糯米,放在柴火土灶的大鐵鍋裡,加水添柴,大火猛蒸。

我們身邊的上古神器

木桶蒸糯米

蒸熟飄香,將糯米飯倒入大石臼,用兩根特意加工好的堅韌大木棍,選兩個體力好的青壯年,有節奏地打臼,青壯年不單要體力好還得有很好的默契配合。糯米是粘合性很強的穀物,越打成膠裝越粘乎,所以兩個人必須一上一下,相互配合,互解纏困,才能打出Q彈糯韌的餈粑來。

我們身邊的上古神器

網路圖片

石臼,是舂米用的器具,有四方的圓的,客家地區由於不停遷徙,懂得圓潤只功,所以都為圓口。上寬下窄,安穩厚重立於地面。上古時期,剛剛認知這個環境的先祖,經過長年累月不斷實踐摸索,實現了石器的最大功能,起初只是發現石頭堅硬,可以輕鬆的砸開堅硬的果殼,就選了比較好的大石頭做底基,再取小塊的石頭往下砸,屢試不爽。

我們身邊的上古神器

網路圖片

日日月月,斗轉星移間,發現底基石頭出現了小小的坑洞,砸堅果的同時也有些果仁肉屑殘留在石坑裡,下雨過後,先祖們發現果屑成了果漿,逐步逐步歷經百年摸索,石臼就衍生出了各種用途。

我們身邊的上古神器

網路圖片

用木碓一上一下的磕碰曬乾的稻穀,稻穀也便在石臼裡脫了殼,蛻了皮,露出了暗紅的雪白的米粒兒。小的石臼可用於砸、搗、研、磨藥材。石磨磨米漿豆腐等等,簡直就是完美神器。

我們身邊的上古神器

石磨

大約在三千年前,中國人開始食用稻穀。從那時候起,就開始了石質、木質舂米,直到20世紀中葉發明碾米機,石臼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是糯米餈粑,真的就要手工打出來的才好吃,才有粘勁。

我們身邊的上古神器

網路圖片

石為山之骨。

石頭難以腐爛的的堅韌特質,給了它不小的責任,不管是上古遺留的化石也好,還是流傳至現代今天的石臼也罷。都是中華文明的見證和延續。

我們身邊的上古神器

小石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