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瘋人院》現實與夢想的交織!

無論是現在還是在將來,瘋人院和護士長化妝成各種形狀潛伏在我們周圍,飛越瘋人院就永遠有意義 。在電影中,瘋人院是有著極強隱喻的地方,專制橫行,自由和個性遭到極度的壓制和剝奪,是一個模型化一般的專制社會,打著冠冕堂皇的旗號到處招搖撞騙,剝奪人們的個性。瘋子是一個相對話的定義,需要一定的評價標準,在瘋子眼中,那些所謂正常的人又何嘗不是瘋子。

《飛越瘋人院》現實與夢想的交織!

電影中的瘋人院裡,時刻帶著一種被遮蔽了的壓抑。不經意的看起來氣氛似乎是和諧的,光線也是柔和的,連吃藥治療時都放著輕柔的音樂。病人們充分自由的在醫院裡四處活動,打牌抽菸。表現良好的人,甚至有機會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外出。但只有麥克默菲看出了這看似完美的靜謐世界裡隱蔽的脆弱環節。開始,他要求把音樂聲減弱,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在音樂裡乖乖的吞服那些不知名的藥片。而這樣的舉動對於秩序完整、封閉的瘋人院來說無疑是一種挑釁。而麥克默菲其實也並不是刻意的去做出這樣的反叛,他的行為僅僅是出於天性。他無拘無束的性格必然和嚴謹的壓制格格不入。

《飛越瘋人院》現實與夢想的交織!

在飛越瘋人院裡,我們會發現被真正制度化的其實只有一人,那便是制度的代表護士長拉契特;而反制度化的也只有一人,麥克墨菲。其他病人,除了少數幾個有暴力傾向的以外,制度於他們是沒有多少關係、可有可無的,因為他們都是自願進入這個瘋人院的。

電影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我試過了。當麥克莫菲和同伴們打賭能搬動飲水機砸開窗子逃走,大家都說麥克搬不動,結果,麥克真的就沒有那麼大的力氣,沒有搬動,但是他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至少我試過了。影片後來告訴我們,大多數在精神病院的患者都是自願呆在裡面的,沒有想要出去的願望。只有一個人,麥克莫菲,是還具有這樣的意識的,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爭取,儘管不成功,但是是無愧於自己的心的。

《飛越瘋人院》現實與夢想的交織!

尊嚴、自由、平等是作為人類中每一個個體的基本價值,但自由從來就不是天生的,它是不斷抗爭的結果。精神病人有被社會妖魔化的歷史,也曾被大眾所遺忘,醫務人員被貼上白衣天使的標籤,卻也曾利用權威建立一種不平等的傾軋關係。推而廣之,無論是統治國家,管理醫院,還是所謂的治療網癮少年,我們都必須意識到的是,他們所面向這些物件中都沒有誰是要被制伏和被標準化的。有壓迫的地方必有反抗,即使作為先驅的星星之火會被暫時熄滅,也終將會有被喚醒的大力士來接替他的位置,舉起巨石,砸碎鐵窗,飛越瘋人院。

《飛越瘋人院》現實與夢想的交織!

當強大的極權已然穩固之後,歷史就形成一種難以抗拒的慣性,如同瘋人院那張精心研製的作息表一樣,這就是秩序的力量。在瘋人院裡,秩序給予病人們保護,同時也造成他們被徹底剝奪自由的現實。民眾是具有疾患的。他們熱愛英雄,但同時軟弱無力、畏懼強權、只重視自己的利益、無原則可言。而且,正如李普曼說,民眾是需要被統治的——我確實知道,對同居於一國或一地的人群來說,最大的必需品莫過於被統治,如有可能便實行自治;如蒙天賜,就受廉明政府的統治,但無論如何,非被統治不可。當自由與秩序進行博弈的時候,其實是利益站在天平的兩端。而權力掌握著所有的資源,自由手裡則空空如也,高下立判。因此,瘋人院依然存在,而且還將存在漫長的時光。然而酋長畢竟代表著一種希望,一種實現理想的希望,儘管模糊,儘管在寥廓的原野上,他白色的身影只是滄海一粟。

《飛越瘋人院》現實與夢想的交織!

其實我覺得,自由這個命題,在這座瘋人院裡,並不是自然而然的被激發出來的,而是被強權與壓迫逼出來的。如果沒有麥克墨菲,病人們依舊會循規蹈矩的生活下去,護士長儘管嚴厲但也只是在恪守職責,一切都那麼自然。當平靜的生活中出現了異類,平衡被打破,制度的制定者和制度的遵守者之間出現裂痕,反抗才得以開始。這不是比醫院的謀殺更令人絕望的事情麼。令人悲哀的不是自由被剝奪,而是被剝奪者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了自由。

實,每個人都有陰霾的一面,有些人明顯,而有些人不明顯,當環境改變逼迫時,有可能會顯現出來,形成反常的行為,造成對自己或他人的傷害。任何一個在其他人看來不正常的行為,因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發起情緒時,容易引起一個人的行為偏激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飛越瘋人院》現實與夢想的交織!

所以,在我看來,飛躍瘋人院也說了這麼一個道理:反抗者,要麼擁有強大的力量,要麼能徹底脫離這個體制,否則永遠將處於犧牲者的地位,而這種犧牲,也許,或者很大程度上,是得不償失的。片裡有一個時間持續很久的面部特寫:在麥克墨菲開道別派對的那個晚上,他站在窗邊,臉上的表情逐漸從茫然變成了狡黠的微笑,第二天,我們發現,他沒走。也許他早已做好面對最壞結局的心理準備了吧,如果是這樣,那就可以說是死而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