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學習欣賞古典音樂應該注意什麼?

昨日與朋友們在一起,聊到孩子的教育話題,一位朋友問到,是否應該讓孩子們過早的接觸古典音樂?這個問題對於諸多古典音樂愛好者來說似乎並不是什麼難題,因為站在他們的角度,古典音樂本身就給他們帶來過十分優良的體驗感,似乎沒有任何理由拒絕。而事實是許多熱愛古典音樂的家長一定早已開始了對孩子的“藝術教育”。

孩子們學習欣賞古典音樂應該注意什麼?

先來說說好處:

1、培養高雅的情操

前幾天我去聽了一場由艾森巴赫指揮,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演奏的現場演出(演出的曲目是《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在現場我看到一位拄著柺杖,步履蹣跚的老奶奶,目測年齡應該在80以上,攙扶著她的可能是她的女兒,年齡應該也在60左右。我不禁想,在她們所在的那個年代雖然封閉,但不管是國內文化還是外來文化,都是經過了一層層的篩選,留下的都是精華。然而今天在無比開放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能接觸的內容過於龐雜,並且其中充斥著各種虛假——當我們開啟某個音樂播放器的排行榜,至於其中的大部分都不具備較高水準,這種用資料堆砌起來的排名,卻在悄然地引導著許多人的認知。若較早地讓孩子接觸、欣賞古典音樂,無疑是對孩子們向更好的一個方向給予了引導,當他們長大了再面對這些所謂“排行榜”,自己就會有一套評判標準。

2、對思維能力的培養

眾所周知,古典音樂有大部分作品內容是沒有人聲的純器樂演奏(這也是在當下古典音樂不被人們所接受的原因之一),而導致了其內容是極其抽象的。有研究表明,多聽抽象音樂,有助於鍛鍊大腦的邏輯思維能力。於此同時,試圖理解抽象的音樂裡所表達的內容,也可以提高孩子對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從一段旋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它是快樂的(悠揚的),還是悲傷的(低落的)。當孩子們長大面對社會,共情能力(理解他人的情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能力,而透過聽抽象的音樂能夠得到有效的鍛鍊

3、能夠讓孩子擁有見識

我有一個舅舅是個資深古典樂迷,在他家裡有一櫃子的CD,由於自己喜歡,也就讓我表哥(舅舅的兒子)從小就接觸古典音樂。雖然並沒有培養起表哥這方面的興趣愛好,但表哥由於從小對古典音樂的接觸,對作品以及音樂家、指揮家們都有了一定的認知。吳軍在其著作《見識》這本書的封面就寫道,“你能走多遠,取決於見識”。顯然,古典音樂作是各種音樂型別裡當之無愧的高峰,而一個見過高峰的人和只見過小山丘的人往往在一些事情上會展現出明顯的差距。

雖然讓孩子早點接觸古典音樂有諸多好處,然而當我仔細一想,發現這個問題似乎並不是這麼簡單,對於孩子,我們需要去考慮到的層面有許多,在此我們將探討一下

孩子過早接觸古典音樂可能會帶來的一些問題。

1、停留在表面

很多人聽音樂,包括我自己,由於缺乏專業的音樂知識,都是停留在欣賞的層面,而無法深入。當然這對於欣賞音樂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這樣的方式容易讓小孩子形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慣性。我想我們更應該培養的是孩子們的專研精神,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更深入地瞭解事物。

2、悲劇藝術

許多偉大的作品其立意都是悲劇的,古典音樂也不例外,有許多作品都擁有較為沉重的主題。然而孩子們應該是快樂的,簡單的。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深諳人性,少年老成,我們通常會認為這是可悲的。

3、優越感

這是我認為古典音樂可能給孩子帶來的最大問題。尤其在父母或者家庭環境中有這樣的心理狀態情況下,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優越感。我記得在我上高中的時候,班上有一位熱愛古典音樂的同學就是如此,總是帶有很強的優越感,不屑於跟我們這些聽流行音樂的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我們都知道優越感其實來自於人的虛榮心,很多人都說音樂圈有什麼鄙視鏈,如果將這種鄙視鏈延伸到欣賞音樂的人,甚至孩子身上,讓孩子從小就培養了某種虛榮心就不好了。

所以,在讓孩子接觸、瞭解、甚至學習古典音樂的時候,我們要注意:

1、從學習一門樂器入手。

這樣可以讓孩子學到基本的樂理知識,伴隨著由淺到深的學習能夠更好的理解音樂(學習樂器也可以開發大腦)。

2、選擇合適的曲目。

一些苦大仇深、艱深複雜的曲目就暫時不要讓孩子們去接觸了,多選擇一些輕鬆、簡單、快樂的曲目就好。

3、正確的價值觀傳遞。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雖然音樂作品可能有好壞之分,但對於欣賞音樂而言,欣賞什麼樣的音樂僅僅只是一種選擇,並不是欣賞更好的音樂的人就一定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