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職場06」從“智豬博弈”分析宋襄公圖霸為什麼失敗?

【東周職場06】

從"智豬博弈"分析宋襄公圖霸為什麼失敗?

博弈論中有個“智豬博弈”理論(Pigs‘payoffs),大意是這樣的:

「東周職場06」從“智豬博弈”分析宋襄公圖霸為什麼失敗?

豬圈裡有兩一大一小兩頭豬,還有一個長長的踏板和食槽,每踩動一次踏板,食槽上方的投食口就會投下一定量的食物。兩頭豬有三種選擇:

其一,如果大豬、小豬都去踩踏板,踩完再跑去搶食,大豬吃得很多,小豬吃得很少甚至吃不到;

其二,如果小豬去踩踏板,大豬就會把食物吃光,小豬白忙乎;

其三,如果大豬去踩踏板,小豬等在食槽邊,就會吃得多一點,大豬跑過來也能吃到一部分。

兩頭豬會怎麼選擇呢?

小豬選擇:堅決不去踩踏板,舒服地等在食槽邊,等食物掉下來

大豬選擇:只能不知疲倦地去踩踏板,不踩就沒得吃的,踩了多少有點吃的!

「東周職場06」從“智豬博弈”分析宋襄公圖霸為什麼失敗?

現代的中小企業,因為實力有限,往往不願意去盲目研發或創新,根據“智豬”理論,大多采取“跟隨戰略”,這樣安全又有效益。

“智豬”博弈理論套用到春秋時代,假設大的諸侯國是“大豬”,中小諸侯國是“小豬”,“踩踏板”比喻為“爭霸”。

那麼大國參與爭霸是正常的,大國不爭霸,一旦別人爭霸成功,自己的發展就會受限。

而小諸侯國參與爭霸,就像智豬博弈中的小豬那樣,出力不討好,很可能是為別人做嫁衣!

很不幸,春秋時代宋國的宋襄公茲甫同志就是那個不知道自己斤兩的“小豬”!齊桓公死了以後,仗著幫助齊孝公復國的功勞,就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不聽勸阻、不知疲倦地去“踩踏板”,結果忙乎了半天的“爭霸”大業,不僅讓自己的命丟了,還為楚成王成為當時事實上的霸主做了鮮豔的嫁衣!

春秋時代,大的諸侯國其實就是四個:齊、楚、晉、秦,秦在穆公以後都算不上大諸侯國。

宋國是殷商的後人微子開的封國,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諸侯國,因為他爵位高,是公爵。而齊、晉是侯爵,秦是伯爵,楚是子爵。宋襄公可能是骨子裡的高貴,就把自己當作“大豬”了吧?

下面分析一下宋襄公圖霸失敗的原因,看看宋國到底是“大豬”還是“小豬”?

一、 戰略上缺乏明確策略,爭霸很盲目。

齊桓公死後,五個公子爭位,宋襄公受齊桓公之託,聯合幾個小國扶立公子昭即位,是為齊孝公。

「東周職場06」從“智豬博弈”分析宋襄公圖霸為什麼失敗?

宋襄公是齊桓公的粉絲,小國之君冒著巨大風險幫助大國正君位,這是轟動諸侯的事。這也讓宋襄公產生了錯覺,覺得自己可以挫敗強大的齊國,說明實力很可觀,應該躋身大國行列了。所以,宋襄公有點飄飄然,覺得齊桓公死後,自己應該接力當霸主,號令諸侯。

齊桓公要稱霸,管仲給他設計了“尊王攘夷睦鄰”的實施戰略,宋襄公想稱霸,就是單純地想當霸主,至於怎麼當,這位“仁義”不離口的茲甫同志壓根就沒想過。

當霸主就像當武林盟主一樣,不僅是憑實力坐在老大位置上,而且當小弟遇到困難還要幫助小弟,特別是小弟受到別人欺負時,還要為小弟出頭的。

齊桓公爭霸過程中,北戎經常南下,侵略或騷擾各國,齊桓公在管仲的幫助下,毅然承擔起老大的責任,對北戎諸國用兵。

齊桓公23年,北戎的離枝國攻打燕國,齊桓公帶著管仲御駕親征,滅了離枝國、孤竹國,為燕國擴地五百里。伐戎期間在沙漠迷路,差點回不來,幸虧老馬識途才走出困境。

《史記。齊太公世家》: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於齊。齊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於孤竹而還。

齊桓公27、28年,北狄連續攻滅邢國、衛國,齊桓公率領諸侯打退北狄,使這兩個諸侯國得以存續。特別是衛國,基本滅國了,只剩下幾千人,齊桓公倡導諸侯,在楚丘重建衛國。史稱“存邢復衛”。

齊桓公這一義舉,不僅體現了老大的風範。而且是齊桓公主導、管仲策劃的華夏文明抵禦北方蠻夷文明的一次重要對外戰爭,保衛了華夏文明。所以孔子說:微管子,吾其被髮左衽矣!

齊桓公“攘夷”深得人心,贏得了中原各諸侯國的一致稱讚,心甘情願奉齊桓公為霸主。

反觀宋襄公呢?既沒有提出什麼明確的爭霸戰略,也沒有作為老大應該具備的擔當!

「東周職場06」從“智豬博弈”分析宋襄公圖霸為什麼失敗?

不過宋襄公也做了一件讓人嗔目結舌的事,就是把一個小國鄫國的國君押到睢水邊,殺了祭神,本來想以此威懾東夷各國。結果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東夷各國沒威懾到,東夷各國與齊、楚結成同盟,專門和宋襄公作對。

宋襄公爭霸從一開始就缺乏章法,類似於盲人摸象!

二、 政治上不尊王不修德,爭霸缺朋友圈。

齊桓公爭霸首先祭出“尊王”大旗,藉著維護禮義的名義,使自己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這樣,齊桓公不管是征伐還是釋出號令,都顯得合理合法。

因為名正言順,所以齊桓公稱霸基本上順風順水,並且給後來爭霸者留下了一個標準,“尊王”就是標準之一。

「東周職場06」從“智豬博弈”分析宋襄公圖霸為什麼失敗?

宋襄公一心圖霸,但是卻對齊桓公的政治遺產不重視。

宋襄公不尊王,這一方面是對尊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另一方面,卻是周禮與殷禮的對立慣性在作祟。

宋國是微子開的封國,微子開是殷商後人,商紂王的庶兄,周武王本來封武庚於宋,以續殷祀。周成王時武庚叛亂,周公平之,後周成王為了不絕殷祀,封微子開為宋國諸侯。所以宋國境內大多是殷商遺民。他們的風俗習慣都傳承的是殷商舊俗,禮儀方面也基本上是舊制。

西周時期,諸侯尊王,宋國國君也是隨大流。東周之後,禮崩樂壞,不尊王成為主流,宋國本來就是對殷商滅國耿耿於懷,現在禮崩樂壞,正中下懷,跟著隨大流不再尊王!甚至連國君傳承時不時恢復殷商時的“兄終弟及”!

《史記。宋微子世家》:宣公有太子與夷。十九年,宣公病,讓其弟和,曰:“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我其立和。”和亦三讓而受之。宣公卒,弟和立,是為穆公。

鄭莊公的時候,為了圖霸,就是找了宋國不尊王這個藉口,借假周天子名義對宋國進行征伐。

宋襄公不尊王而爭霸,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想恢復當年殷商王者的榮耀,只不過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想法嚴重不切實際。司馬子魚就勸過宋襄公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宋襄公不聽。

《史記。宋微子世家》:秋,楚伐宋以救鄭。襄公將戰,子魚諫曰:“天之棄商久矣,不可。”

宋襄公政治上不僅不尊王,而且還不注重修德,不知道以德化來團結鄰國。和齊桓公相比,又存在著很大的落差!

齊桓以為了爭霸,將侵略獲取的鄰國土地全部退還給鄰國。魯國的曹沫利用衣裳之會劫持齊桓公逼他退還侵犯的土地,齊桓公安全以後完全兌現諾言。燕莊公為了感激齊桓公平定山戎,一路相送齊桓公出了國境50裡,但這是違背周禮行為,周禮規定諸侯相送不得出國,齊桓公為了讓燕莊公不失禮,竟然把50裡地割給燕國,感動得燕莊公築城“燕留”以紀念齊桓公,也在諸侯中贏得一片讚譽,更引得諸侯歸心。

反觀宋襄公呢,國際上總是做以大欺小、離心離德的事。到曹國舉行會盟,嫌人家招待不周,地主之儀盡得不到位,竟然帶軍隊圍攻人家曹國都城。滕國國君趕來會盟,稍微遲了幾個時辰,就不讓人家進會場,還對人家百般羞辱。鄫國國君遲到兩天,就把人家殺了祭神……這些離心離德事件的結果就是大國不屑與宋國為伍,小國對宋國敬而遠之,把自己搞成了孤家寡人。

憑心而論,宋襄公在國際上離心離德,在國內還是注重德化的。比如他當太子時就覺得庶兄公子目夷比自己賢德,主動要求把太子之位讓給目夷,而目夷為了躲避讓位,竟然離國出走。當宋襄公被楚成王扣作人質時,偷偷讓公子目夷抓緊回國準備。所以,像他這樣的不貪戀王位的人能提出“仁義”理念時也屬非常可貴的!

只是宋襄公的仁義只是體現在讓國上,在國際上沒有半點體現,最終造成了“假仁假義”的印象,沒有朋友圈也正常了。

三、 軍事上戰力嚴重不足,爭霸無威懾。

宋國因為爵位高,在西周是大諸侯國。所以軍隊一開始是按三軍編制的。

但是西周後期、東周以來,大諸侯開始兼併小諸侯,而宋國基本上原地踏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齊國、楚國、晉國在擴張,宋國沒有進步,最終掉入中小諸侯行列。

宋國雖然是中小諸侯,但軍隊還是三軍編制。可是,同樣的三軍,宋國的三軍弱於齊國、楚國,主要是軍隊數量、質量及戰鬥力都比較弱。這可以從宋國的對外戰爭中看出來:

宋殤公元年,宋國、衛國聯合攻打鄭國,打到鄭國東門,連城都不敢攻就退回了。

宋殤公二年,鄭國假借王命,攻打宋國,宋國多個城邑被攻破,損失慘重。從那以後,宋國多次被各諸侯國欺負,弄得國人怨聲載道。

《史記。宋微子世家》:殤公元年,衛公子州籲弒其君完自立,欲得諸侯,使告於宋曰:“馮在鄭,必為亂,可與我伐之。”宋許之,與伐鄭,至東門而還。二年,鄭伐宋,以報東門之役。其後諸侯數來侵伐。

宋湣公十年,宋伐魯,又被魯打敗,大將南宮萬被俘虜。南宮萬被放回後,竟然上演了弒君鬧劇。

宋桓公二年,齊桓公率領諸侯伐宋,宋國不能敵,只能求和。

《史記。宋微子世家》:桓公二年,諸侯伐宋,至郊而去。三年,齊桓公始霸。

在宋襄公以前,宋國對外戰爭,基本都是連連失敗,或者未戰就求和,由此可見宋國的軍隊戰鬥力之差。

沒有強大的軍隊,就無法形成強大的威懾力,春秋時代講究“強者為尊”。宋襄公也知道自己的軍隊戰鬥力不行,為了威懾諸侯,竟然想借助楚國的軍事力量來壓服諸侯。

楚國也不傻,我實力比你強,為什麼要當你的小弟幫助你?除非楚國人腦袋瓜被門擠了……公子目夷就很清醒,認為小國去爭霸,是取禍!

《史記。宋微子世家》:十二年春,宋襄公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楚,楚人許之。公子目夷諫曰:“小國爭盟,禍也。”不聽。

但是宋襄公不聽,執意與楚國在盂地舉行不帶兵車的“衣裳之會”,結果被楚國人設計抓為人質,並以此要脅宋國。幸虧公子目夷採取後來明朝于謙北京保衛戰的策略,自立為國君,不接受要脅,並團結宋國人拼死抵抗,楚國沒撈到好處,不得已放了宋襄公。

「東周職場06」從“智豬博弈”分析宋襄公圖霸為什麼失敗?

宋襄公遭受這麼大挫折,按理應該認清形勢,實力不濟,當個混吃混喝的“小豬”算了,但是這位茲甫同志對圖霸著了魔,非要充“大豬”去踩踏板。打不過楚國,就想拿已經衰落的小國鄭國出氣。第二年,就帶領軍隊伐鄭。

鄭國是楚國的小弟,受到宋國欺負,楚國當然要出頭。楚國人聰明,比孫臏早了近300年採取了類似“圍魏救趙”的策略——伐宋救鄭!宋襄公果然回兵,雙方在泓水進行了對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泓之戰”。

泓之戰之前,楚國的兵力多於宋國,楚軍的戰鬥力強於宋國,楚軍的將領也強於宋國。所以公子目夷不同意開戰,宋襄公非要打,並且還繡了一面“仁義”大旗。目夷見宋襄公非要打,就想在戰術上彌補戰力的不足,先提出在楚兵“半渡而擊之”,被宋襄公否決。當楚軍全部過河以後,目夷要乘亂擊之,宋襄公又否決。等到楚軍布好陣勢,雙方硬拼實力時,宋軍大敗,宋襄公的門官(即親兵衛隊)全部戰死,宋襄公也被射傷大腿,第二年就去世了。

「東周職場06」從“智豬博弈”分析宋襄公圖霸為什麼失敗?

宋國臣民對宋襄公的“仁義”有意見,宋襄公振振有詞地說:君子不殺受傷的人,不抓頭髮花白的人,即“不重傷,不禽二毛”。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宋國軍事力量的差距,註定對諸侯形不成威懾,宋襄公圖霸也化為泡影,最終留下假仁假義的千古笑話!

四、 經濟上沒有象樣措施,爭霸底子弱。

爭霸最終是由諸侯國的綜合國力決定的,而經濟能力又是綜合國力的重中之重!

宋襄公爭霸時,宋國的經濟只能說中規中矩,沒有突出的亮點。宋襄公因為死得早,他死後,宋國國君安心做“小豬”,沒有再發起新的爭霸圖謀,所以經濟上的不足沒有得到體現。

宋國的農業應該屬於中上水平。這主要得益於宋國的土地質量較好,宋國地處中原地帶,大概位置在以現在河南商丘為中心的周邊地區。這一帶本來就是殷商故址,由於殷商王朝在這一帶經營了接近600年左右,土質相對較好,甚至比齊國還要好,齊國鹽鹼地多。依賴土地的先天優勢,宋襄公爭霸過程中沒有發生缺糧事件。 但因為宋襄公爭霸只持續了五六年,如果爭霸過程拉長就不好說了。

宋國的手工業和商業也是中規中矩。手工業主要是製陶業、紡織業、還有漆業等。主要是官辦為主。宋國沒有像齊國那樣採取有力措施扶持手工業和商業,所以手工業和商業沒有成為宋國民眾的致富工具。

宋國的稅收相對比較落後,一直採取西周時的井田制田賦政策。齊國管仲提出先進的“相地而衰徵”制度時,宋國沒有跟上。齊桓公死後50年左右,魯國實行初稅畝制度,承認土地私有,民眾的種田積極性較高。宋國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導致稅糧主要流入奴隸主手裡,這樣當國家發生饑荒時,國庫無糧賑災,而公卿大族卻用糧食收買人心,最終發生顛覆政權的事件。《左傳》就記載了公子鮑厚施買國的行為:

《左傳。文公十六年》:宋公子鮑禮於國人,宋飢,竭其粟而貸之。

「東周職場06」從“智豬博弈”分析宋襄公圖霸為什麼失敗?

宋國的稅收方面還有一個落後的地方,就是關稅控制在大夫手裡,這樣國庫收入自然減少。

《左傳。文公十一年》:宋公於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徵,謂之耏門。

這裡的“門”指的就是收關稅的“關門”。

田賦、關稅主要都掌握在公卿士大夫手裡,國庫不充盈,經濟底子必然薄,根本支撐不了長期爭霸的需要。

五、 人才上缺乏厚度梯度和廣度,爭霸智力不足。

做大事必須要人才加持,爭霸也是如此。尤其爭霸爭的是國運,對人才的要求更是高。縱觀春秋各位霸主,除了宋襄公,哪個都是人才濟濟,並且都有乾坤大才。

齊桓公有管仲和五傑,秦穆公有百里奚、蹇叔,晉文公有趙衰、先軫等,楚莊王有孫叔敖,吳王闔閭有伍子胥,越王勾踐有范蠡、文種。

宋襄公呢?只有一個庶兄公子目夷和司馬公孫固,這兩人的能力應該在齊國的“五傑”水平,和管仲不在一個檔次。就這麼兩個人才,宋襄公還基本不聽他們的。

齊桓公為了爭霸,實行了“三選”的人才制度。而宋國呢,政治基本是強宗大族把持,人才同樣如此。

宋國當政大貴族基本都是歷代國君的後代子孫,其中,宋戴公和宋桓公後代各4家,宋莊公、宋文公、宋武公、宋穆公後代各1家,人才進階之路都被這些公族把持,而宋國國君又沒有能力打破這個桎梏,所以宋國人才無法破土而出。沒有人才,國家也無法治理好。

「東周職場06」從“智豬博弈”分析宋襄公圖霸為什麼失敗?

並且,強宗大族把持的結果就是宋國雖然貴為一等爵位的公國,但一直內亂不斷,這導致國家積弱不振,使宋國一直成為各爭霸“大豬”的欺負物件,而宋國的廣大民眾因為不堪忍受內憂外亂,發生了許多逃亡事件。這個在歷史上稱為“民潰”。

宋國既缺乏人才銳度,也缺乏人才厚度、梯度和廣度,爭霸不可能成功!

結論:宋襄公爭霸在戰略上缺乏明確的策略,政治上又不尊王不修德,經濟上也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國力,軍事上沒有提升戰鬥力,人事方面也沒有開闢人才晉升通道,外交上沒有朋友圈。所以爭霸顯得非常勉強!

加上宋襄公的一些陳腐觀念,使得宋襄公爭霸就是一個"拔苗助長"式、投機式、霸王硬上弓式的鬧劇!

宋國就是一隻"小豬"而已,卻主動搶在楚國等大國前面去"踩踏板",最後只能是為他人作嫁衣了!

參考資料:《史記》、《左傳》、《管子》、《國語》、《東周列國志》

圖片主要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