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得失的看待,其實取決於他的思維模式與認知》

最近有個朋友想自己做生意,但是沒有這麼多錢,在考慮與人合作。

但是這個專案雖然賺錢比較穩,但是一年也就50萬就到天花板了。所以他又在衡量合夥是不是划算。

他比較糾結這個問題,找我聊天讓我出個意見。其實他自己現在沒有錢,只是他的專案確實挺靠譜。他不想與人分擔盈利,又想借助別人的資金做自己的生意。

這是正常人在面臨利益的本能反應,都想自己最大化得利。但是捨得之間不止要看心胸氣度,還要看思維和認知。

有些利益是要用逆向思維或者非正常思維才能看得見。直線距離是不可能看到曲線的利益。

對此我就跟他說了一個我自己的真實經歷。我剛剛創業開了一個小菸酒專賣店,投資十幾萬。剛剛經營半年多,預計一開始每年也就十萬八萬的盈利。

後來一個關係非常好的朋友開了一個建材店,馬上面臨倒閉狀態。總計投資五十多萬。想讓我幫忙經營,他自己確實已經無能為力了。

放在一般人想法,這種事情肯定不幹,自己有事做,何必自找麻煩。朋友們都這樣說,連他本人都覺得他這樣說我也不會同意。因為我的菸酒店穩定,並且剛剛開始,而他的店面又快倒閉狀態,不是說很有利潤那種。

但是我就對他提出幾個要求,就答應他了。

1是我過去以後整體一定是以我的決定為主,他的意見為輔,因為管理不能多人插手。

2是我不需要他開工資,賺了我們三七開,賠了不要怪我,我會全力以赴。

沒有附加別的條件,就這兩個。當時我那個朋友非常開心激動,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因為我對於管理經營還是有點經驗的。

而我的菸酒店,也找了一個工作一般的朋友幫忙看店。一月2000元,包吃住,賺了我們兩個四六開。

這個決定好多人都不能理解,因為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直線思考我這種決定有點不靠譜,成功機率小。並且很可能把原有的菸酒生意耽誤的做不好。

可我當時並不是以直線利益來看待選擇後的得失。大家都知道經歷就是財富這句話,但是真正理解的和去做的都不一樣。

我所考慮是,我在朋友最危難的時候我答應幫他一起撐起來,爭取不讓店面倒閉,最起碼也算義舉。

然後我是先做好事情在分利益,雙贏。如果拋開菸酒店是我投資,建材店不是我投資這種關係來看,肯定是建材店更能有機會施展。經營一個十幾萬的店鋪,和一個幾十萬的店鋪,不用說都知道幾十萬的會更讓人有鍛鍊機會。

就是這種簡單的道理,好多人在實際選擇中都容易被眼前的利益多迷惑。眼睛只看到利益的人,是得不到最大利益的。

我的朋友聽我說完後似乎明白了一點東西,但是他其實還沒有完全明白。我想告訴他的是,經歷真的是錢,很多經驗都是花大價錢買來的。他現在糾結這種問題,只能說明他根本不具備做一個老闆的心胸和眼光。

還是多跟優秀的平臺鍛鍊一下,或者多跟能力強的人合作,本著吃虧是福的心態學習提升能力與認知。不然利益不會長久,不一定哪天就會賠錢收場。

我經歷了這麼多事情,真的感覺,對待得失這種事情,一定要有開闊的思維和寬廣的認知。直線看待利益得失的人,是最不可能大得的人。

《每個人對得失的看待,其實取決於他的思維模式與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