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只賣煮泡麵

24小時營業

售價在28元+

客流不斷

你說流弊不流弊?

最近兩年,關於餐飲+新零售方面的探索在行業裡從來沒有停止過,一點點風吹草動就足以撩起餐飲老闆們敏感的神經,生怕錯過一場和財富有關的盛宴。

先有魏家涼皮,用涼皮+社群超市的形式開出魏家涼皮便利店,深受西安人民的喜愛;後有盒馬鮮生,用現場製作+超市零售的形式佔領了新零售的制高點。

最近,廣州火了這家以“煮泡麵”為切入點的24小時新零售餐廳——不泡麵館,成了各位餐飲大咖去廣州必去打卡的店。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泡麵+零食超市=餐飲新零售

有圖有真相啊,下面就跟隨小編來看一下不泡麵館的尊容吧。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不泡麵館選址在一個IT創意園,店的外觀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便利店。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言外之意是這裡不只有吃的,還有喝的和玩的,勾起人們的好奇心。

整個門店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區域:

用餐區

飲品區

零售區

廚房操作區

用餐區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整體裝修風格是黑白配,整個用餐區的面積10幾個平方,雖然狹小,但是透過合理的動線設計,最大限度的容納了顧客人數。

零售區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主要出售的是市面上不常見的進口食品,區域以溫度劃分,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專業、新鮮。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在零售區,日韓食品偏多,售價也偏高一些。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專門設定一個貨架擺放各種泡麵,這可不是常見的泡麵,是全亞洲口味排名前10的泡麵。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大名鼎鼎的辛拉麵也在此。

飲品區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0-4度是進口飲品區,酷炫地佔滿了整面牆,有果汁、可樂,水等。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廚房操作區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在用餐區的背面,是80—100度的產品製作區,如果你想在店裡吃一碗熱乎乎的面,就在這裡製作。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一碗熱乎乎的面,慰藉每個孤獨的靈魂。

一碗“泡麵”,如何做到24小時客流不斷?

選品:以亞洲排名前十泡麵為切入口,帶動零售。

“為什麼要選泡麵啊?多常見啊。”

“不就是泡麵嗎?為什麼我要來你這裡吃?”

“一碗就要賣28-36元,搶錢啊?”

……

相信很多人心裡已經產生了十萬個為什麼了。

首先,在選品上體現出了店家的過人之處,如果賣的是國內普通的泡麵,恐怕早就被人唾棄死了,而選擇以亞洲排名前10的泡麵作為切入口後,這本身就有話題,口感也經過了市場的檢驗,所以在口味永續性上不成問題。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一碗泡麵28—36元,會不會太貴了?

不常見的物品本身就自帶溢價屬性,不泡麵館的泡麵還有一個獨特的競爭力“還原”。

以往,我們吃某品牌的牛肉麵,其實是沒有牛肉的,就算是有也和包裝上完全不符。

不泡麵館捕捉到了這一痛點,所見即所得,拿其中一款辣味烏龍麵來說,是韓國人常吃的麵食,以蝦、魷魚圈、青蛤一類的海鮮作為配菜,在不泡麵館出品後真的可以看到這些配菜。

透過不泡麵館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新零售餐飲在餐食上的選擇要符合以下幾原則:

1、選品具有廣普性,節省教育成本;

2、產品本身操作簡單;

3、產品組合後具有高價值感(泡麵+海鮮);

4、產品和本地客群匹配(比如魏家涼皮,主打產品是涼皮,所以在它的便利店裡售賣醋、醬油就沒問題,因為匹配)。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24小時客流不斷,巧用一面書牆,增加下午茶場景

泡麵、麵條、便當,這些餐品都有主食性質,三餐、宵夜是它們出現的主要場景,而14:00——17:00之間是這類餐廳的閒時,既然想做24小時生意就一定要在這方面下些功夫了。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不泡麵館的做法是利用一面書牆,給顧客打造一個下午茶的讀書時間。

這樣一來顧客就不用刻意去找咖啡店,在一個便利麵館裡也能享受到良好的讀書氛圍。

這個舉動,不僅讓不泡麵館多了一個盈利點,還讓餐廳變的有質感,喝一杯進口飲料,吃一碗泡麵,看一本雜誌,讓都市繁忙的心靈有了可以安放的空間。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只賣三款麵食,自助服務,三人搞定一個後廚

新零售的難點,不在於零售的售賣品,而在於要選什麼樣的餐食,很多人做不好新零售,都是在餐食上出現了問題,確切的說是在效率上出現了問題。

飯糰、便當、關東煮、拌麵等作為主打餐食,都是不錯的選擇。

產品線比較複雜的餐飲門店效仿,恐怕只有死路一條。

不泡麵館在效率上做了革新,三人就能搞定一個後廚,具體做法是:

1、只賣三款泡麵,提高效率

過去在不泡麵麵館有8款泡麵,前期做測試產品可以多,最終新零售餐飲還是能滿足基本要求就好,不能做太多。

現在的不泡麵館,只有馬來西亞叻沙海鮮麵、韓國酸辣泡菜面、韓國辣味烏龍麵三種,大大提高了效率。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2、三分鐘出餐,面統一煮,配選單獨加

就算是不會做飯的人,也會煮一碗泡麵,說明泡麵本身具有操作便利性。

為了提高出餐效率,不泡麵館的配菜借鑑了麻辣燙的模式,一個個格子配好以後供使用,操作人員只需要把規定配菜融入到泡麵裡煮即可,大大的提高了出品效率,而且後廚看起來也十分的整潔。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3、不設服務員,顧客自助收餐,節省1-2名人工

在不泡麵館,只有兩種職務:收銀和後廚人員。

在門店裡沒有服務員和送餐員,顧客自助取餐收餐。

類似於食堂的模式,店員只需要簡單擦洗下桌子就等著迎接下一波客人了。

別小看這一個動作,它不僅讓餐廳至少節省人力,還讓顧客體驗感也更好一些。

只賣3款“泡麵”,24小時營業,從這家店看餐飲新零售

小結:

歷史上沒有一個時代的土壤能夠媲美今天,如此適宜餐飲新零售的生長。

然而誘惑最多的地方也是陷阱最多的地方,以什麼餐食切入?選品是否有永續性?效率是否能匹配?一個城市容量有多大?是否只適合一二線城市?這些都值得我們所思考。

避免引爆了流行,卻迷失於常識,是我們在做餐飲新零售時應有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