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德宗修建的樂山大佛,歷史上多次“閉眼流淚”,真相如何

所謂閉眼流淚,慈悲眾生的說法完全是牽強附會,真相是“酸雨+排水”的影響。

唐朝唐德宗修建的樂山大佛,歷史上多次“閉眼流淚”,真相如何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它是一尊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是全國著名的佛教造像和旅遊景點。

這尊佛像最早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坐落位置正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水勢非常兇猛,常常發生船毀人亡的悲劇,當時的海通禪師為減少悲劇發生,便建議在此修建樂山大佛,保佑芸芸眾生安全。後經幾代人奮鬥,一直到唐德宗貞元19年(803年),歷時90年,耗費極大人力物力,方才修建完成。

據說佛像修成後,這裡再未發生過沉船事故(真實性有待商榷),很多人親眼看到樂山大佛曾多次閉眼流淚,這引發了人們猜測:難道是佛像顯靈嗎?

唐朝唐德宗修建的樂山大佛,歷史上多次“閉眼流淚”,真相如何

其實這沒什麼神秘的,讓佛像閉眼的原因是酸雨,讓佛像流淚的原因是排水。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盆地,環境封閉,近代以來由於空氣汙染,環境惡化,酸雨現象頻發,侵蝕了佛像的面部,導致佛像眼瞼變黑,多處表皮脫落,造成了佛像閉眼的視覺假象。

至於“流淚”就更簡單了,佛像在設計建造時,充分考慮到了排水因素,佛像的眼睛處實際上有隱藏的排水出口,雨水從眼睛處排出,便造成了佛像流淚的的視覺效果。一千多年下來,雨水沖刷在佛像面部留下一道道痕跡,即便天不下雨,看起來也有道道淚痕的效果。

唐朝唐德宗修建的樂山大佛,歷史上多次“閉眼流淚”,真相如何

有關部門曾對樂山大佛進行過徹底清洗,但酸雨腐蝕和雨水沖刷的痕跡是無法消除的,這就給好事者留下了編造佛像“閉眼流淚,慈悲眾生”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