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鋁罐小,內涵大

小罐茶的出現引起了茶產業的轟動,甚至有些人認為小罐茶僅僅是換了一種包裝形式,那麼小罐茶和其他茶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僅僅是包裝形式上的嗎?事情絕對不是那麼簡單,小罐茶變的不僅僅是一個包裝,它代表的是一個品牌。它的內涵是品質上的提升。

2019年5月在杭州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專門談到做強品牌的重要性。“本屆博覽會首次開設了扶貧專區,專門展示貧困地區茶葉品牌,不能讓品牌建設滯後等因素影響脫貧攻堅。”屈冬玉表示,加強貧困地區茶葉品牌建設,是品牌強農的重要內容,促進貧困地區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更加突出質量立茶、品牌強茶、文化興茶。

不僅扶貧需要品牌,啟動國內消費不需要品牌?中國茶走向世界提升身價更離不開品牌!

因此我認為:中國茶行業太需要成功的品牌經驗和信心了,而短短三年就將品牌嵌進市場認知的小罐茶,時很值得行業研究、學習、借鑑的。而目前它的品牌內涵和價值並沒有被市場充分認識!

小鋁罐本質上是一個商業常識

小罐茶的鋁罐絕不僅僅就是一種包裝材料和一個包裝設計,它背後隱藏著一個商業常識。

這個商業常識就是商品的包裝是產品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僅是一個可以任意切換的外包裝。

首先,包裝是產品和服務功能的一部分,不是隨便就確定的、或者改變的。比如泡麵的包裝,就具有實用服務功能;其次,包裝是產品品牌的一部分。比如可口可樂的瓶子,之所以是專利,就因為它不僅是容器,還是品牌形象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把可口可樂倒進啤酒瓶子照樣可以盛裝,但你去賣,一定會被認為是假的。

懂得這個商業常識,你就會發現每個行業的產品都有自己最適配的包裝。雖然包裝材料和設計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審美的變化,不斷創新、變幻,但一個成熟的產品一定會把自己的品牌與包裝牢牢焊接在一起。比如茅臺酒,為什麼有人花高價回收舊瓶子?因為它是產品和品牌的最直觀簡單的辨識物。這些年茅臺的畸形價格推高了不法之徒製售假冒偽劣茅臺的“熱情”,也間接催生了這個次生行業。

大家都知道的商業常識是,在一個成熟的行業裡,不論企業大小,其品牌與包裝是一種智慧財產權,不僅包含了設計與材料成本,更是品牌的標誌物,是消費大眾辨識品牌,便捷購買的一個重要途徑;更高點說,包裝與品牌就想企業的身份證,是企業對市場的一種承諾、一種宣示:你看到它就找到我,它就代表我品質和保證;有它作證,如果出了問題,我也會承擔責任,因為我逃得了和尚(人)逃不了廟(品牌)。

所以,大多數成熟的行業裡,骨子裡是工業化生產、規模化效益、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營銷,外在看,企業的產品與包裝、品牌都是一體的。

明白了這些,我們就容易看明白中國傳統茶行業的“低水平”到底“低”在哪裡了。營銷領域的低水平消費者最容易看到、感受到。比如商超裡的茶葉基本上都是標準化、品牌化的營銷了,但全國各地都並存著各類茶城(本質是農貿市場性質的茶葉批發市場)。經銷商體量不大,產品品質不穩定,品牌影響力很弱,或者沒有品牌。這種狀況也導致了假冒偽劣、製假售假現象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面上看,是七萬家茶企業的銷售總額趕不上一個立頓,骨子裡是我們的茶企業沒有一個大品牌能與立頓分庭抗禮!是呀,是讓人記住七萬個名字容易,還是記住一個名字容易?放在市場看,七萬個名字對消費者來說就等於沒有名字,

而小罐茶用“小罐茶”三個字,一下子就讓消費者記住了。這就是它質樸無華的高明之處。

小罐與“非小罐”還有什麼天淵之別?

除了那隻小鋁罐的包裝功能外,小罐茶將小罐的標準化、高品質化、獨特識別性內涵,發揮到淋漓盡致。

1、從農產品到消費品,“標準”是品牌不二法門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也是小罐茶精心選定的八個經典品類之一。黃山毛峰茶核心產區在其發源地徽州區富溪鄉,這裡的茶農大多世代種茶、做茶。但在延續千百年的小農自然經濟模式下,茶葉只能當做農產品售賣,附加值低,茶農缺少積極性去採製高等級嫩芽,也無心對黃山毛峰做專門的品質等級劃分,長此以往,市場也缺乏普遍公認的等級標準。在淘寶早期,馬雲是拒絕茶葉進入的,因為它被列入“非標產品”。歷史地看,中國茶的農產品特性,由來已久,根深蒂固。橫向來看,世界範圍內都認可中國有好茶,但中國茶在國際市場的形象和價位永遠是低端初級產品。

從歷時四年的茶區調研中,小罐茶痛切發現中國茶的痛點和軟肋:農產品思維和形態,導致茶葉永遠是葉而不是產品,即使有加工,但由於沒有標準,各種附加值都無從實現。因此小罐茶做黃山毛峰,從一開始就把做標準化產品作為統領性目標,把標準看做是企業的命門。

2、小罐茶的“品質品牌”理念與經驗

小罐茶品牌的形成,絕不僅僅是這三個字的廣告和包裝設計。它的品質構成了品牌的基底,與小罐茶品牌創始人杜國楹的“產品主義”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小罐茶公司副總裁徐海玉介紹,小罐茶的每一罐春茶都堅守核心原產地,在嚴格規範品種、嫩度、採摘時間的標準下人工採摘而成。記者到達黃山時,茶樹的第一撥嫩芽正好剛剛生髮出來,這是一棵茶樹最精華的部分。小罐茶黃山毛峰,只取發源地徽州區富溪鄉山地叢栽茶園明前第一撥初展芽葉為原料。記者細心地數了數,這樣的嫩芽一叢茶樹僅有十幾顆,每顆芽頭都需採茶工一顆顆去找、去採,耗時、費力自不待言。

從鮮葉到成品茶,一杯好茶的煉成要經歷漫長的過程,而小罐茶在每一個環節都設定了嚴格的標準要求。比如,為確保茶葉的安全性,破解農殘對中國茶葉的困擾,小罐茶採取了嚴酷的零容忍來控制農殘:一是提高檢測標準,用高於國家標準的理化指標,把自己的產品放在顯微鏡下,明察秋毫;二是圍追堵截。在茶園端、加工端、精製端設立三道鐵閘。小罐茶的茶葉樣品必須先後透過三次農殘檢測,才准許出廠。

小罐茶還獨創了6道精選挑茶工序。一般企業設計鮮葉挑選、機器分級、機器除雜和人工初揀4道流程。但小罐茶除4道常規流程外,又不惜工本增加了兩道人工精揀,確保把所有可能會影響品質和口感的雜質全部“扼殺”在出廠前。這種近乎“痴狂”的品質“潔癖”到了什麼程度?記者看到,工人每天從一堆茶葉中挑出了幾根黃葉、老梗,都要逐一記錄資料。因為這是小罐茶判定原料品質的重要依據。

在小罐茶的全自動罐裝生產線,記者全程瞭解到小罐茶的出品過程:從合格的茶葉裝上生產線開始,標準化稱重、標準化裝罐、標準化覆膜、標準化封裝……數十道工序後,呈現在眼前的才是包裝完畢的盒裝小罐茶。

小罐茶每一個流程都有嚴格的標準。這種奠基在標準化基礎上的消費品思維移植到中國茶行業,實質上是在推動行業從小農經濟走向現代化,透過標準化、工業化實現產業千百年來企盼的轉型。

3、從“品類”到“品牌”的長征

植根於農業思維、地域為上的中國茶產業“有品類,無品牌”由來已久。品牌茶企的發育生成、成長塑造為什麼這麼難?究其原因,在於品牌的樹立背後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和足夠的堅守。一個品牌只有持續不斷提供高標準的產品,才能持續獲得消費者信任。企業有了品牌,就是給了消費者一個品質承諾,也是給自己一個堅守的責任。

小罐茶建立了品質的高標準,並非一勞永逸解決了品質問題。相反,它拉開了品質追求的漫漫征途。因為維持住它的標準,並非易事。

以我在黃山看到的採摘為例,富溪鄉是多山地區,零散分佈的茶園對看客來說可能是種風景,對茶農來說卻是艱辛的體力勞動。採茶工吳阿姨告訴記者,為了採到清明節前最好的嫩芽,她經常需要凌晨五點鐘打著手電筒出發,爬一個多小時的山,去發現最好的毛峰。一天下來,吳阿姨能採到的符合小罐茶標準的原料不過二兩左右。

如此費心採摘下來的茶葉,不過是最初的原料。從原料到幹茶,還需要炒茶、烘茶、除雜等多道工序。重重工序後,二兩嫩芽可能只剩下了20g幹茶。小罐茶的每一罐茶裡,都包含著從20餘叢茶樹採摘下來的約200顆嫩芽。謝四十大師甚至表示,“以小罐茶對原料、工藝標準的嚴苛要求,背後其實意味的是高昂的成本,小罐茶本該定更高的價,現在是賣便宜了。”

4、從“行為規範”到“內心化育”。

一個品牌,意味著背後必須有穩定優良的品質,意味著對消費者的質量承諾,意味著對企業而言是生命的信譽。事實上,一旦決心做品牌,小罐茶就不得不持續提供穩定而優質的茶品,不得不深耕行業。

因為任何一款小罐茶的茶品,都代表著小罐茶的整體品牌形象,倒逼著小罐茶追求每一罐茶葉的高品質。而任何一罐茶背後都是有無數個環節的血肉之人在製造、操作、監控。因此品牌的建設,如果達不到員工行為規範、進而形成內心觀念與情感的化育,都不能算是最終的達成。

在黃山小罐茶的生產車間裡,記者看到:穿著白衣、戴著白帽和白色口罩的80多位挑茶工,正在埋頭挑茶。她們挑完後,還有人負責篩查和複檢。這是傳統茶企從來沒有過的景象,而小罐茶獨創了“挑茶工”這一工種,以巨大的人力成本,來保證茶葉的潔淨度。

“挑茶工作真地很累,眼睛需要高度專注,手上也要快。我是茶學專業畢業的,也瞭解很多其他茶企,負責任地說,小罐茶是我見過最乾淨的。”小罐茶生產中心的一位小王同學說。他的臉上掩飾不住對小罐茶的自豪。

在小罐茶最年輕的員工、00後挑茶工朱瑩看來,小罐茶對品質的要求,對年輕的自己是深刻的教育課。“在這裡一年學到的,方方面面,受益非常大。”19歲的朱瑩是個開朗活潑的姑娘,愛笑,語速快。她的飛揚跳脫,與小罐茶追求的穩定嚴苛,表面看來是截然相反的兩面。但在朱瑩看來,小罐茶對品質的追求如此之高,每一個細節上都要精益求精,這對自己的踏實成長極有幫助。

採訪期間記者瞭解到,目前國內茶企普遍追求搶先生產春茶,以求搶佔市場。但小罐茶的春茶上市時間卻比一般企業要晚。因為它每一罐上市的茶葉,都需要複雜而嚴格的監測和審評程式。嚴格的工序保證了小罐茶的優良品質。很多時候消費者可能未必看得出差別、品得出差異,但小罐茶這種寧願犧牲銷售也要保證品質,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依然堅守品質追求的企業基因,不僅夯實了小罐茶的品質基礎,更為小罐茶熔鑄了品質堅定、行穩致遠的志向。

“多泡裝”怎樣豐富、升級小罐茶?

2019五月下旬,小罐茶在安徽合肥宣佈了新品“多泡裝”即將上市的訊息。

作為小罐茶創造市場奇蹟的金罐系列之後的第二個重要產品系列,多泡裝覆蓋龍井、滇紅、大紅袍、普洱茶、鐵觀音、茉莉花茶6個品種。

“多泡裝”與小罐茶此前的金罐產品有哪些不同?它將如何豐富小罐茶的品牌陣容與內涵?

首先,小罐茶金罐定位於高階人群不同,多泡裝更多的是針對數量龐大的茶葉自飲人群而研發的產品,他們也是目前中國茶葉消費市場的主力人群;

第二,消費場景和目標方式也不同。金罐側重於待客,而多泡裝是基於主流喝茶人群自飲,用“一罐多泡”“大容量”“使用自由度大”來滿足他們的消費習慣;

第三是價格上,多泡裝可以滿足中端消費人群和年輕群體消費能力。與金罐每罐4克、定價50元相比,多泡裝每罐容量40克—50克(大紅袍為40克),統一價格為150元。

多泡裝價格進入了中檔區間,意味著成本也要降低,那麼品質如何保證呢?

徐海玉說,小罐茶多泡裝價格差異主要體現在原料等級有所區別,但品控流程與金罐是一致的。製茶大師從原料到工藝再到審評、品控,對多泡裝做全流程、高要求的品質把控;在小罐茶統一的品控管理標準下,多泡裝也要經過從鮮葉、毛茶到成品茶的3次農殘檢測,歷經6道精選。在確保高品質這一點上,小罐茶與多泡裝高度一致。

從“小罐茶”到“多泡裝”的初心

小罐茶市場中心總經理梅江說:小罐茶推出多泡裝是回到初心,我們的初心就是讓更多的人簡單、方便地喝到好茶。

小罐茶從創立開始就制定了多元化產品戰略佈局,從未停止新產品研發的腳步,多泡裝就是其中之一。徐海玉表示,從立項到上市歷時約兩年時間的“多泡裝”,在小罐茶發展歷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小罐茶選擇先從高階破局,最早推出了金罐系列產品。從高階市場切入,便於把最好的資源整合起來,快速形成有價值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現在推出多泡裝系列,只是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推出的產品有時間上的先後而已。

梅江認為:以多泡裝為標誌的2。0時代,才是小罐茶價值真正釋放的開始。多泡裝對大眾主流市場消費必然帶來更多影響,進而也會推動行業其他品牌開始去思考、創新。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說,目前的中國茶行業普遍存在著第一產業低品質、低利潤,第二產業低端化運營、無品牌運營,第三產業無底線、暴利銷售等問題。小罐茶是茶行業第一個建立起標準化的茶企,它把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全部進行了高度融合。現在,小罐茶多泡裝透過全產業鏈的標準化、工業化的模式,能夠讓這些亂象基本上得以解決;而多泡裝可以讓更多的消費人群去體驗它,形成一個細分的消費者群體,形成一個多場景、多功能、多消費層次、多需求的市場。

據瞭解,多泡裝的“承上啟下”還體現在未來計劃覆蓋更多品種,小罐茶還會在合適的時機面對更加年輕消費群體推出新產品。

梅江說,多泡裝入市之後,茶行業主流市場的創新、變革即將真正開始。這是特別有價值的事情,特別正能量的事情。

小罐茶憑藉高品質的產品打開了市場,今天的小罐茶已經進入到了發展壯大階段,今後小罐茶將推出更多的產品,以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做現代化中國茶,小罐茶的改革發展之路才剛剛開啟。

小罐茶鋁罐小,內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