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魯迅先生的翻譯標準

魯迅先生的直譯也叫硬譯,魯迅自收藏外國小說以來,一直堅持嚴格直譯的方法。他說,“硬譯”是“逐句,甚至逐字”,即儘可能接近原文、儘可能對等的直譯。一般來說,魯迅並不提倡意譯。他認為,如果重視意譯,輸入的內容可能會變形,無助於進一步豐富中文的表達能力。在對漢語發展方向的探索上,魯迅的翻譯強調“直譯”和“硬譯”,強調對西語的吸收。他的翻譯語言帶有明顯的西方語言特徵,讓人看到了漢語靈活性的極限。

淺談魯迅先生的翻譯標準

魯迅提倡直譯,意在借鑑外國思想,透過翻譯改造我們的語言。他廣泛利用西方語言資源,強調漢語本身的歷史傳承。為了更好地將西方先進文化引進中國,魯迅採用“硬譯”作為翻譯方法,忠於原著,被魯迅視為接近原著文學作品的基本方式。魯迅一直主張“翻譯”的方式要廣,選材不要太嚴格,批評要謹慎。魯迅為了使自己的作品簡潔而富有文學性,在“硬譯”的基礎上提出了“易解”和“丰姿”的概念,完善了他的翻譯理論體系。

淺談魯迅先生的翻譯標準

“寧信而不順”是魯迅提出的另一個翻譯命題。多年來,中國翻譯學者多從翻譯的角度對其進行研究,結論大多是否定的。“寧信而不順”不是翻譯技巧或翻譯標準,也不是“過度糾正”或“意氣用事”,而是一種理性的文化命題。這是魯迅對中國新文化建設的呼聲,是魯迅文化觀的體現,與他的“拿來主義”思想是一致的。這一說法讓翻譯界的許多學者感到驚訝,也受到了許多人的批評。但是“寧信而不順”不僅沒有削弱魯迅的“文化巨人”形象,反而讓其更加高大上。

淺談魯迅先生的翻譯標準

魯迅對翻譯的追求是有目共睹的,他說:“中國原有的語法是不夠的”。中國人不僅要輸入外語生詞,還要輸入新的語法。透過翻譯,漢語可以“裝進異樣的句法”,“後來便可以據為己有”。帶著這個目的,魯迅煞費苦心地提倡逐字逐句的直譯。在翻譯標準上,魯迅認為應該遵循“通順”和“忠誠”的原則。魯迅提倡“硬譯”、“直譯”和“寧信而不順”,以忠實於原著,將“新的表達方式”輸入中文。

淺談魯迅先生的翻譯標準

時至今日,魯迅提出的“寧信而不順”的主張,至今仍有不少人不解,他們認為,這會在一些單詞和句子中造成“麻煩”,容易使讀者在理解上產生很多困難。總之,這與魯迅的翻譯思想背道而馳。魯迅在他的文學藝術和批評彙編的譯者後記中謙虛地說,他之所以稱他的翻譯為“硬譯”,是一種“自我謙虛”的宣告,只是“直譯”的一種替代。眾所周知,《死魂靈》代表著魯迅翻譯方面的最佳成就,《死魂靈》是按照“直譯”的方法翻譯的。其譯文準確地表達了原文所描述的“韻味”,使人們領略了外國文學的“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