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質究竟是什麼

宇宙,對我們人類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可謂熟悉,是因為我們接觸宇宙的認知和探索已有數百年之久,而我們,更是從小就接受著關於宇宙太空的科普教育,所以,宇宙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什麼陌生的名詞,一講到宇宙,幾乎小孩子都知道就是他們頭頂上的天空。然而,我們所目視的天空只是地球上方的一片小太空領域。它對於真正的宇宙而言,可以說連太平洋裡的一個水分子都不如!那麼,宇宙具體有多大?是什麼形狀?本質是什麼

首先,我們一步步從認知的空間出發去瞭解。我們的地球,一個直徑約12600多公里的星球,太陽系9大行星中大小排名第五的行星,距離太陽距離約1。5億公里。也許有人會說:哇,好遠,走路要走好幾百輩子!那就貽笑大方了!這點距離當我們繼續往下了解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它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宇宙的距離不是靠走的,也不是飛機火箭可以衡量。那麼,這種距離用什麼來衡量最合適呢?

宇宙本質究竟是什麼

天文單位,是比較通用的宇宙距離衡量單位,1個天文單位就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即約1。5億公里。但是,用它計算宇宙距離資料還是顯得比較繁瑣!於是,天文學家就用光年來計算。要知道,目前人類認知的最高宇宙速度就是光速,物理學家把光速定義為299792458米/秒,約30萬千米/秒,目前人類認識範圍內,任何物質運動速度都無法超越光速,當然,未知區域外(如連光都無法逃離的黑洞內部)的物質運動速度就不得而知。光年,故名思義,就是以光的速度跑一年的距離,即約9。46萬億公里。而我們地球所處的太陽系,雖然目前邊界依舊無法確定,但以十大行星距日最遠天體冥王星來計算,其大小直徑約90億公里!約0。0001光年!

繼續拓寬我們的視野,會發現我們太陽系外,還有數以萬計個類似我們太陽系的天體系,跟我們太陽系一起,圍繞著一個巨大的中心旋轉。(目前按照天文學家們的分析,是一個質量約400多萬倍太陽質量的超級黑洞)形成一個超級巨大的旋渦星系,人類命名為——銀河系

銀河系大小直徑約190萬萬億公里,這個距離以光速從銀河系一端橫穿到另一端,也要跑20萬年,這是何等的龐大,如果換作目前人類最快的載人宇宙飛船11-12km/秒的速度來計算要飛約54萬萬年,也就是約54億年!

宇宙本質究竟是什麼

然而,如此龐大的銀河系,放置於宇宙空間,卻如同滄海一粟,渺小得可憐。

目前人類技術探測到的宇宙半徑約500億光年,而這個空間內已經發現數千億個與銀河系同級別的星系體,還有無數的星雲,它們有的比銀河系小,但也有許多比銀河要大,甚至大幾萬倍幾十萬倍。星系之間的距離也都平均約幾十萬光年到幾百萬光年!然而這個宇宙區域依舊不是宇宙全部的面貌,迄今為止,宇宙的邊沿依舊未被發現。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假說提出星系的紅移量與星系間的距離成正比的哈勃定律,並推匯出星系都在互相遠離的宇宙膨脹說。宇宙目前依舊在不斷膨脹,但究竟是真的在膨脹,又或者這是所有宇宙星系做無規則運動在這一時期內(相對人類時間也許會是幾億年甚至十幾億年)的某個宇宙空間內的星系群偶然出現運動趨向,恰巧類似於互相拉開距離的膨脹現象,而並非真的在膨脹也是有可能的,畢竟目前我們觀察的區域只是宇宙一角,膨脹說也只是推論。但是,不管宇宙是不是正在膨脹,至少它目前浩瀚得我們無法觸及。所以,宇宙究竟有多大,目前沒有人能知曉,也許是一千億光年,也許是幾千億光年,甚至更浩瀚。

宇宙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們知道,人類目前所認知的一切物質,都有其形態,小如細胞核,大如星雲,都有其形狀和形態。再比如我們的地球,是一個接近圓形的球體行星(並非規則圓),太陽系,平時我們看到的是以太陽為中心,九大行星圍繞太陽在一個平面做圓周運動的模型圖,但實際的太陽系形狀,是繞著銀河系中心做圓周運動的,所以太陽系內每一個天體運動軌跡都是螺旋狀隨著太陽圓周方向運動,且並非在同一個平面上,所以太陽系的所有天體軌跡組合起來就是一個螺旋管狀!又比如大如幾十萬光年的銀河星系、仙女座星系等,是一個四條或者多條觸臂一樣的漩渦狀。因此,按照這個規則推演下去,宇宙也是一種物質集合體,是無數宇宙天體的集合體,是集合體,就應該有一個形態,就好像放大版的銀河系,包含了幾千萬個恆星天體系一樣。照這個說法,宇宙之外極有可能存在其他同量級的宇宙體,即外宇宙。再反過來試想一下,一個空間包含下無限的宇宙天體,怎麼也沒有盡頭,那是一個多可怕而又充滿神秘、詭異事,因為那個程度的空間,可以用“虛”來代表了,它已經大到不存在邊際,也就相當於概念化了。

既然宇宙如此之大、那麼是否存在形狀?如果有,又會是什麼樣子?

宇宙本質究竟是什麼

由於目前很多宇宙現象和結論都是推理出來的,很多都只是個可能性。如果根據宇宙大爆炸觀點,宇宙從一個超高密度超高溫度的能量點開始爆炸,源點以遠超光速將物質及能量向四周空間推出,從爆炸開始到一段時間內,由於爆炸能量點所處的空間是虛空,不存在阻力,向四周擴散的物質收到爆炸初始的超高推力向外擴張的衝擊波基本一致,形成初始宇宙狀態。那時候的宇宙形態應該是圓形,拋向虛空的物質就是現在各個天體形成之前的最初物質形態:塵埃和氣體形態。但是到了爆炸中後期,隨著爆炸能量的不斷衰減,物質的運動速度開始減弱,再加上空間內的溫度不斷下降且出現宇宙空間冷熱不均等現象,區域性溫度驟降的空間出現巨大能量漩渦流,在能量漩渦流附近物質隨著漩渦流引力的作用下以極快的速度向中心聚集併發生激烈碰撞,隨著中心聚集的物質質量和體積不斷增大,越往中心靠攏,碰撞就越激烈,引力越大,溫度越高,導致了核聚變的發生,形成早期星系中心最龐大的初級恆星,初級恆星支撐不住中心引力的作用,進一步向中心收縮坍塌,形成黑洞。距離這股能量漩渦稍遠的物質則由於本身的速度再加上向心力的作用,最終被俘虜,繞著中心做圓周運動。在中心以外的所有物質、塵埃,也不斷的發生相互碰撞,凝聚,形成恆星、行星這類大小天體,大天體引力作用俘虜附近小天體形成小的星系群(如太陽系)!在這個衰減核不斷撞擊過程中,從最初的宇宙爆炸源點擴散出來的物質向宇宙空間各個方向的阻力就不盡相同,擴散的速度也開始變得不盡相同,導致爆炸中後期的宇宙形態由原來的爆炸初始的圓形變成不規則的形態。就像我們看到一顆原子彈在空間爆炸一樣,開始的時候是個圓形能量衝擊波推著一個球形硝煙向四周擴散。到後面由於各方面阻力不一樣而變成毫無規則的形狀。

還有一些科學家的觀點是:宇宙就是一個巨獸,每一個星系就是巨獸體內的細胞,而無數的星球則是組成細胞的單元。按照這個說法,那宇宙就是一個生物形態,星系不斷拉遠距離則是巨獸在不斷長大。至於長什麼樣那就不得而知,也許像個人,也許像大象,也許什麼都不像,不管它像什麼,總不是遙遙無邊就是了。但這個觀點信服力遠不如爆炸觀點讓人信服!既然是巨獸,那麼它的體內積沒有骨骼又沒有神經系統,只是無數的星系和星系之間毫無接觸的空間,那它是什麼形式存在的?如此大的巨獸靠什麼成長的?

宇宙本質究竟是什麼

那麼宇宙究竟是什麼?前面說到的巨獸論,默認了宇宙是存在邊際的,因為沒有一個獸是沒有外表的,否則就不能算是巨獸。既然宇宙是巨獸,那它就應該是一個能量體,不管是生命能量體還是其他形式的能量體。

而爆炸論則有兩種解說:一種是認為宇宙從無到有不斷擴張,那這個觀點就是說明宇宙是有邊際的物質空間。是從一個點不斷的往外擴張的空間形態,只不過人類文明相對宇宙誕生出現太晚,邊際的天體已經擴散太遙遠,目前技術無法探索。

另一個解說就是宇宙本是沒有維度和時間虛空,當中除了孕育這無數爆炸的宇宙本源能量點外,沒有任何物質存在,而我們目前的宇宙區域只是其中一個本源能量點爆炸後形成的天體空間在宇宙中不斷藉助爆炸推力向外擴張而形成的一個天體物質空間而已。只是天體沒有運動到宇宙的更遠處,我們無法觸及那裡的宇宙區域。畢竟,我們觀察宇宙就是利用天文望遠鏡根據天體的光譜來判定的!當爆炸開始到現在的幾十億年裡,物質(星系或者天體)擴散距離沒有滲透到宇宙幾千億光年外的區域,我們也就沒有那些區域的參考點。無法證實那些區域的存在。再或者,宇宙內在我們沒有觸及的區域,也有可能發生一模一樣的其他本源性的初級大爆炸,那裡某個區域也形成了一個幾千億光年大小的天體空間,只不過我們目前無法捕捉到那邊的天體空間。那樣的話宇宙本就是一個混沌虛空,!其中包含著很多個大小直徑幾千億光年甚至幾萬億光年的天體空間都是後期爆炸產生,各個天體空間之間又相隔的宇宙距離也許就有幾千億光年。我們無法觸及而已。

當然,目前我們人類的科技歲讓發展迅速,但畢竟發展時間相對短,人類文明還沒開發到近一個高度,很多探究都是侷限的。只有在未來,人類文明到達更高的高度,才會挖掘出更多的未知區域,也許在那時,很多目前我們堅持的真理性的事物和規律,定理都會被修改完善或者徹底顛覆。到那時,我們人類關於宇宙的認知便會向前邁進一大步,就更接近宇宙的本質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