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源頭:妙解《道德經》連載(5)

第二章 第一節 從無到有的宇宙誕生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 (摘自《淮南子·原道訓》)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的總稱。宇宙是物質和意識共存的世界,它處於不斷地運動和發展中。即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

一、宇宙的起源

【宇宙洪荒】

藝術的源頭:妙解《道德經》連載(5)

意識之前:

意識之前是什麼?我們說是宇宙洪荒,沒有天地,沒有萬物,沒有人類,一切皆為混沌狀態,似乎有什麼,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這些都是人類憑著一些有限的歷史遺蹟和科學技術推斷出了意識之前的宇宙景象。沒有哈勃望遠鏡的人類憑藉自身的想象描述著宇宙,有了哈勃望遠鏡以後人類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宇宙,卻是在不斷地印證著遠古人類的想象。這樣的過程彷彿一種“意識流”,不斷地用意識印證意識,假設存在,再接著印證存在,印證被推翻,又繼續接著假設存在。意識之前是什麼呢?沒有定義,沒有描述,沒有意識,

沒有物質,什麼都沒有,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無”,但宇宙又是存在的,因為我們是用已有的意識去定義“無”,所以“無”這種狀態在我們腦海裡是存在的,一種被印證的想象,被看見的想象。但是我們用常識能夠發現,眼睛是被大腦指揮的,想象的載體是大腦,

那究竟是看的遠還是想的遠呢?有人說看的遠,有人說想的遠,這個命題好像沒有答案,但“沒有答案”也是一種答案,“無”的狀態也是一種存在,只是它以想象的形式存在於人類的大腦中,我們每個人腦海裡都有一個對“無”的狀態的想象,只是每個人對於“無”的想象又完全不一樣。儘管我們能夠用天文儀器看見宇宙的全景,但事實上,這個全景並非人們腦海裡統一的意識,因為人們想到的宇宙是各種各樣的,宇宙的定義在想象的空間裡彷彿失去了效用。“名”與“實”誰先誰後呢?事實上這並不重要,就好像意識也是人類給予的定義,沒有意識也是一種意識,當我們都沒有意識的時候,這個宇宙就會出現另一種景象。

意識之前並不是用“有”還是“無”來定義,因為意識之前不需要定義,不管是什麼樣子,都無法定義,正如嬰兒在媽媽的肚子裡還未成形,即使用B超也無法看出它究竟是男是女,未成形,不可辨識,不可辨識就不可定義,不可定義就只能靠想象。因為想象而被定義,因為定義而被印證,因為迴圈的被印證而產生了歷史,於是,越想象越迷惑,越印證越片面,依然處於混沌的狀態,不可辨識,不可定義。

藝術的源頭:妙解《道德經》連載(5)

意識之始:

意識並不是人類所特有的,動物的腦海裡也有,意識的初始也並不是人類的意識。只是人類將這一切都定義了,人類擁有對萬物定義的權利,這就是語言的作用。初始的意識產生了“欲”,這種“欲”卻是以“無慾”的形式存在,“無慾”也是欲,是被人類所定義的自然之慾,但是,人類誕生以後就變成了“有欲”,也就是人為之慾。老子說:“萬物並作”,因為人有了意識的同時,就一定會伴隨著相應的動作,這幾乎是同時進行的,不做點什麼就不能證明意識的存在。所以,意識的開始即為想象的開始,正如人類做夢一樣,在夢境中,在“萬物並作”的過程中,總有各種荒誕的言論和行為,始終攪擾著人類的意識流。直到人類放棄做夢的權利,放棄意識的進行,於是意識就結束了。

人類的死亡是以腦死亡作為標誌,植物人的挽救過程也是挽救大腦意識的過程。只要有意識,人們就認為他還活著。但是,意識並不能決定物質,我們在想象中行動,在行動中想象,看似矛盾,但同時存在,“並作”也是這樣的一個同步的過程。“生”意味著在行動中想象,“死”意味著在想象中行動。當我們想念自己去世的親人的時候,總覺得他們好像在自己的夢境中做著什麼事情,並沒有離我們遠去。甚至會出現相互“感應”的現象。所以人們總說“生死一念之間”,這並不是主觀的描述,反而很客觀,確實是一念之間,意識與客觀世界的相互轉化過程就發生在瞬間。

藝術的源頭:妙解《道德經》連載(5)

宇宙洪荒:

洪荒的宇宙中有的是無邊的想象,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聽得到的,聽不到的,能感知的,感知不了的,創造出來的,非創造出來的。一切的一切都可能出現,只要我們有做夢的習慣,有想象的能力,宇宙永遠都是洪荒而生,洪荒而滅。“荒”就好像一種無序的運動,沒有規則但有邊界,不會從人類的意識裡逃脫出來,《彖傳》是這樣形容艮卦:“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形容的就是上述的狀態。

遠古的人們能想成什麼樣子,留給後人的考證就是什麼樣子,但這些樣子基本上是從地球既有的萬物的規律中總結出來的,然而規律又是從哪裡來的,也是比遠古還要遠古的人類總結出來的,所以,“洪”的狀態就好像是既有的起點,就是人們一開始的想象,但這種想象又不斷的被推翻,正如潮汐一樣,後浪推著前浪,卻總是如洪水的樣子。既然是洪水,那水分子最主要的成份就是氫元素和氧元素,也就是說宇宙洪荒是在氫元素和氧元素誕生之後才有的狀態。

那宇宙洪荒很可能就是“意識流”的始作俑者。當然,這些都是推理和假設。如果什麼都不去想,宇宙洪荒也影響不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那麼,老子所說的“無”和“有”,正如宇宙洪荒四個字,“無”就是無限宇宙的可能性,“有”就是無意識的洪荒混沌,“無”“有”形成了眾妙之門,想象中有的,未來也會有,想象中沒有的,也許之前曾經有,無論“有”還是“無”,都會隨意識流的湮滅而湮滅。窮究下去,依然如此。

(持續更新中……)

藝術的源頭:妙解《道德經》連載(1)

藝術的源頭:《妙解道德經》連載(2)

藝術的源頭:妙解《道德經》連載(3)

藝術的源頭:妙解《道德經》連載(4)

《道德經》八十一邏輯方陣圖解,眾妙之門的新思考,提供特別思路

聖人出世與神秘數字“8”,神話和預言哪個更讓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