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圍困永安城,城中軍心不穩,洪秀全不得不封楊秀清等人為王

【太平天國系列439,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1850年洪秀全發出團營集結令,經過半年的等待,金田村一共彙集了近萬人。次年初,洪秀全藉著自己過生日的機會,宣佈正式起義,與清政府勢不兩立。金田村太小,不適合太平軍進一步發展壯大,於是太平軍開始往旁邊大一點的地方去爭奪地盤,他們拿下的第一個比金田村大的地方就是武宣東鄉。洪秀全迫不及待的先坐穩了太平天國的第一把交椅,自己定下了地位和皇帝等同的稱號,那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天王”。而對那些為太平天國起義出力眾多的楊秀清、馮雲山等人並沒有封王,直到太平軍攻佔永安州後,洪秀全才封了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四人為軍師,同時給了他們九千歲、八千歲、七千歲、六千歲,這個時候還沒有石達開什麼事,同樣也沒封任何人為王。

清軍圍困永安城,城中軍心不穩,洪秀全不得不封楊秀清等人為王

在洪秀全眼中,自己是天王,如果再封其他人為王無疑是給自己增加約束力,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同時,洪秀全認為,封其他人為王,是效仿清妖,不符合太平天國自己的遊戲規則。他封楊秀清等人為千歲,實際上他認為自己其實是賦予了楊秀清等人王爺的尊嚴,而實際上,稱王對洪秀全的誘惑很大,對楊秀清等人的誘惑也很大,他們自然不會滿足於“軍師”和“千歲”,要封王才覺得對得起自己對太平天國的付出。太平軍到達永安之後,其實面臨的環境非常的殘酷,城外的清軍一直虎視眈眈,洪秀全必須要依靠在太平軍中同樣有巨大影響力、號召力和權力的楊秀清的等人,故而,在封這些人為軍師和千歲之後,洪秀全不得不考慮自己當初不願意封王的初衷到底正不正確。當時的現狀之下,洪秀全必須依靠楊秀清等人才能支撐整個大局,所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之後,洪秀全還是給了楊秀清等幾人王的封號,“此前左輔、右弼、前導、後護各軍師,朕命為王爺,姑從凡間歪例,據真道諭有些冒犯天父,天父才是爺”,所以太平天國的王爵都是某王,不稱王爺。

清軍圍困永安城,城中軍心不穩,洪秀全不得不封楊秀清等人為王

都把楊秀清等人封為什麼王爵了呢?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頒佈詔令:九千歲東王楊秀清,八千歲西王蕭朝貴,七千歲南王馮雲山,六千歲北王韋昌輝,五千歲翼王石達開,“以上所封各王,俱受東王節制”。洪秀全的讓步和將楊秀清等人封王,短期時間來看是積極的,極大地鼓舞了太平天國高層們的鬥志,而卻為後來的天京事變埋下了伏筆。楊秀清是這次封王的最大受益者,他有節制其他諸王的權力,是洪秀全之下駕馭整個太平天國的人,同時楊秀清的宗教地位極高,可以代替天父表達意圖,這儼然就是駕馭在洪秀全之上。表面上,楊秀清和洪秀全是臣與君的關係,然而,一旦天父下凡,洪秀全就只能老老實實叫楊秀清一聲爸爸。

清軍圍困永安城,城中軍心不穩,洪秀全不得不封楊秀清等人為王

原本洪秀全是想效仿周禮,諸侯不稱王,現在不僅僅加封他們幾人為王,更是允許他們開府設立自己的軍政機構,這無異於在太平天國同時存在幾個自成一系的小朝廷,大大消弱了洪秀全的權力,很容易造成派系的爭鬥,後來1856年派系爭鬥達到頂端,天京事變爆發,太平天國由盛轉衰。參考資料:牟世安,《太平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