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高分到底是靠天賦,還是靠努力?

明珠絮語-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聯絡:mingzhu786(轉載)hbliuchanghai(商務)

mingzhudz(讀者)

考高分到底是靠天賦,還是靠努力?

原創首發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轉載請聯絡授權

01

高中時,數學老師講過一則軼事。

我們學校奧賽生的前兩名,我們就叫他們A君和B君吧,某次模擬考試,規定時間是兩個小時。

結果,他倆提前一個小時就交了卷,出了考場,老師聽到他們在樓道聊天。

A君說:“這卷子太簡單了,我每道題都儘可能用兩種方法來做,還剩下這麼長的時間。”

B君說:“我和你不一樣,我先是正著做一遍,然後反著做一遍,反正這個難度真的沒什麼。”

……

當然,最後的結果是,他們兩個人都考了滿分。

02

不知道上面的“軼事”有沒有演繹的成分,但是筆者確實親眼看到過他們的做題速度。

那時候我們每次考試的考場,都是按照上一次考試名次安排,我偶爾發揮好了,也能夠進入第一考場。

有兩次,我有幸能夠和其中一位主人公相鄰,出於對大神的崇拜,就特意觀察了他的做題情況。

考試鈴聲剛一響起,他便不假思索地把十二個選擇題答案全都寫上了——沒錯,這是他在髮捲之後、尚未開考前的五分鐘內,在心中已經做完。

開考後,當我還在連滾帶爬做那些選擇填空題時,聽到旁邊的他不斷在翻頁。

等我翻過第一頁時,人家已經在給全卷做收尾工作了。

此時,考試時間僅僅過了四十五分鐘!

毫不誇張地說,他做卷子的速度和筆者抄答案的速度一樣快,就像是把大腦中成形的答案謄寫到答題卡上一樣。

最終的結果當然不用多說,人家是妥妥的滿分,考大學——不,是參加奧賽,穩穩的省一,然後獲得國獎,穩穩地保了清華。

還記得老師和我們說過,奧賽班的同學們如果學高考,都會比你們學得更好,他們只是選擇了不同的賽道而已。

人家就算不保送,也能考上。

這是真的,就算在奧賽集訓最繁忙的時候,奧賽班根本沒有學習高考科目,那些奧賽班的牛人仍然能夠考到年級前幾名。

這個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天分的作用。

考高分到底是靠天賦,還是靠努力?

03

有人把學生分為四類:學神、學霸、學渣、學弱。

輕輕鬆鬆就能拿高分,那是學神;刻苦努力拿了高分,那是學霸;不努力拿了低分,那是學渣;刻苦努力了還拿了低分,那叫學弱,不適合學習這條路。

考高分到底是靠天賦,還是靠努力?

不知道這麼劃分是不是科學,但以個人求學的歷程來判斷,還真有那麼點兒意思。

在現實中,確實存在你看不到他多麼努力而成績卻總是遙遙領先的同學,你竭盡全力都趕不上人家。

有一則學神調侃學霸的笑話說:

學霸考了98分,學神考了100分,於是學霸對學神說:“看,我才和你差兩分,快追上你了。”

學神回答:“你考98分,是因為你的能力最高能到98分,而我考100分,是因為滿分只有100分。”

就算到了大學裡,這樣的情形也依然存在。

經常“出圈”的例子,是清華大學的本科特等獎學金答辯。

候選者們不但各科都幾近滿分,而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謂是“六邊形戰士”。

而當我們翻看他們的成績,有些需要的不僅僅是努力。許多人本科期間便發表刊載在業界頂級期刊上的論文,這不僅讓同齡人大吃一驚,更是大部分博士生,甚至高校教師都難以企及的成績。

當教授們給予某個學生“這樣的孩子是十幾年出一個”的評價時,很難說不是個人天賦的造就。

04

這麼說,是不是我們普通人就沒有活路了?

當然不是。

其實所謂的“學神”和“學弱”在生活中都是極少數,大多數都在中間段——努力則成為學霸,不努力則成為學渣。

比如筆者

讀高中時,雖然成績在班裡一直是中游,但覺得自己踮踮腳就可以夠到排名靠前的一些同學,覺得他們也會有失誤、會有偏科、會有頭疼的事,而絕不是完美無缺。

於是,自己便有努力的希望,便有前進的動力。

至於那些趨近完美的“大神”們,基本都走的保送的路子,和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並不是一種“阿Q精神”,而是承認差距的積極的態度。

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也不會和最有天賦的人有直接的競爭。

所以,不必因為自己比不過天才而自怨自艾,選擇能貼近的目標就好。

前幾年有句流行的雞湯語錄:“大多數人努力的程度,還沒有輪到拼天賦的時候。”

其實不然,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拼天賦,只是每個人的周圍,大家天賦程度都相差不多,所以才會聚集到了一起。

此時,努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只要你付出的努力夠多,就可以在同層次的學生當中脫穎而出。

就怕你不聰明,還不去努力,然後只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天分不好。

作者系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