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什麼是去魯迅化?“去魯迅化”一詞,誕生於2010年。提出去魯迅化的人認為,魯迅先生的思想太過深奧,文學作品晦澀難懂且陰暗,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建議將魯迅的文學作品從青少年讀物中剔除。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他們還認為,魯迅所處的時代以及他寫作背景的時代太過遙遠、太過黑暗,與當下社會積極樂觀向上且充滿希望的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所以要去魯迅化。也有人認為魯迅的文章被過分解讀,導致遭人排斥的剔除,“去魯迅化”勢在必行。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魯迅本身是一個革命家,在我國近代史上一度代表著新文化前進的方向。於是只要是他的文章,總有人會將“革命”與之掛鉤,總是給他的文章套上子虛烏有的反封建反舊制的標籤。

“去魯迅化”一提出,社會上便開始了“到底該不該去魯迅化”的爭論。這個充滿爭議的話題持續了近十年。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去魯迅化” 究竟要去掉什麼?

首先我們要知道,魯迅的文章整體基調是諷刺性的。他毅然棄醫從文,以筆為槍,用盡一生的力氣去吶喊,企圖喚醒沉睡的國人。

他的作品基於他自身的革命特點,含義豐富,便是我們眼中的晦澀難懂,閱讀經歷尚不豐富的學生便可能因此排斥閱讀和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曾經的中國,處於水深火熱的黑暗時代,無數次置身於深淵巨口之中,魯迅便是在那個年代。他覺得學醫看不到中國的未來,於是他棄醫從文,滿懷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謙卑開始一生的革命事業。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1918年他的《狂人日記》發表,如一記驚雷驚醒落後腐朽的舊中國。他看清了那個時代“吃人”的社會本質,以飽含殷切希望的文字激勵青年中國站起來改變現狀,為民族事業、國家事業奮鬥。然而這真摯的希望卻被某些人認為他滿嘴的“吃人癔病”,更堅定地支援去魯迅化。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文學大家如何看待“去魯迅化”

那麼著名的文學大家是如何看待“該不該去魯迅化”這一問題呢?莫言和餘華便是對“去魯迅化”持反對態度。

餘華也好莫言也罷,他們多次公開表達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對當下熱議的“去魯迅化”不以為然。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莫言說他是看著魯迅的書長大的,深受魯迅那些富有魅力的文字的影響。他說,他從小就受魯迅影響,一直模仿、深入、想要超越魯迅,卻始終不能也不願超越他。

而餘華則表示,在看到魯迅的《狂人日記》開篇描寫的那個狂人時,心想這個魯迅有點厲害,一句話便讓一個人物精神失常。他說現在很多年輕的作家在描寫精神失常的人物時,往往長篇大論,筆下的人物卻還是正常的。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由此可見,莫言和餘華,我國兩位影響最大的文壇巨匠對魯迅的讚美溢於言表。他們深刻地認識到魯迅的文字的魅力,忠實地支援魯迅的作品被青年學生更多地學習和模仿。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去魯迅化” 有必要嗎

其實剔除片面的看法,魯迅先生的作品仍然有很多適合學生閱讀學習的篇目。比如婦孺皆知的《少年閏土》。月野瓜地裡刺猹的少年一定給許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文字不僅極具場面感和畫面渲染力,還極為優美,環境描寫渲染氣氛到位,刺猹的少年好似要從文章中向我們緩緩走來。他的作品堪稱現代文學的典範,完全勝任中小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文字。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然而,即便多數的文人反對“去魯迅化”,魯迅的文章還是漸漸從中小學的課堂裡被剔除。難道現代社會就真的不需要魯迅了嗎?

社會的飛速發展,讓現下的年輕人根本無法理解魯迅時代的動盪與壓迫。魯迅歷來以犀利的話語警醒世人,同時也為不公不正鳴不平,抨擊各式的剝削和壓迫。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其實,到了現在的時代,“魯迅”更應該成為一種思想,用以警戒人們追求真理追求公正追求平等,而不是一味地反對和遺棄。

說到底,一個作家的作品是否選入教材,文學藝術性和現實意義缺一不可。儘管我們與他所面對的現實社會不盡相同,卻可以藉助他的作品來理解他的時代。

況且魯迅先生的作品也並非篇篇晦澀難懂含義深刻,依舊有簡單直白的文字供青少年深入學習。數十年前魯迅先生批判過的、讚美過的東西,放到當下依然具有不菲的借鑑意義。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

因此,所謂“去魯迅化”其實大可不必。如果我們只站在後世的基礎上否認前人的成果和意義,如果我們“只以難易論英雄”,我們將錯過一位中國歷史上的大文豪,也會錯過很多中國文壇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傳世經典。

“去魯迅化”已10年有餘,要去什麼,文學大家莫言餘華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