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先生一首詞,借明月傾訴別離之情,有一唱三嘆之妙!

呂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是宋仁宗時宰相呂夷簡玄孫,宋代著名的詩人、詞人、道學家。他出生於北宋末期,是兩宋交接時期的詩人。其詩作比較多,詞作僅有二十多首,但卻不乏名篇,這首《採桑子》便是他膾炙人口的一首佳作。採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宋代:呂本中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東萊先生一首詞,借明月傾訴別離之情,有一唱三嘆之妙!

有人覺得呂本中的詞多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描寫離愁別恨、風花雪月一類缺乏深度的內容。其實他的詞很有特點,感情真摯而不無病呻吟,《嘯翁詞評》中說他的詞“工整清潤”,確實值得細細品讀。這首詞寫閨情。上片寫思婦怨恨遊子飄轉不定,不能像月亮一樣與她相隨;下片思婦又抱怨遊子像那江樓之月,與她分離的時候多,團聚的時候少。

東萊先生一首詞,借明月傾訴別離之情,有一唱三嘆之妙!

這首詞無一用典,通俗易懂,然而卻很有特色,讓人過目不忘。首先這首詞在形式上具有民歌特色,“南北東西”和“暫滿還虧”都是重複出現。而上下闕詞在結構和內容上也有相近或重複之處,具有較強的歌詠性。其次詞中的兩個比喻雖然都是將離人比作“江樓月”,卻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講述了詞人的思念,匠心獨運卻非刻意而為。可謂是既具有文人詞的工穩巧妙,又有民歌的自然清潤。

東萊先生一首詞,借明月傾訴別離之情,有一唱三嘆之妙!

這是一首借喻明月來傾訴別離之情的詞。全詞純用白描手法寫出,頗有民歌風味,情感真摯,樸實自然。結構上採取重章復沓的形式,深得迴環跌宕、一唱三嘆的妙處。上下片主體相同,只是稍加變化,形成鮮明的對比,匠心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