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自笑狂夫,一首七律語言精警,值得反覆閱讀

生活中充滿了坎坷,人的一生也會經歷無數波折。有人在困境面前繳械投降,有人在低谷處卻越戰越勇。北宋文學家蘇軾一生多次被貶,在最危急時刻也從未輕言放棄。唐代的詩人杜甫更是堅毅不拔,他雖然有時自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也曾感慨“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不過與蘇軾看淡名利不同,詩聖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下面介紹的是杜甫自笑狂夫,一首七律語言精警,值得反覆閱讀。

杜甫自笑狂夫,一首七律語言精警,值得反覆閱讀

狂夫唐代:杜甫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杜甫自笑狂夫,一首七律語言精警,值得反覆閱讀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安史之亂後更是窮困潦倒。好在得到一些朋友的資助,老杜終於在成都暫時搭建了一個草堂,總算過上了一段安定祥和的生活。住宿有了著落,就可以把家人接來,一家老小已經很久沒有在一起聚餐了。

杜甫自笑狂夫,一首七律語言精警,值得反覆閱讀

等到一切都安頓妥當,詩人的閒暇時間也多了一些,於是便四處走走看看。首聯先描寫草堂周圍的環境,“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成都南門外有一座小石橋,名曰“萬里橋”。過了橋向東,就來到百花潭(即浣花溪)。“滄浪”二字,暗寓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一個“即”字,也透露出詩人很知足的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滄浪”。“萬里橋、百花潭、草堂、滄浪”,一聯之中用了四個地名,既目接一路風光,又略有表意,也為下文寫“狂”預作鋪墊。

杜甫自笑狂夫,一首七律語言精警,值得反覆閱讀

接下來描寫周圍的風景,“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斜風細雨、翠竹輕搖,枝葉明淨悅目、荷花清香可聞。這兩句分詠風雨,語言精警,更有互文之妙。篠,指細小的竹子;娟娟淨,形容秀美光潔之態。裛,滋潤的意思。紅蕖,即粉紅色的荷花。詩人在頷聯中採用了兩對疊詞,不僅音韻諧美,而且細膩地刻畫出翠竹、荷花的色澤與氣味,意蘊豐富,形式精工。

杜甫自笑狂夫,一首七律語言精警,值得反覆閱讀

詩人陶醉於草堂及浣花溪的美麗景色,卻也感懷自己的生活環境,“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那些封官加爵的朋友,早與自己斷了來往;一直飢餓的幼子,卻滿臉淒涼,讓詩人愧疚難當。仕途受阻也就罷了,做一介平民也沒有什麼不光彩。只是自己太缺少能力,竟讓妻兒都跟著自己遭罪,詩人就覺得難以忍受。作者採用舉重若輕的手法,“厚祿、恆飢”前置句首,地位顯著,強調自己的貧困處境,使接下去“欲填溝壑”的誇張說法,不至有失實之感。

杜甫自笑狂夫,一首七律語言精警,值得反覆閱讀

尾聯更令人動容,“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詩人自嘲地說,我這把老骨頭都快要扔進溝裡了,如今一無所有、唯餘狂放,他自笑當年的狂夫雖然老了,卻更加狂放!現實生活非常殘酷,普通人早已精神崩潰,可是詩聖飽經憂患,始終以一種倔強的態度來面對各種磨難。這種疏放的人生態度,不僅未隨同歲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來越增強。飢寒交迫的情況下,老杜還興致勃勃地讚美“翠篠、紅蕖”,眼前的迷醉與現實的處境,讓詩人都不禁啞然自笑。

杜甫自笑狂夫,一首七律語言精警,值得反覆閱讀

縱覽杜甫的這首七律,語言凝練,感情真摯。詩人深感生活艱難,卻能以疏狂的態度看待人生,令人深感敬佩。前兩聯精細地描繪出一幅浣花溪畔的美麗圖畫,既有“萬里橋、百花潭”,又有“風含翠篠、雨裛紅蕖”,可謂賞心悅目。可是後面的“書斷絕、色淒涼”,與之前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從而更顯出詩聖“自笑狂夫老更狂”的難能可貴。窮困潦倒沒有擊垮老杜的意志,反而更品出了人生的滋味,這樣的詩聖當然讓後世不斷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