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奇案:縣令查姦殺案,不審人只審狗,兇手不知是計當場被捕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涼州詞》

公平公正在任何時代來說都是存在的,而對於犯罪案件來說,往往偵察難度都有著很高的挑戰性,現代社會存在監控攝像頭,會使案件很快得以進展,但對於破案來說,仍然存在一定的難度。

唐朝奇案:縣令查姦殺案,不審人只審狗,兇手不知是計當場被捕

圖1

而對於古代的斷案來說更是存在著難度,沒有先進裝置的輔助,只能夠特殊的辦法進行斷案,其中古代便有一縣令審查姦殺案,其找出兇手的手段更是清奇,在案件審問過程當中,這位縣令不審問人,而是轉而審問狗,最後導致兇手被設計,最後被逮捕!

王之渙任一方縣官

古代斷案往往存在主觀臆斷,若是碰見無良的縣官,受害者往往無處申冤,甚至會被倒打一耙,屈打成招。

而有這麼一位縣官,為人正直,為官更是為民為國,有著自己的遠大抱負,在任職期間兢兢業業,為前來告官的百姓進行解決問題,而王之渙的斷案手法也是十分獨特,總讓人一頭霧水,但卻總有成效。

唐朝奇案:縣令查姦殺案,不審人只審狗,兇手不知是計當場被捕

圖2

王之渙在現代人印象當中是作為詩詞家的存在,總有那麼幾首詩詞朗朗上口,但對於王之渙官場上的事卻鮮為人知。

據記載,王之渙早年雄心壯志,立志在仕途上發揮自己最大的才能,在自己的努力下,來到了文安縣任職縣令,在這片土地上進行勵精圖治,加大發展當地的經濟建設,為了民生更是絲毫不鬆懈,在百姓當中,王之渙是一位真正為百姓做主的清官,自然受到了百姓的支援與擁戴。

直到有一天,王之渙還在睡夢中,衙門外便響起了擊鼓鳴冤的鼓聲,王之渙自然不會懈怠,立即著裝官服,開堂審案,開堂後,見一婦人哭哭啼啼不斷喊冤,王之渙自然會先將其安撫下來,讓其慢慢敘述,婦人這才開始敘述到自己的冤屈。

唐朝奇案:縣令查姦殺案,不審人只審狗,兇手不知是計當場被捕

圖3

原來,婦人本名叫劉月娥,是文安縣人士,在加入婆家以來,公婆去世,留下了夫妻二人和小姑子,但隨著丈夫外出經商後,少有回家,便與小姑子相依為命,為了家中安全,便在家中養了一條大黃狗看家護院。

姦殺案經過

在婦人簡單介紹後,便開始敘述前來衙門的案件經過,在昨夜,劉月娥與小姑子像往常一般,劉月娥到鄰居家推碾,而小姑子往往獨自留在家中做一些雜事。

就在昨夜,當劉月娥回到家中時,便在不遠處聽見小姑子的求救聲,在急忙進入院子後,劉月娥便看見一男子赤裸著上身從小姑子房中逃竄出來,而劉月娥更是與其扭打一起,但奈何男子氣力遠勝女子,便讓其逃脫。

唐朝奇案:縣令查姦殺案,不審人只審狗,兇手不知是計當場被捕

圖4

在後來急忙來到小姑子房中時,便發現小姑子攤到在地,胸口處插著一把剪刀,在郎中一番救治下,小姑子還是離開了人事,希望王之渙能夠將兇手繩之以法,還小姑子一個公道。

聽到這,王之渙開始詢問事情的細節,如兇手的體型、相貌、著裝等,但由於夜晚已深,自己僅僅記得自己在兇手胸前撓抓後應該有留下痕跡。王之渙再問道婦人曾有聽見大黃狗狂吠,婦人否認。

在王之渙瞭解案件的來龍去脈之後,便有了主意,這一妙計,必然能夠將兇手捉拿歸案。

唐朝奇案:縣令查姦殺案,不審人只審狗,兇手不知是計當場被捕

姦殺案結局

圖5

王之渙開始著手偵察案件,便開始令手下四處張貼告示,上面寫道因為大黃狗看護不力,於三天后受審,審問狗的訊息一出,吸引了無數人前往觀看,畢竟這樣的事情眾人也聞所未聞,皆想一看究竟。

直到這天到來,大黃狗被帶到了堂上,而堂外早已聚集了數人,但王之渙讓老幼婦孺都擋在外,留在較為前頭的全是大老爺們。

隨後,王之渙開始讓留下的男子都把上衣脫下,最後在李二身上看見了傷痕,在李二的一番辯解下,王之渙早已知曉李二便是兇手,但為了能夠服眾,先是讓劉月娥進行一番觀察後確定是在歹人胸前留下痕跡。

唐朝奇案:縣令查姦殺案,不審人只審狗,兇手不知是計當場被捕

圖6

但李二仍然不認,最後王之渙讓人牽大黃狗到李二面前,發現大黃狗沒有叫,反而搖尾巴示好,在這樣絕對的證據面前,李二終於認了,原來李二早覬覦小姑子美色,便早早利用食物吸引大黃狗,這才能放心進入院中,最後,李二被逮捕。

結語:

李二本就犯了罪,但出於自己的好奇心,最後被捕,可以說李二也是罪有應得,但更應該佩服的王之渙的斷案手段十分高明,能夠揣摩犯人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