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期的八大異姓王,劉邦先後剷除六個,最後只有兩人善終!

白馬之盟是漢高祖劉邦在位時與群臣以殺白馬方式定立的盟約,此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其要殺牲取血,並用手指蘸血來塗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約。對於劉邦制定的“白馬之盟”,內容就是要確保漢朝只有劉姓者可為王,即“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對此,在筆者看來,漢高祖劉邦之所以留下“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規定,無疑是和西漢初期的異姓王存在直接的關係。對於西漢初期的八大異姓王,可以說讓漢高祖劉邦非常頭疼。就這些手握兵權的一方諸侯,顯然會對西漢王朝造成直接的維繫。基於此,針對西漢初期的八大異姓王,劉邦先後剷除了六個,也即只有兩人善終。

西漢初期的八大異姓王,劉邦先後剷除六個,最後只有兩人善終!

一首先,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在天下大亂的背景下,漢高祖劉邦也舉兵起義。在秦朝滅亡後,劉邦又和項羽展開了激烈地較量。在這一過程中,不少諸侯投靠了劉邦,成為劉邦擊敗項羽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礎上,等到建立西漢王朝後,漢高祖劉邦自然需要論功行賞,也即功勞大的封王,功勞小的封王,這是西漢初期異姓王得以誕生的歷史背景。在西漢初期,劉邦分封了八位異姓王,這八人分別是齊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後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對於西漢初期的八大異姓王,燕王臧荼謀反,被劉邦親兵討平。後燕王盧綰也被逼而叛變,最後老死在匈奴。

西漢初期的八大異姓王,劉邦先後剷除六個,最後只有兩人善終!

二至於千古名將——楚王韓信,則被貶為淮陰侯,後被呂后處死。梁王彭越被貶,之後也被呂后處死。淮南王英布謀反,被劉邦抱病徵討,後被外甥吳回所殺。韓王信起兵反叛,投靠匈奴,被將軍柴武在參合斬殺。由此,對於西漢初期的八大異姓王,只有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獲得了善終的結局。一方面,就趙王張耳來說,是趙國的後人,因此,在秦朝末年的起義中,張耳支援武臣為趙王,封為右丞相。武臣死後,擁立趙歇為趙王,扶趙抗秦。等到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諸侯,將張耳分為常山王,定都襄國(今河北邢臺市)。之後,張耳歸順漢王劉邦,參加楚漢之爭。隨從韓信平定趙國,受封為趙王。那麼,問題來了,劉邦在剪除異姓王的時候,為何放過了趙王張耳呢?

西漢初期的八大異姓王,劉邦先後剷除六個,最後只有兩人善終!

三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很可能是因為張耳去世的比較早。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張耳就去世了,時年六十三歲,諡號為景,史稱趙景王。在張耳去世後,其子張敖即位為趙王。後劉邦在剪除異姓王時,被廢掉王位。而這,無疑體現出漢高祖劉邦消滅異姓王的決心。另一方面,就長沙王吳芮來說,吳芮(約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西漢吳氏長沙國第一代王,江西曆史上第一個有明確記載的傑出人物。在秦朝末年,吳芮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時,吳芮被封為衡山王。其後,吳芮結識好友張良,在其勸導下,長沙王吳芮由支援項羽轉為支援劉邦,因此,在劉邦稱帝建立西漢後,也詔封吳芮為長沙王。

西漢初期的八大異姓王,劉邦先後剷除六個,最後只有兩人善終!

四最後,相對於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不僅獲得了善終的結局,其封國更是歷五代,因無嗣而止,至於趙王張耳,在其死後,他的封國就被劉邦給取消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吳芮之所以可以善終,並且保留長沙國這一封國,離不開張良的幫助。作為吳芮的好友,張良提醒吳芮低調行事,把自己大部分領地讓給劉邦子女,還把自己的兵馬分到荊王劉賈(劉邦堂兄)帳下,以此打消漢高祖劉邦的猜忌之心。更為關鍵的是,相對於其他異姓王,長沙王吳芮的封地,在西漢時期還處在偏遠之地,也即不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富饒之地,在當時還是沒有充分開發的地方,這不僅威脅較小,而且有助於幫助西漢王朝鎮守偏遠之地。基於此,漢高祖劉邦不僅沒有殺吳芮,還讓長沙國這一封國保留了很長時間。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