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今天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週年的紀念日。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K社」想為大家推薦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

它沒有一個明星,沒有什麼燒錢的特效場面,甚至電影本身都沒有什麼劇情。

看過它的人也很少,從9月3日上映至今,票房滿打滿算才剛剛過了 1000萬。

可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卻在豆瓣拿下了8。9的超高分,讓無數人哭著當自來水。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沒錯, 它就是——

《1950他們正年輕》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這是一部訪談式紀錄片。

導演宋坤儒從2018年開始,拜訪了將近50多位抗美援朝老兵,積累了超過80個小時的素材,

再從中選取了26位老人的故事

,剪輯成98分鐘,然後將他們呈現給觀眾。

形式上,基本採用老兵口述+歷史資料的方式,整部電影甚至都沒有多餘的旁白,非常樸素。

可即便如此,當我們聽著那些蒼老的聲音講述著過去,影片也能帶給我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就像導演說的,這就像一封來自1950年的信。一封可愛、殘酷而又深情動人的信。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這封信告訴了我們70年前在異國他鄉浴血奮戰的,

是什麼樣的人,他們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情,他們又有什麼樣的牽掛。

他們是真的很可愛。

多數人上戰場的時候,是那樣年輕,不過十六七歲,正是現在高中生的年紀。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他們很質樸,有的因為部隊裡能夠多給口飯吃、不捱餓,就來參軍了。

有些甚至稀裡糊塗的,穿上了新軍裝之後,興奮了半天,看到衣服上有抗美援朝的章,才知道要上前線了。

他們朝氣蓬勃,懷揣著對明天滿滿的夢想。

有些將來是要做舞蹈家的,比如部隊裡有個重慶來的姑娘,在文工團裡演白毛女,漂亮、舞跳得又好,直到幾十年後大家都對她念念不忘。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有的人或許能成為一個不錯的音樂家,有人喜歡小提琴,有人喜歡手風琴,他們有靈巧的雙手,異國他鄉條件有限,就地取材就能做樂器。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然而他們的經歷卻又是那樣的殘酷。

一顆炮彈下來,所有的夢就碎了。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那個喜歡跳舞的白毛女,“被炸得只剩下兩條辮子,辮子上還沾者碎肉。”

那個喜歡小提琴的女孩子,被炸得只能找到一隻手,手裡還緊緊攥著琴弓。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唯一幸運的或許是那個喜歡拉手風琴的男孩子,他活了下來,在多年之後成為了鏡頭前敘述的老兵,但他已經沒了右手。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在炮火連天下,死可能是一瞬的事。

有的可能是簡單地曬個太陽,有時候可能就是去取個水。

而在這些殘酷之中,人性的光輝尤為打動人心。

印象最深的是文藝兵兼護理員任紅舉說的兩件事。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有個叫劉文的文工團女戰士,腿都被炸沒了,任紅舉揹著她,都能感受到她的腿骨刺著自己的背。

可是劉文並沒有絕望,她唱起歌來,“雄赳赳氣昂昂……”。明明最難過最痛苦的是她自己,但是她反倒用自己的方式鼓舞著別人。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一位叫李振唐的指導員受傷了,任紅舉形容他的樣子——腸子都流了出來,但已經失血過多,發白。即便是這樣,李振唐還是撐著最後一口氣從懷裡頭掏出了一塊銀元交給了任紅舉。

他拜託任紅舉交給自己的妹妹。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任紅舉在另外節目中的採訪

任紅舉說,他最後將李振唐埋在一棵樹下,在樹上刻下了名字。他說,“我知道這沒有用,但這是我的良心”。

從這些細膩而動人的敘述中,曾經那些課本中志願軍三個字,逐漸變得豐富、立體。

影片讓我們知道,當初是怎樣的人在為我們抵抗著怎樣的殘酷。

除了這些足夠打動人心,影片另一催淚的點在於它告訴了我們,這些老兵要站出來講述的理由。

其實,很多老兵都不願意回憶這些可怕的過往。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可是他們還是說了出來。

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再不說,有些人可能就永遠不會被人記得了。

那些人是犧牲在了1950年的戰友,也是他們這些活著的人,長達幾十年的執念。

就像薛英傑心中一直的遺憾,要帶戰友的遺骸回家。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這是他和戰友的約定,以後如果雙方中哪一個先犧牲,另外一個就要負責帶對方的遺骨回去。

可是因為戰場太亂,他沒能做到。戰爭結束後,他說自己跑遍了丹東、瀋陽所有的館,可就是沒有他。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最後,他求著攝製組,希望他們能夠幫自己這個老兵說句話,看看能否去烈士陵園遞條子,找到自己的戰友。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有的人為了戰友甚至永遠停留在了那個年代,一個叫孫德山的老兵,辦了一個抗美援朝戰爭博物館。他沒有什麼錢,於是就靠賣廢品支撐著博物館的經營。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他會為這個博物館做到什麼程度呢。

為了買幾張舊照片,90多歲的人,拖著賣廢品的車走上30公里的路,就為了賣點錢。

而這些樁樁件件,就是他們站出來講述的理由。

他們活了下來,已經不是為自己一個人活著,而是為自己死去的戰友一起活著。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也正因為有著這些講述。

當影片最終落幕,鏡頭掃過烈士紀念牆,一排排名字閃過,我想沒有一個人不會感到一種徹骨的沉重。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資料圖,非電影畫面

那沉重來自於牆上的每一個名字,他們都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有著自己的歷史,甚至有著直到現在還在記掛他們的人。

雖然影片整體基調沉重感傷,但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部分的。

很多老兵提到了如今祖國的繁盛,有人說,如果自己以後去世之後見到死去的戰友,告訴他們現在的樣子,那麼他們也會欣慰的。

就像影片終了的字幕——

他們相信未來,我們才有現在。

最後,這部用導演宋坤儒的話形容就是一部搶救式的紀錄片。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這是它超過一般紀錄片的價值所在。

因為它在做一件事情,和時間賽跑。

搶在時間奪去老人的生命、記憶之前,留存下應該留存的故事。

抗美援朝如今已經過去70年了,如今在世的老兵越來越少,很多人沒能等來別人的探訪就已經早早離世。

而好不容易等到的,也幾乎是頭一次接受訪談。

很多人在聽到周有春老人說,這麼多年了,一次都沒有,一次都沒有啊,都覺得眼睛發酸。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96歲的老兵劉素謙好不容易等到採訪,她微笑著對鏡頭說,還好你們來了,要是再晚幾年,我可能就沒了。

今年評分最高的國產,不該沒人買賬

彷彿預言般,影片上映後,劉素謙奶奶的名字上已然出現了一個框。

而更難的,是要與老人們不斷衰退的記憶力做抵抗。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的生命仍然在延續,但是記憶已經迷糊了。

但是攝製組仍然爭取從這些老人或許邏輯不清的話語裡保留點什麼,就像前面提過的劉素謙奶奶,她差不多忘掉了自己的功績,但仍然記得自己的戰友。

攝製組保留了這一幕,這立馬能讓人動容。

所以這部片子就是那種人們會說著“還好有它”的存在。

因為它幫人們封存住了,那些不該忘卻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