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非洲三峽”,中國耗巨資建造麥洛維大壩,都克服哪些難題?

堪稱“非洲三峽”,中國耗巨資建造麥洛維大壩,都克服哪些難題?

圖為麥洛維大壩

時至今日,中國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已經有目共睹,尤其是在非洲欠發達地區,中國工程隊更是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口碑,中國耗巨資建造麥洛維大壩,堪稱“非洲三峽”,在建造大壩的過程當中,中國都克服了哪些難題?而這些難題,曾經讓發達國家望而卻步,根本不敢接下這一單工程。

堪稱“非洲三峽”,中國耗巨資建造麥洛維大壩,都克服哪些難題?

圖為麥洛維大壩

麥洛維大壩位於蘇丹首都喀土穆以北350公里處,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的兩條支流交匯處,是尼羅河上建成的第二座現代化大型水電站,大壩長9。7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大型水壩,庫容為124。5億立方米,電站的總裝機容量達到了125萬千瓦,這個數字是目前蘇丹全國發電站總裝機容量的兩倍還多,讓蘇丹一躍成為區域內電力基礎設施最發達的國家,同時,大壩還能起到防範洪澇災害與灌溉農田的作用,周邊100多萬畝農田因此得利,直接惠及400萬蘇丹人民。

雖然蘇丹早早定下了在尼羅河上修建水電站的國策,也曾經向全世界進行招標,但是麥洛維大壩的工程難度還是超乎了人們的想象,作為全球第一長河,尼羅河上下游的坡度極為平緩,想要蓄水發電,築壩抬高水位,就必然形成一個面積遠超常規的水庫,淹沒更多的土地,水庫的選址將會非常困難,壩體的長度也會出現不可避免地增長,同時,蘇丹作為全球最熱的國家之一,夏季最高氣溫常年在40度左右,混凝土當中的水分在高溫下非常容易蒸發,導致壩體開裂,影響強度,而且,庫區周圍的交通條件非常惡劣,從港口解除安裝的物資至少需要三個月才能運抵工地,而港口裝置的落後,港口管理的混亂,無疑加劇了運輸方面的困難。

堪稱“非洲三峽”,中國耗巨資建造麥洛維大壩,都克服哪些難題?

圖為麥洛維大壩建成發電

有趣的是,在中國簽下麥洛維大壩的合同之前,蘇丹並不信任中國的基礎建設能力,曾經邀請美國與日本工程師前來考察,希望這些國家能夠接下這筆單子,不過,蘇丹得到的答覆令人失望,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專家,給出的結論都是“人類暫時沒有能力修建這座大壩”,而拒絕的理由,也不外乎上面幾條,最終,蘇丹還是將目光投向了中國,而中國也確實交出了一份令人非常滿意的答卷。

得益於計算機的模擬以及國內自主開發的混凝土保溼技術,蘇丹夏天的高溫並沒有成為工程的主要障礙,陸路運輸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採用空運,僱傭大型運輸直升機,將重型裝置和預製構件運送到施工現場,最終,西方國家認為“無法建造”,“工期至少需要二十年”的麥洛維大壩,只花了五年半的時間,就從無到有建設起來了。

堪稱“非洲三峽”,中國耗巨資建造麥洛維大壩,都克服哪些難題?

圖為蘇丹人民慶祝麥洛維大壩建成

儘管蘇丹為麥洛維大壩準備的工程款並不算非常誘人,僅有16億美元,約合100億元人民幣,從純經濟的角度,承建大壩的中國企業實際上是賺不到多少錢的,但是在修建大壩的過程當中,中國樹立了負責任的國際形象,得到了非洲國家的信任,這無論用多少金錢,都是買不回來的。